编者按:
阳春三月,春风扑面,让我们心头为之一热的,还有一股向上向善、至真至美的精神力量——我们再一次迎来学雷锋月。3月5日,是学雷锋纪念日,雷锋的名字家喻户晓,雷锋的事迹感人至深,步入新时代,雷锋精神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照亮我们每个人的精神星空。
今年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60周年。60年来,雷锋精神生生不息,滋养并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也成为每个人的精神印记。实践证明,社会进步,时代变迁,但雷锋精神永不过时。我们欣慰地看到,在安康城乡大地,时时处处可见“雷锋”熟悉的身影。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刻把握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让学雷锋活动融入日常、化作经常,本报今日摘登一组2022年度陕西省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最美 (佳)”先进典型事迹,旨在引导带动更多的人参加到学雷锋志愿服务工作中来, 持续营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浓厚社会氛围,为“厚德安康”建设和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稿件由市文明办提供、记者朱洁整理)
让雷锋精神在安康大地代代相传
记者 朱洁
“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我是一块砖,哪里需要我就往哪里填。”“当祖国和人民处在最危急的关头,我就挺身而出,不怕牺牲。生为人民生,死为人民死。”每每重温雷锋经典语录,总是被这质朴而有力量的话语击中内心深处。半个多世纪以来,雷锋从未离开,雷锋精神成为不可磨灭的时代印记。
今年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6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对深入开展学习雷锋活动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让学雷锋活动融入日常、化作经常,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强大力量。”
近年来,安康大力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持续推动新民风建设,广泛开展“道德楷模”“安康好人”等典型选树宣传,越来越多的“雷锋”加入志愿者队伍,雷锋精神在安康遍地开花,金州大地社会文明蔚然成风。
传承学习雷锋精神永无止境。要在实践中赋予雷锋精神以崭新的内涵,使其在新时代发扬光大、开花结果。要将学雷锋活动与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结合起来,与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结合起来,与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等目标任务结合起来,要像雷锋那样把崇高理想化作爱岗敬业的热情,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冲在前、干在前,自觉把个人追求融入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中,融入建设幸福安康的不懈奋斗中。
雷锋精神,人人可学,处处可为。从高温下交通劝导的交警,到在社区一线开展创文工作的志愿者,再到不图报酬志愿组织捡拾江边垃圾的社会公益组织,还有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农业技术培训的志愿服务队伍,他们告诉我们,学雷锋不需要条件,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岗位都可以。我们要向身边的先进典型看齐,将雷锋精神落实落细,落到生活工作的点点滴滴,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社会氛围。
阔步进入新时代,让我们高擎时代道德理想的火炬,一起争当新时代的“雷锋”,争做雷锋精神的“种子”,让雷锋精神扎根在安康大地,让雷锋精神在安康代代相传。
马光琴:一种被大伙信任的“幸福”
临近60岁的马光琴是志愿服务路上的一名老兵。加入志愿服务队,义务清扫、文明交通等志愿活动在她眼里颇有成就感,她说这是一种被大伙信任的“幸福”。
马光琴是汉滨区老城街道五星街社区支部委员,2015年10月26日申请加入五星街社区志愿服务队。自2005年进入社区以来,她始终克勤克俭、不辞辛劳,17年如一日,以无怨无悔、知足常乐的态度对待工作,为社区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大家都亲切地称呼她为马姨。
多年来,马光琴默默地为社区工作、为群众服务,积极参加社区组织的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在社区有好几个残疾、孤寡老人家庭,在平时接触走访过程中,马光琴发现他们有些身患重病,就经常到其家中问候,为他们排忧解难,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收拾房子、打扫卫生或者谈谈心,消除他们的孤独感和失落感,让他们感受到人间的真情和社会的温暖。为了社区建设这份事业,马光琴倾注了自己的全部时间和精力,当社区开展便民利民服务时,她不仅主动参加,还动员其他同事投入活动中去。
在疫情防控工作中,马光琴奋勇当先,始终坚持一个原则,那就是要让对方感受到“社区工作人员是来帮助你,为你提供服务的”。辖区内有独居老人腿脚不便,她就上门为老人送生活用品,还联系各值班点工作人员为居家隔离的家庭提供代购食品和生活必需品、倒垃圾等生活服务,为居家隔离生活提供必要的保障。在对外地返安人员的摸排过程中,她始终坚持不放松,以身作则,积极摸排,挨家挨户上门宣传防疫政策和措施,讲解防疫知识,成为抗疫中群众的主心骨和贴心人。
马光琴患有心脏病,做过多次手术,也经常在吃药,可她从来没有把这份“责任”当做是包袱,反而把它当成一种被大伙信任的“幸福”,她始终以自己的热心回报着居民群众的信任。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中,她身先士卒,经常深入小区楼院串门入户,面对面做好创建宣传,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就群众反映的问题及时进行汇总和反馈,帮助群众解决力所能及的问题。她还不定期地带领志愿者对社区环境卫生、乱张贴的小广告、乱停乱放等不文明现象及时处理,不能处理的也都及时反馈上报,她的辛勤付出也使辖区居民逐渐认同创文并积极参与其中。
马光琴作为一名志愿者, 奉献自己的爱、身体力行地服务社会,是她一直以来的目标和志向。自注册成为志愿者以来,她共参与服务项目240个,总时长达 2239小时,用实际行动践行了新时代志愿者精神。马光琴在服务社区、服务居民的同时不断升华自己,播撒文明。
蔚世生:一生一世一版画
在旬阳这个到处都是熟人的小县城,有人叫他“生儿哥”,有人叫他“艺术家”,有人叫他“蔚老师”,他却坚持自称“世生儿”。他叫蔚世生,一个不修边幅、长发飘逸的乡村美术教师,一位以刀代笔的旬阳版画院院长,安康市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陕西省美术家协会少儿艺委会委员……
蔚世生自2019年加入旬阳市文广旅游系统志愿服务队,在2019年至2020年负责实施旬阳留守儿童版画培训志愿服务项目期间,他以旬阳版画院为平台,以服务青少年紧迫需求、维护儿童成长权益、促进青少年儿童全面发展为根本出发点,以地域文化、地方民俗内容为载体,传播弘扬旬阳传统木刻版画,服务当地人民群众。项目期内共开展版画公益培训活动27项,受益人数达3万多人次;在2020年3月至2022年6月参加“旬阳市木刻版画传承志愿服务”项目期间,始终秉承“培育乡土人才,传承魅力非遗”的理念,对农村留守儿童及剩余劳动力展开公益培训。并对农民刻制的作品100%进行回收,选择青少年留守儿童作品参加留守儿童版画巡展及全国、省、市、县级展览。期间共开展农民及留守儿童版画传承活动26项,全市青少年留守儿童及农户参与人数有3550人,体验培训人数达上万人次。已直接带动就业人数170人,实现人均年增收3000元。近300余名儿童在全国、省、市、县级大赛展览中获得荣誉,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近年来,通过蔚世生的努力,旬阳传统木刻版画已被列入省级非遗项目,旬阳市版画院也被评为2021年度群众最喜欢的公共文化空间。2021年蔚世生创建旬阳传统木刻版画合作社,多次开展版画进社区、版画进校园、版画进景区、版画进机关等志愿服务活动。通过对农民及青少年儿童的培训,目前已辅导其创作出了一批以美丽乡村、民风民俗、新时代文明建设、乡村振兴、传统礼仪、民间社火等为主题的版画作品,既弘扬了旬阳人文精神,又填补了农村文化教育发展的空白,同时又壮大了旬阳传统木刻版画技艺传承队伍。
为了实现版画的产、展、销一体化,蔚世生又成立了木刻版画合作社,发展延伸产业链,组织农村富余劳动力从事版画艺术创作和生产,由版画合作社负责对农户创作的作品以质论价进行收购,在网络销售平台上推广版画,让版画的艺术价值转换成经济价值。
“本土美术资源的开发和运用是一个辛苦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享受的过程。作为开发者的我们往往先发现生活的美、材质的美、人情的美、风光的美。而且,往往先感受到孩子们因为美术对家乡的热爱。因此,作为一名美术教师,既然我们在以美的名义从事教育工作,我们就有责任让我们的教育之美溢于言表,散布人间。”蔚世生说。
刘家芬:“志”在奉献 “愿”付行动
从2019年7月加入石泉县新时代文明实践科技志愿服务支队至今,累计参加科技志愿服务时数1265小时。作为石泉县科协科普部部长,刘家芬结合“科技与科普资源整合平台”,统筹科技服务支队及“三农”技术服务分队和健康科普服务分队,开展各项科技志愿服务工作,同时按照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要求和《石泉县新时代文明实践科技和科普服务平台工作方案》,开展相关科普志愿服务工作,在众多服务项目中,她成为一名实实在在的科普员。
刘家芬紧紧围绕“科技之春”宣传月、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全国科普日三大品牌活动,负责组织开展系列主题活动,按照方案安排统筹全县科技科普工作,通过组织实施传技面对面、科普大讲堂等科技志愿服务项目,积极开展校园科普和科普“五进”活动,通过系列活动的开展,有效地推进了科普工作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机关,逐步在全社会形成了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风尚。自2021年1月至2022年5月10日,组织发布各类科技志愿服务活动84次,受益接受群众达5万余人次,举办各类群众性科普宣传展览50多次,发放科技宣传资料8万余份,发放纸杯、纸巾、围裙和科普宣传品5000多个,设置宣传展板、横幅,有奖问答、科普宣传、科普咨询医疗义诊等项目,活动现场气氛热烈,群众积极参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科普大篷车进校园科技志愿服务中,她经常跟车下乡到边远学校、到村组开展各类农技和健康科普宣传,经常更新下载中国科协各类视频、音频素材用于科普宣传。个人累计参加志愿服务活动33项,累计服务1265小时。
在疫情防控期间,石泉县科技志愿服务支队积极行动,刘家芬率先垂范,带领科技志愿服务支队,组织开展各类应急科普工作,印制各类新冠肺炎预防科普宣传单4万余份,发放到广大群众手中。尤其是联合县邮政局,策划“科普进万家、携手防疫情”新时代文明实践科普志愿服务活动,为千家万户精准配送《健康科普知识手册》,极大地提高了广大群众预防与保健意识。
刘家芬个人连续两年被支部评为优秀党员,年度考核为优秀,工作兢兢业业、热心科技志愿服务。在8小时外,经常组织科技志愿服务支队,围绕乡村振兴,深入田间地头、家庭农场、群众的产业地块现场指导。她关心科技工作者和科技志愿服务支队队员,协调联系科技志愿服务的工作,保障服务成效,团结志愿服务支队队员,同心协力、共同担当,个人不计名利、热忱服务,为石泉科技志愿服务作出了积极贡献。
黄家军:用爱播撒希望
在志愿服务的道路上,汉阴县的黄家军虽然起步晚,但是却一步一个脚印,走出了属于自己的公益人生。
自2016年加入志愿者联合会至今,黄家军在全县范围内组织开展志愿扶贫“暖冬行动”“壹基金温暖包”、筹建“汉阴志愿联盟爱心超市”,为20余个困难村的居民送去温暖物资。同时,积极发动社会各界志愿者以承接公益扶贫项目、组建志愿扶贫宣传平台等方式广泛参与全县脱贫攻坚工作,宣讲脱贫政策,帮扶就业创业。申请“焕新乐园”公益项目30户,为每一个低收入家庭儿童捐助床、衣柜、书桌、窗帘、床上用品、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等物资。开展“聚力脱贫攻坚、志愿服务先行”学雷锋活动月系列环保活动、“相约中国梦、点亮微心愿、助力脱贫攻坚”贫困家庭儿童关爱活动、“情系金秋、爱满重阳”敬老志愿服务活动等志愿服务项目,几年来,共组织开展活动2000余次,连续几年来募集善款、物资达800余万元,全部用于慈善公益、志愿服务事业。2020年疫情防控期间,他带领社区志愿服务人员与汉阴县慈善协会联合发起“齐心战疫情、志愿保平安”抗击疫情公益募捐活动,共募捐171.3万元的资金和价值21.4万元的物资。
不计报酬,服务社会,践行志愿精神,在黄家军身上得到集中体现。他连续多年组织志愿者、困难家庭儿童参与“山里孩子看古都”等夏令营活动,让从未走出过大山的孩子感受到外面世界的精彩和志愿者带来如父母般的温情陪伴;他走进敬老院,为孤寡老人洗头、刮胡子、清理个人卫生,和他们拉家常,询问他们的身体、住宿情况;他遍访汉阴南北偏远山区的学校,带领着来自各行各业的志愿者一起,给孩子们宣讲“学雷锋、做志愿者”的精神理念,送去“微心愿”上渴望的小礼物,让他们感受到陌生人带来的惊喜与温暖,同时也在他们心中,播种下爱的种子。
在联合会组织的各项志愿服务活动中,黄家军是最坚强有力的后勤保障,他的付出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和组织的肯定,2018年3月,被评为汉阴县优秀志愿者,2019年9月,被评为安康市最佳志愿者,2022年被汉阴县慈善协会授予2021年度慈善工作先进工作者,2021年被中共汉阴县委宣传部评为第二届“汉阴好人”。
卢金丽:“快乐且光荣”
2004年参加工作,先后荣获“陕西省教学能手”“安康市优秀少先队辅导员”“平利县十佳优秀教师”荣誉称号。卢金丽作为平利县城关第二小学的一名人民教师,在志愿服务的道路上行走了多年。
2012年开始,卢金丽作为县域旅游经济发展的义务讲解员,为宣传自己的家乡作志愿讲解。2015年开始,她正式注册成为一名实名注册志愿者。
多年来,因为工作的关系,她经常跟孩子打交道。家庭困难的孩子、留守儿童等都是她关注的对象。2005年,卢金丽与丈夫共同出资资助家住平利县叶金沟村的困难家庭学生王云,帮助她顺利完成学业。2016年,她了解到城关二小一名叫乐芳妮的留守儿童性格孤僻,就利用周末节假日时间上门走访,帮助这名留守儿童重拾信心。在工作期间,她主动承担为特殊学生上门送教服务工作。近两年,她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工作,通过担任防疫志愿者、参与抗疫宣讲、线上线下爱国诗歌朗诵等活动为疫情防控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为学校的少先队辅导员,卢金丽组织学生开展“学雷锋我为社区群众服务”社区清扫志愿服务活动、“文明我先行”志愿服务活动;带领师生开展“保护母亲河——二小师生在行动”保护水资源志愿服务活动;每年利用传统节日——重阳节,带领师生开展“情暖重阳”关爱老人志愿服务活动等。这些志愿活动的开展不仅让师生在活动中锻炼意志、培养习惯、修炼品性,同时也受到了社会的良好赞誉和认可。每年组织学校党员教师为困难家庭孩子和留守儿童开展“点亮微心愿”志愿帮扶活动,通过微心愿帮扶活动满足孩子的小心愿。
同时,在辅导员这个岗位上,她通过上级团组织、机关和社会机构为困难学生、留守儿童争取了“女童关爱”、“1+1”希望工程、“童步益行”等公益资助项目10余次,争取资金近8万元。通过项目资助给这一部分孩子在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带来帮助。2022年9月,她主动参与到县双拥办和教科局组织的红领巾讲解员培训活动中,用自己的专业知识给予红领巾小讲解员在语言表达技巧和形体表现上的指导,红领巾讲解员的出色表现得到县上领导一致肯定。
多年来,在她的帮助下受助人数近千人,累计参与志愿服务活动项目几百场次,服务时长千余小时。“做一名志愿者是光荣的,因为乐于助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做一名志愿者是快乐的,中国有句古话‘予人玫瑰手留余香’。希望有更多人加入志愿者的行列,让我们在志愿服务的道路上继续前行。”卢金丽说。
陈芳:让文化走进千家万户
作为宣传文化系统的一名干部,如何让文化走进千家万户,一直是旬阳市文化和旅游广电局政办股干部陈芳思考的问题。为此,陈芳积极加入志愿服务队伍,成为该局志愿服务组织的负责人之一。
作为一名文化志愿服务者,陈芳深知学习的重要性。她不断加强学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秉持“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立足本职工作,积极服务社会、服务群众,争做文明实践的践行者、引领者、传播者。
立足本职,扎实开展优质服务。旬阳市文旅系统成立志愿服务队后,她和系统各分队认真研究制定服务方案,结合文化、文物、旅游、广电等工作实际,寻求创新理念和方法,开发志愿服务的新亮点、新领域。除了积极参加全市组织的志愿服务活动外,先后组织开展了“文化五进”“全民艺术普及”“流动博物馆、图书馆”“非遗进校园”“魅力女性训练营”“艺养天年”“全民艺术普及走基层点单式”等服务项目,受到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广泛好评。文化志愿服务队2021年被陕西省文明办表彰为全省学雷锋志愿服务“最佳服务组织”;2022年“文化五进”被推荐为“文明实践看陕西”优秀案例。
丰富内容,满足文化精神需求。通过“流动博物馆、图书馆”“非遗进校园”让藏在馆里的文物、图书、非遗项目活起来,使广大中小学生了解旬阳文化,从小热爱家乡,立志建设家乡。针对城区机关单位女性干部职工,组织开展了晚间错时服务,实施项目,组建合唱队、开展形体舞蹈培训,目前已开展两期8个班200多人。推出志愿服务项目,在疫情防控期间积极组织各镇敬老院、日间照料中心开展“艺养天年”服务项目,为老人们送去文艺演出、文娱设备、文化服务等。同时,根据老年人的知识层次和兴趣爱好灵活设置音乐、舞蹈、书画、语言等门类的活动项目,开设10余项文化艺术类课程,定期开展送培训上门服务,丰富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让老年人切实体会到公共文化服务带来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创新模式,助推乡村文化振兴。积极组织开展“文化五进”活动,组织文化志愿服务队经常性深入镇村、景区开展送文化志愿服务活动,以最接地气的形式把演出、培训、辅导等形式多样的文化产品送给人民群众和游客,共计开展活动70余场次,服务群众达2.5万余人次。同时积极开展“全民艺术普及走基层点单式”服务,根据群众需求提供公益文化培训50余场次、惠及群众千余人次。通过“走基层+数字服务平台”“线上+线下”的形式,共推出了6大类、30项、100个艺术培训视频,累计服务群众4万余人次,有力地推动了该市乡村文化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