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张昊
春分时节,金州大地群山含黛,碧水如镜。
“家在园中,推窗见绿,风吹树动,繁花似锦。在这样的环境里居住生活,心情舒畅!”汉滨区培新街社区7号楼居民罗光荣情不自禁地说。
走在汉滨城区街头,到处绿树掩映,鲜花灿烂,一尘不染。如罗光荣所说,汉滨城区正愈发美丽!随着“红色驿站”“24小时阅读吧”“城管驿站”休闲广场等设施的逐步完善,人们的幸福指数也不断攀升。
安康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这对位于主城区的汉滨而言,是一场“大考”。为了交上这份完美答卷,汉滨干部群众顶着烈日冒着酷暑清理沿线杂草、绿化带内垃圾和沿途“牛皮癣”;拿出真金白银,对辖区道路进行综合改造;常态化开展“周五义务大扫除”;组织志愿者每晚八点开展创文“演说”,讲创文故事,传创文知识;走街串巷讲创文政策,开展创文活动,为创文添彩……
围绕全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任务目标,汉滨区各地扛起首位责任和担当,高起点谋划、高标准要求、高质量推进,强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全面优化城市环境、积极培育文明风尚,全区每一个人把创建工作融入日常生活,化为内心自觉力量。
如今,文明已然成为汉滨最美的风景。
下好“一盘棋”,格局成就大局
文明是一座城市的灵魂,也是城市发展的不竭动力。如何擦亮“文明底色”,让文明意识深入人心?
“汉滨作为中心城市所在地,全国文明城市的创建我们要以主人翁的姿态,义不容辞做好,切实通过创建,不断提升城市的对外形象和区域影响力。”在2021年11月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动员大会上,汉滨区委书记范传斌进行了战前号召。
历史悠久的汉滨从不缺乏文明印记,百万汉滨儿女更不缺少拼搏的劲头。随着号角的吹响,汉滨干部群众迅速“集结”,为着一个共同的目标进发。
调度、督导、协调、落实,回望过去的一年,汉滨在开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过程中,这些词汇贯穿始终,涵盖了汉滨从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到部门、社区干部群众,以上率下、层层推动的创建格局。
《市区领导包抓、部门单位帮扶社区(村)创文工作方案》《汉滨区2022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及全国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测评体系责任分工的通知》《市区帮扶单位包抓重点街巷、帮扶干部包抓重点实测点位工作方案》《进一步落实中心城区门前四包责任制的通知》《汉滨区2022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责任分工手册》《汉滨区2022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宣传方案》……随着一份份文件的迅速印发,汉滨把工作任务再细化,创建标准再明确,创建责任再夯实。
区委、区政府每周召开专题会议听取进度、研究方案,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领导分别多次到城区新城街道、老城街道、江北街道、建民街道、关庙镇、吉河镇、张滩镇、五里镇、瀛湖镇、县河镇等督促进度,现场协调解决问题。
2022全年召开创文工作推进会、调度会23次。各部门、街道(镇)、社区(村) 对承担的创建任务精细安排、统筹推进。3000余名干部职工全力以赴,到街巷、到点位,狠抓各项任务落实。
“市上、区上对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重视程度我是看在眼里,我作为一个汉滨的市民,有责任有义务参与到创文过程中。”城区出租车司机王小明说。
创建过程中,汉滨完善制度机制,建立了联席会议、问题反馈、“社区吹哨、部门报到”等工作机制,健全了“门前四包”“一街四管”和党员干部周五义务大清扫制度,制定了工作督导办法、任务清单落实、常态化执法巡查、无物业小区管理办法等“四项机制”,颁布了创文工作八条铁律,并从严要求推进落实,持续巩固提升文明城市创建成果。
横下“一条心”,态度决定高度
乱堆乱放、随地摆摊、占道经营……之前,说起新城街道枣园路的情况,市民们总是纷纷吐槽。
针对这一情况,汉滨区城管、住建、经贸、创文、市场监管、交通运输、公安交警、新城街道及相关村、社区、市区帮扶单位成立了枣园路综合整治组,集中开展枣园路市容环境卫生综合整治。
用手抬、用肩扛!150余名干部顶着烈日吃喝在一线,整治出店经营、沿街窜卖,规范广告牌设置,清理乱堆乱放,依法拆除私搭乱建,规范车辆停靠,进行道路保洁、垃圾清除……调动重型机械12台,共整治枣园路沿线163家商铺出店和占道经营行为,清理牌匾、广告150余处,清空27处大型堆场,拆除违建7处300余平方米,累计清除垃圾杂物80余车和1万余吨乱堆乱放建材货物。经过全力整治,如今的枣园路已焕然一新。而这只是汉滨创文工作中的一个缩影。
针对53个社区(村),871处实测点位,汉滨区采取领导包片、部门包点的方式,建立了联席会议机制、问题反馈机制和每周调度会议机制,完善了“白、黄、红”三色督办问效工作机制、“社区吹哨、部门报到”包抓机制、“门前四包”责任制和党员干部周五义务大清扫制度。
开展“五大专项”整治,狠抓“六个周边”达标提升,强化19个专业市场、34个便民市场规范管理,统筹推动建成区外镇村创建达标,压实推进316、346、211国道沿线“八乱”问题整治,常态化开展市容交通、环境卫生、野广告等治理工作,完善“门前四包”责任落实,城乡环境秩序更加整洁优美。
组织群众,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服务群众。创建伊始,汉滨组织开展“喜迎二十大、共创文明城”等主题宣教活动200余场次,常态化开展“捡起小烟头,文明带回家”等群众性志愿服务活动,发动机关干部广泛参与“与文明相伴·与绿色同行”低碳环保出行活动,向2万余名学生发放致家长创文一封信,持续开展“我是创文宣传员”线上演讲、网上答题、“十个最美”先进典型评选等活动,与5万余名经营主体签订创文承诺书,发放创文宣传核酸检测贴纸200余万张。各行业站点、交通路口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街巷小区、机关单位、门店商铺实现公益广告全覆盖,共建共享的创建氛围日益浓厚。
同时,汉滨充分发挥学校、社区阵地作用,扎实开展德育实践活动,持续开展校园周边娱乐场所、经营场所环境整治,净化未成年人成长环境。辖区中小学(19所)、幼儿园(72所)、社区家长学校(54个)、校外培训机构(41所)、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和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点)未成年人建设全面提升达标。
数据显示,在推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过程中,汉滨共拆除违建3万余平方米,拆改旱厕317处,安装充电桩4746个,对86个老旧小区升级改造,更换、添置“三无小区”消防设施1400余处,修缮公共卫生间120余处,新建轮椅通道、缘石坡道等无障碍设施230余处,54个城市社区(村)缆线治理基本完成,各交通路口、街巷标识标线和监控设施设置完善,城市公共服务品质不断提升,居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明显增强。
织密“一张网”,品牌提升品位
在文明城市创建中,要避免千城一面、万楼一貌,汉滨各社区因地制宜,突出城市特色,打造城市品牌,提升城市品位,不断做大“文明增量”。
驱车行至新城、老城、江北、建民、关庙、吉河、张滩、五里、瀛湖、县河等地,各地成效不尽相同。
2022年6月,家住江北街道前张岭社区六区20栋的付延芳老人,起床上厕所时不慎摔倒在卧室,身体活动受限。直至当天晚上7点钟,四楼邻居在楼下停放摩托车时,听到屋内传来微弱的呼救声,随即报告社区并和家属取得联系。待老人的子女急匆匆地赶回家,辖区民警、社区工作人员和周边邻居已将付延芳送至医院。不幸的是,老人因摔伤合并其他疾病于3天后离世。
“像这样的,儿女不在身边,我们也无法随时上门看望,老人在家发生个意外咋办?”这件事对社区干部的触动很大。
随后,江北街道办和前张岭社区经过多轮调研走访、入户摸排、征求居民意见后,决定借助移动互联网远程技术,在社区建立覆盖独居老人远程呼叫系统。每天早晨9点半,社区工作人员可通过安装在社区一楼大厅的视频设备,准时呼叫独居老人,准确了解他们的生活和身体状况。社区将其称作“孝义九点半”项目。
弘扬孝义文化,厚植文明底色,只是汉滨树立品牌做强文明“增量”的一部分。汉滨深挖辖区“陕南人民抗日第一军成立地”“牛蹄岭战役遗址”等红色资源,用好红色文化、红色故事、红色物件,让这些红色资源成为弘扬革命传统、宣传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载体,让更多人接受红色文化的“洗礼”,赓续精神血脉……
随着工作的不断深入,干部作风悄然转变、城市面貌日新月异、交通秩序井然有序、居住环境优美舒适、居民生活幸福和谐……汉滨换了面貌,文明之花已然盛开。
除此之外,各类志愿服务活动也如火如荼开展。
周云康所在的汉滨水上应急救援队常年在汉江开展防汛抗洪抢险、水域救援、防溺水宣传培训和保护汉江生态环境等志愿服务,多次在急难险重中挽回了群众的生命财产。如周云康和他所在的汉滨水上应急救援队一样,近年来,一大批“汉滨好人”用实际行动,用凡人善举,融合成最美的文明之花,盛开在汉滨大地。
截至2022年12月底,汉滨区共评选出各级各类道德模范及身边好人300余人次。其中,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2名、中国好人7名、陕西省道德模范8人次、陕西好人16名、安康市道德模范36名、安康好人61人次、区级道德模范159名、最美汉滨人30名、区级以上文明家庭30户……
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是一场没有终点的“幸福接力”,是一段永无止境的“自我提升”。在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的路上,汉滨干部群众上下一心、鼓足干劲、奋勇冲锋,不断丰富文明城市的色彩与内涵,让文明之树常青,让文明之花盛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