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作家贾平凹先生在“鎏金铜蚕”出土地与挖出并捐献铜蚕的谭福全的家人亲切交谈。
采风团一行在蚕桑大村石泉县池河镇明星村农旅融合示范区“沧海桑田”合影留念。
文/图 杨子菲
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积极落实“三个年”活动要求,3月16日至20日,陕西省作家协会组织开展了“礼赞二十大·抒写新时代山乡巨变”主题采风调研活动,深入乡村一线,实地了解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抒写新时代山乡巨变。
省作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齐雅丽,著名作家、省作协主席贾平凹带领主席团成员、著名作家、评论家及省作协机关干部,先后深入石泉县与紫阳县,深入了解乡村振兴、生态保护、产业发展等成果,多维度、多角度感受“新时代山乡巨变”。
3月17日上午,采风团一行来到石泉县云雾山鬼谷岭。了解到石泉县在保护鬼谷岭生态的同时,通过定期开展学术交流研讨、举行鬼谷子文化节等措施,推动石泉县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如今,鬼谷子文化已逐渐成为石泉县旅游产业的一张名片。大家们来到鬼谷岭,恰逢秦岭落雪,走进云雾山深处,面对雄奇秀美的原始自然风光和鬼谷子的智慧文化,著名作家、省作协副主席王海说道:“我想要多捕捉一些细节,计划创作一个历史题材作品。”
当日下午,采风团一行来到本草溪谷中医药旅游康养基地。基地依托秦巴山地的自然生态和人文背景,种植有千亩名贵中药材,是集种植、观光及科普研学于一体的农业综合体,被认定为陕西省第一批“定制药园”、省级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中草药种植地,作家陈仓一眼就认出连翘和五味子等药材,他指着地里的药材亲切地说道:“连翘和五味子都是我曾经挖了卖钱交学费的,小时候每到交学费,我就上山采药材去卖,以后我会再次把这些经历写进书里。”
离开药材基地,采风团来到饶峰驿站。饶峰驿站通过对山林、水系、村庄、道路等进行全方位治理提升,实现巩固饶峰河清洁流域成果与旅游增收协调发展。大家走进驿站,了解整个驿站项目的规划与建设情况。著名作家、省作协副主席阎安边看边在采访记录本上边问边记,奋笔疾书。
来到古堰工业园区,大家详细了解当地产业发展情况,深入生产车间,参观各类食品的生产包装过程,切身感受网络时代如何利用好互联网带动经济增长,提高当地村民收入。大家与企业工人们就预制菜产业未来的发展情况进行了探讨交流。著名作家、省作协副主席梁向阳说,需要静心沉淀打磨,用手中的笔,把新时代的石泉描绘出来。
3月18日上午,大家来到金蚕小镇,了解石泉的另一张文化名片——蚕桑文化。金蚕小镇以“鎏金铜蚕·丝路之源”为总体定位,以传统蚕桑优势资源为基础,打造出蚕桑生物健康与休闲旅游的特色产业品牌。走进金蚕博物馆,大家感受了当地源远流长的蚕桑文化,触摸蚕桑制品,了解蚕丝制作工艺,领略古老的桑蚕文化氛围。
金蚕含韵吐芳华。陕西历史博物馆馆藏的国家一级文物“鎏金铜蚕”,见证了2000多年前先辈开辟丝绸之路的历史。来到“鎏金铜蚕”的出土地,大家被挖出“鎏金铜蚕”的老农谭福全拒绝文物贩子高价回收,借路费捐铜蚕的故事所感动。著名作家贾平凹握着谭福全遗孀的手,亲切地与其交谈,询问家庭生活情况。
随后采风团来到西北第一蚕桑大村——明星村农旅融合示范区“桑海沧田”,漫山遍野的桑树、油菜花形成了独特的美丽景观。走进村落,大家深入村民家中,感受他们的生活状态,询问村民们产业经营情况。
3月18日下午,采风团兵分两路,一路来到后柳镇,先后到后柳水乡、雁山瀑布、中坝作坊小镇调研。后柳镇依托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优美的山水资源,将发展绿色生态旅游产业作为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中坝作坊小镇有豆腐、麻花、茶叶、鼓气馍、古法榨油、芝麻糖、踏糍粑、扎染、活字印刷等不同业态的“非遗”手工作坊。在编草鞋的铺子里,得知草鞋老师傅也是退伍军人,作家钟法权与老师傅交谈起当兵的经历。70多岁的老人打起草鞋来一点不含糊,粗糙的双手展现了劳动与传承之美,作家钟法权与老人深入探讨草鞋的成本与价格等问题。
另一路送文学进石泉,著名作家、省作协副主席方英文和朱鸿,为石泉县文学爱好者进行精彩的文学授课,反响热烈。
3月19日下午,采风团一行来到紫阳县高桥镇采风调研。小镇被两条小河环绕,走过高桥镇的街道,秀美中又透出浓浓的烟火气。穿过几道街巷,东、西两条河上分别建造一座清朝乾隆年间的木质廊桥,两桥至今保存完好。从桥上走过,小镇的历史感随穿桥而过的清风徐徐而来。紫阳是著名作家李春平的故乡,回到这里,他倍感亲切,看着廊桥下的潺潺流水,他说:“一个城市有了一江水,马上就有了灵气。”作家高鸿撰写《时代答卷:紫阳蝶变纪事》,期间曾多次深入紫阳各乡镇采访调研,再次来到紫阳,他说:“这里就像我的第二故乡,往日采访的场景又浮现在我的脑海。”
随后,大家来到高桥镇裴坝村,望见勾连起伏的茶园,阡陌纵横的茶田,四周散布着黛瓦白墙的民居。大家走进山中茶园,了解当地茶叶种植的规模和发展情况,采茶与制茶的工序,背起竹篓,体验了一番采茶炒茶的辛苦。在茶园中,评论家韩鲁华采茶时回忆起曾经采棉花的情景,感慨道,采茶叶比采棉花更难。
采茶过后,大家一同走进山腰处一村民家,在院子里,可以看到有着近千年历史的铁坚杉树高高矗立在山腰,树枝间分布着多个鸟巢,苍鹭们起起落落,抖动着美丽的羽毛,衔来长短不一的草木搭建爱巢。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工程推进,乡村生态环境不断改善,苍鹭也逐渐增多。知名作家王晓云说:“乡村不论在环境上还是精神上,已经发生了太多的变化,作家要投入到时代的滚滚热浪中。”
3月20日上午,采风团来到紫阳县毛坝镇染沟村,走进染沟村艾草产业工厂。工人们正在有条不紊地生产各类艾草产品,大家了解到公司采取“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产业模式,产业得到发展的同时,当地农民的收入也不断提高。染沟村是省作协脱贫攻坚对口帮扶村,近年来,省作协通过“志智双扶”让群众生活脱贫的同时也能实现文化脱贫。随后,大家在毛坝镇乡贤馆,了解到乡贤们参与乡村振兴的故事,深受感触。著名作家朱鸿在毛坝镇动情地说:“这几天的采风调研,让我看到了乡村振兴的成果,也深刻意识到,政府和人民都想尽办法脱贫致富,现在的乡村早已不同往日。”作家赵韦深切地感慨道:“这次我感触最深的是现在的乡村比以前干净许多,这说明现代化农村不但物质生活更好,精神文明建设也有不小的成就。”
中午,天气逐渐由阴转晴,阳光从云层穿出。“茶山处处好春光,春光催人采茶忙,忙忙采采忙忙,百鸟伴我唱茶歌哟喂,山风为我送茶香,追风赶月迎太阳……”一首采茶歌在农家小路响起。
伴随着悠扬的小调,此次采风调研活动也告一段落,引领广大作家和文学工作者抓住机遇,以坚定的文化自信和强烈的使命担当,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热忱描绘新时代新征程的恢宏气象,书写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诗,向人民、向时代、向历史交上优秀的文学答卷,持续攀登文学高峰的责任永远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