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郭飒
3月的春光下,平利县老县镇中心小学校园武术操比赛正在火热进行,和着动感的音乐,孩子们“武”出了精气神。该校于2020年6月自行创编了大课间武术操,传承武术文化,强健学生体魄,培养学生的尚武精神和武德情操。
今年清明前夕,我市多所学校举行“红领巾心向党——缅怀先烈传承红色基因”主题活动。活动现场,少先队员们重温入队誓词,献唱红色歌曲,表达着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的坚强决心。
……
这一幅幅生动画面,正是我市推进德育体育工作的点滴缩影。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按照“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目标,统筹推进学校教体融合发展,推动教育改革发展迈出新步伐、实现新跨越。安康德育工作经验被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教育工作情况》刊发推广,安康市教体局获评“陕西省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多项县区德育改革创新经验入选教育部德育典型案例。我市中考体育改革做法入选陕西省体育局2022年十大亮点。
教体融合,将学生健康摆在首位
3月17日,安康市第一小学校本部操场内的加油声、喝彩声不断,四年级组正在举行跳长绳比赛。赛场上,队员们活力十足、动作娴熟;赛场外,啦啦队有节奏地给队员加油助威。跳绳作为市一小的传统项目,在学校已有近20年历史。近年来,为激发学生的热情,学校不仅将花式跳绳项目纳入社团活动,还将此项目作为学生课后服务的主要内容,创新布置体育家庭作业,每周以及每年寒暑假要求学生坚持以跳绳强身健体。
近年来,我市认真执行国家课程标准,广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将“教会,勤练,常赛”作为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要求,借力“双减”政策与课后延时服务,引导学生常态化参加体育锻炼,力促每个孩子都能掌握1至2项运动技能;市县两级定期举办综合性运动会,每年举办全市中小学生的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跆拳道、武术等传统体育赛事。学校春秋两季各举办一次田径或球类专项运动会,广泛开展灵活多样的班级体育竞赛活动。全市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合格率和优良率由2020年的26.2%和92.59%提高到2021年的28.41%和93.28%。截至目前,全市共创建全国校园篮球特色校10所、冰雪运动特色校2所、足球特色校77所、足球特色园23所、校园足球改革试点县1个。
在体育运动的基础上,“防近视、促健康”成为每所学校的重要工作,全市各县(市、区)各学校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组建首届安康市近视防控宣讲团,形成了国省市分级多层次专家宣讲团,以近视防控宣传月和“爱眼日”为契机,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和家长树立科学的健康观,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平利县近视防控工作的相关举措,被教育部列入《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试点县(市、区)经验做法推广清单》进行宣传推广。
拓展课堂,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学习知识,只是教育的一部分,立德树人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春耕时节,全市各校学生走出教室,感受劳动带来的乐趣。管理果树、翻地种菜、洗菜做饭……劳动教育重回校园,并融入课堂内外。孩子们在劳动中体验集体生活,感悟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学生背起行囊,外出研学,读万卷书,也行万里路。
精心开辟第二课堂,拓展第三课堂,这是近年来全市中小学育人的重点。各校大力实施“课堂革命、安康行动”,积极推进课程教育、校内活动、社会实践“三个课堂”建设,学校育人效能主阵地作用进一步突显。
汉滨小学积极开展爱国、诚信、友善、勤劳等12个主题品格教育活动,教育和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提升素养,涵养品格。坚持开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习爷爷教导记心间”“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童心向党”“争做新时代好少年”系列主题活动,带领学生走进红色教育基地、纪念馆、博物馆及德育教育基地开展参观、寻访等活动,培育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学雷锋志愿服务”“争做环保小卫士”“探访城市第一线文明劝导”等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做公益活动志愿者、文明行为践行者,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
安康高新区第六小学创立“美德银行”,将“量化积分”理念引入学生行为规范教育与管理中。学校设立了四种“美德银行”积分币,根据学生的日常表现,发放不同类型积分币,并定期兑换。学生可根据所获“币值”尽情挑选心愿礼品或实物礼品,创新、快乐、新颖的积分兑换方式,激励学生将看不见摸不着的文明行为作为自觉和常态,从而逐步形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在常规行为中收获良好品行、美好品质。
此外,全市各学校积极创设具有特色的德育氛围,利用文化走廊、宣传展板、名言警句等,“让每面墙说话,让每个角落育人”。同时开设了适合学段特点的校园广播、校刊校报,发挥正向引导作用,大力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净化学生心灵,引导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改革创新,赋能教育新发展
2021年以来,为中小学生“减负”成为热门话题。而“减负”并不等同于降低育人标准,反而对如何培育时代新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各项具体措施的落地实施,安康正谱写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全市教育系统围绕“减负、提质、增效”工作主线,健全完善“双减”工作责任落实、部门联动、线索查办、考核评价机制,扎实推动“双减”政策落地见效。从严从紧规范学校课程、考试和“五项管理”。深化作业管理研究,组建作业设计与实践研究城乡教研共同体88个,积极推广劳动类、体艺类、实践类、研究类作业模式,依托“德润安康”数字化资源平台促进优质作业设计方案共建共享。注重课后服务与课堂教学有效衔接、与作业管理贯通一体设计,探索“作业辅导+素养发展”模式,加大校本社团课程开发力度,推动学校教育主阵地进一步巩固提升,校外培训行业得到全面规范,学科类培训机构压减率超过95%,课后服务家长满意度不断提升。
我市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第一动力”,教育发展活力和动能持续增强。集团化办学改革扩面增效,系统研究制定推进集团化办学改革行动方案及配套政策文件,聚力推动城乡学校共同体建设,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全市成功组建各类教育集团69个,覆盖学校382所,占义务教育学校总数71.27%。高考综合改革有序实施,建立高考综合改革系统推进机制,加快落实“县域高中提升行动”,全面加强全市高中学校基础保障条件,组建高考改革市级指导专家团队,高效建立学科基地示范校9个,立项市级高考改革专项课题37项。教育评价改革扎实有效,我市“‘三聚焦’深入推进党委和政府教育工作评价改革”“构建强有力的质量监控体系打造高质量的职业教育”入选陕西省教育评价改革典型案例。人才强教加速推进,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大力推进教师“县管校聘”改革,我市《基于成长型思维的城乡教师共同体建构实践与策略研究》作为全省唯一地市申报课题立项2022年度陕西省教师教育改革与教师发展研究重点项目。
“立德”是前提,“树人”是根本。恰逢新时代,育时代新人成为主题。我市上下牢记嘱托、砥砺奋进,通过不断丰富德育品牌项目建设内涵,优化行动策略与实施途径,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德育格局正加快形成,“德润安康”品牌愈加响亮。在安康,广大少年儿童如朵朵蓓蕾,在阳光的沐浴下尽情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