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电话:0915-3356512
  •  投稿邮箱:news@akxw.cn
 > 新闻 > 安康 > 安康
秦岭之子的眷恋与沉思
——读刘云散文集《风吹过秦岭》即感
2023-06-09  来源:本站原创

□ 毋燕ip6安康新闻网

散文是美的文体,美在运笔的自然、心灵的自由、情感的洒脱,美在哲学的发现和文学的表现。刘云的散文集《风吹过秦岭》正是如此,由山村野景到农事风俗,文字朴实,清新,诗意与智慧并重,读来让人心生美好,内心通透而熨帖。ip6安康新闻网

刘云自幼生长并生活于秦岭中。秦岭雄浑厚重的历史底蕴和无穷无尽的包容力无时不默默地熏陶着作者,他一旦将这一优势转化为散文的艺术成品,便打上了属于他的不可替代的印记——在近百万的文字中观照人生智慧和自我觉察,充溢着对秦岭历史、人事、风习及情趣的眷恋和热爱,诉说着一位秦岭之子独特的生命追求、人格品位和审美理想。ip6安康新闻网

ip6安康新闻网

一个人的生长环境,基本决定了其性格风度、价值取向。对于作家而言,当他进行创作时,这些则潜移默化地投射到文本的写作中,他的自我意识必然会落脚于特定区域的文化根基上。法国史学家兼艺术批评家丹纳在《艺术哲学》中写道:“艺术作品的产生取决于时代精神和周围的风俗。”即是强调了艺术品产生时的影响因素和“精神生长环境”。这里的环境,即风俗习惯和时代精神,主要指的便是作家童年、少年的生长地的自然风物、风俗民情、文化特色、历史底蕴,这些独特的自然和人文因素日复一日滋养着作家的情感世界,熏陶着、感染着,内化为作家最基本的乡土文化心理素质,表现为悠远绵长的乡情、乡思、乡恋,最终形成一种乡土情结、故乡意识和家园精神。ip6安康新闻网

对于散文创作而言,这点表现得尤为突出,因为散文本身就是和个体的生活经历和生命体验密切关联的一种文体,是作家主体基于自我生命体验而对自我生命形态以及与自我相关的群体生命形态的呈现、抒写、咏叹与追问。因此,受特定区域文化的熏陶浸染,当作家从事散文创作时,主体意识会自然而然秉承自我的价值认同,把特定区域独特的自然景观、地理地貌、民情民俗、历史文化、传统认知和价值观念等因子融汇其中并审美地表现出来。ip6安康新闻网

刘云的散文,字里行间沉浸着作者对山乡深深的眷恋和热爱之情,是大地之子深情的吟唱。他总是把笔触放在最熟悉最亲近的乡间风光,写农人农事,乡风乡情。对故乡风俗人情的熟悉与眷恋,对父老乡亲的爱戴与感激,对山水草木的观察与体验,对山乡今昔变化的追述和思虑,都凝聚着对家乡浓浓的乡土情结,所有这些便构成了其散文创作的主要内容。ip6安康新闻网

秦岭以她独特的魅力养育着生活于此的人们,生活于此,是一种幸运的恩赐。多年来,在忙于政务之余,作者一直不间断地思考,以敏锐的触角探知秦岭、解读人生,并付诸激情的文字表述自己的情怀。对于作家,故乡不只是记忆,更是一种艺术上必不可少的想象,一种能够提供创造力的不竭源泉。刘云自觉、自然地将所挚爱的秦岭当成自己创作的精神基地,丝毫不故弄玄虚,矫饰卖弄,而是紧扣秦岭风情,传达着心灵深深的喜欢。目之所及,秦岭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作者都是信手拈来,一幅幅秦岭风俗画宛若瞬间而作,都充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ip6安康新闻网

在第一辑《秦岭行走》中,作者对家乡炽烈的喜欢,跃然纸上,《一块石头》《亲爱的水》《菜花强悍》《秦岭秋》都给读者带来心灵的愉悦与心境的澄明。《秦岭三章》《雨音乐》《水有根》,单看题目,就让人有种回归自然的轻灵之感。“而我听到的,是水珠儿快速地进入了树根,那里完全是另一重天地,网状的根系,由于冬天的长久的沉默之后,春天来得那么有力,它们在泥巴中拱动,无数的丰沛的萌动的生命最简单的信息,相互叩问或拥挤着,这让泥巴本身有了生命的温度。”在作者眼里,乡土文化鲜活而富有生机与活力。我们发现,文章自始至终都散发暖暖的、亲切的吸引力,初看题目,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扑面而来,随着阅读的深入,还交融着作者对秦岭的痴情,还有那种远离了喧嚣和浮躁,洗净铅华的真实和朴素,以及由此生发的沉潜与细腻。第三辑中的《大地》《乡村音乐》《茶本分》《雨落汉江》,这些描摹秦岭的文字中奔涌着作者真挚而深婉的情感溪流,浸润着博大的情怀、生命的力量、清新纯净的心灵和独一无二的骄傲感和对这片土地最深沉的爱。在第四辑《杂食者》《基本口味》中,作者咀嚼山乡人事的沧桑历史,追寻着昔日山乡大地健康的性情和无数令人感动的美好瞬间,颂扬着大自然和人性人情的至真、至善、至美。ip6安康新闻网

ip6安康新闻网

作者在当下真实可触摸的生活中建构起心灵与秦岭的对话、精神与万物的融合,一些生动的生活日常和典型细节看似随手拈来,实则凝聚着作者沉甸甸的现实思考,深化着文章的深度并拓展着作品的广度。ip6安康新闻网

《风吹过秦岭》,读来让人尤感亲切,不仅在于所写之景,更缘于描摹之景中所内蕴着的对世事更替、沧海桑田的理性认识。作者不是以他者的眼光、彼在的立场、“游”的过程来表现秦岭风情,而是以自我的眼光、此在的立场与“居”的体验来表现,秦岭已经完全融入作家的情感世界中。如果说对秦岭历史文化的书写侧重于温暖回忆的话,那么有关乡村生活的体验则更多地传达了作者理性的思考和强烈的忧患意识。第二辑的《春天是立住身子的》,热爱人生、热爱生活的体悟,清明的理性,人生的智慧,都化为与时俱进的时代思考。潺潺而流的语言、娓娓而谈的闲话方式描述着家乡大地上的历史变革、人文景观、乡土风物以及作者乡村生活的审美体验。我们从中不仅感受了秦岭风物的生命魅力,还能共情到作者对家乡的时刻关注以及对生存意义的追问。只有精神真正扎根乡土的人,才会养成博大的胸怀,才会密切关注家乡的未来并指出向上的希望。在表现乡土世界蓬勃生命活力的同时,作者还对当代农民的生存困境进行着密切的观照。ip6安康新闻网

第一辑的《植物性》《田埂的尽头》,对农村发展模式及理念的思索是沉重的,“望着山谷间的坝子里那些庄稼,它们依然青葱着,好像它们年年就是这样青葱着一样,乡村依然是美丽着,但耕种这美丽的,只是最后留守着的老人和女人们”。尤其第二辑中,无论是《秦岭问农记》《草莓风景》中对农事的关注,还是《玉米的基本面》《美丽乡愁》中的努力和自勉,《水边纪事》《田埂的尽头》中揪心的疼痛,都是在整个社会大背景下,面对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作者用写实的方式感受着家乡人的辛酸苦辣,抒写着自己的无奈、忧虑。“生锈的犁耙正在被季节擦亮。耕种的图景注定抹不去。我们要做的是,怎样帮助返乡并最终扎下根的农民兄弟们,把自己那份地种好,家家户户稳住了,一个村子就稳住了。”当然,还有决意改变现状的决心和信心,这不仅是家园情怀真挚的价值取向,也是一份基层执政者的自觉和自律,更彰显着一位作家深沉的悲悯情怀和职业担当。第三辑的《清水》《有病》《城市与秩序》《城市与河水》,则将目光聚焦在了现代城市的发展建设。“我也常思味我寓居的这个城市,这个理应像汉江的水那般清纯的城市,她的文化基因到底是什么,但城市的垃圾,车流中腾起的灰尘,她的人的尖刻,无理也要争三分的世相,越来越找不到自己出处和朝向的城市建筑,叫我沉郁无语,面对古老的汉江,映出的这个临江富水的城市的影子,久久的,在水中模糊不清。”对于作者日甚一日的疑惑、不满和忧心,我们也在思考着,在城市化程度越来越高的今天,面对竭泽而渔的“近视”发展现状,农村未来的发展道路怎么样才能越走越宽,并实现长期的绿色发展?ip6安康新闻网

ip6安康新闻网

在《风吹过秦岭》这部散文集中,洋溢着一种清新的乡土感和质朴的包容感。生于此、长于此并工作于此,作者的散文语言与他所表现的生活内容正相和谐。作者的语言是一种“秦岭式”的抒怀方式,在看似随意中峰峦迭起,质朴的文字饱含韵味,在娓娓道来中沉淀着情感的追索和超越,在不刻意的谋篇中又善于统摄把握,无论是喜是忧,是回忆还是展望,都极为熨帖自然,跳动着秦岭之子火热的心。“我大伯娘只要有时间,比如从地里回来,或下雨天了,一家人坐在火塘边,她总会把我抱在怀里,直到瞌睡虫爬满我的脑门。”如此自然本色的文字效果,来源于作者呕心沥血的锤炼,更得力于作者孜孜不倦的文体追求。ip6安康新闻网

文体自由是散文的优长之处,除过取材的生活化,还有情感的真挚热切,细节的可粗可细,当然行文上“浓妆淡抹总相宜”也是应有之义。比如《秦岭过夏》中对四季的描写,带给读者的不只是文学的语言魅力,还有洗净铅华的返璞归真,文章整个思想和心性都与生气郁郁的大自然原生情态相对接。正如文字:“生活也是不加修辞的,时鲜,捧着碗就可以喝,老林子深刻地生长着,与庄稼一起布置着夏天的野野的风景,走进去,有大蒜辣子加新鲜花椒的气味,这气味一定熏制得人心简单。”在作者深情质朴的散文语言中,我们感受到一种亲切的乡土气息和生活智慧,还有着诗意的审美旨趣。ip6安康新闻网

刘云是一位独具风格、颇有创造力的诗人,他的文学语言富含诗质的韵致。在散文创作中,作者将质朴的诗情注入其中,没有丝毫的做作和忸怩,至真至纯,淡雅而隽永。用如此唯精唯美的情感和语言表现秦岭山乡生活,可谓水乳相融,相得益彰。ip6安康新闻网

很喜欢他的《泪飞飞》《秦岭三章》《美丽乡愁》《粮食亲戚》《秦岭秋》《幸福心情》中细腻的文字,这些作品有着诗的气质,主情世界与审美韵致的结合,涌动着浓浓的诗意和充沛的激情。青年时他徜徉在诗的国度,用韵律和节奏唱着豪情和志向。后来,他沉淀了人生,以诗人的心态和笔调从事散文创作,为散文注入深切精微的内在张力。“到了南秦岭,一如南秦岭本身,一手揽了黄河,一手揽了长江,左耳是秦地的锣鼓声,右耳是南地的丝弦声,这样的诗人般的想象,常常会从一个普通的游者的胸中迸发,毫不叫人感到夸张和虚假。”诗质渗融于散文,自然多了浓浓的情韵。ip6安康新闻网

刘云散文极长于细节的描摹,他的抒情与评论文字很少单独纯粹地表达,往往与叙事融合得浑然一体,于不经意间便传达出自己的情感主旨。文集中一大段有关“雨落汉江”的描绘,生动、有味儿,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形,如临其境般地感受着水的清澈,润泽着自我的心灵。“比如香溪山上的浓密的松林,是鼓成一排排绿色的大帆的,松林上空中的雨比城里更加地密集而有力。县河从枣园以及张滩数万亩的滩地中间穿过,水量大增,但并不浑浊,热闹地泛起着一浪高过一浪的水花。滩地里各类庄稼、菜蔬在雨中拔节,身心分明渐渐饱胀着生长的冲动。江北的高台地上,比如建民、张岭、关庙一带,黄沙地上,雨穿过建筑和树林,透彻地渗进地层,渐渐饱满,鼓出细细的金黄色的细流,从台地上一条条的细小的沟渠里流向更大的沟河里,汇入了不远处的汉江。它们带着金黄的颜色来,在融入汉江后,却没有任何踪影。深透的汉江包容着无数细流,滤去污浊,暴烈的气派使自己保持着清澈无比。”读这段文字,在场感、立体感、生命感纷至沓来,顿觉阅读是种至美的幸福。ip6安康新闻网

第三辑中的《温暖怀抱》《惶恐三章》,在时光流逝的变化描写中,寄托着作者人生的感悟和回归生命本真的热望。第四辑中的《粮食祖宗》《洋芋娘娘》《林中纪事》等同样有关山乡农人在不同历史阶段的情态变化,《一棵桃树》《信访名家》中对历史的沉思和拷问,都沉淀作者深度的人生领悟。因了大爱的气度,质朴的文字顿生灵性,简练而诚挚的语言流中,寄托着作者对历史的追寻以及对生命的思考,这是一种包容性的作家情怀和写作魄力。ip6安康新闻网

ip6安康新闻网

刘云的散文展现着自我独特的话语方式和精神系统,其浓郁的地域风情是在秦岭这块文化沃土的濡染和滋养下,于作者自我的成长经历中日渐形成的。读《风吹过秦岭》,是一种美的陶冶,既可浸淫于诗质内韵文字的艺术享受,又得以饱览秦岭特有的人文风情,还能够深深感染于作者那深沉的赤子情怀。不仅如此,作者深重的沉思为作品打上了时代的标记,这并非只是对山乡故土纯粹的眷恋与热爱,更是对整个中国农村发展、乡村振兴事业的持久关注,因此,流连于文字之间,这些精深的思想和清纯的美感经验,共同地激发起了我们阅读的共鸣和探讨。ip6安康新闻网

(作者系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 ip6安康新闻网

(责编: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