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陈楚珺
端阳汉水齐奋桨,激流勇进赶潮头。2023年6月22日,“中国红 红西凤”杯第二十三届中国安康汉江龙舟节即将拉开帷幕。本期《汉江晨刊》邀请陕西省节庆文化促进会副会长、安康龙舟习俗传人罗先余,溯源安康龙舟文脉,共话安康龙舟民俗,畅想安康龙舟蓝图。
1、作为安康龙舟习俗传人,请您为我们讲解一下安康龙舟节的历史渊源。
巴人自古以来乐山喜水、善划船,船也是当地百姓重要的生产生活工具。安康龙舟历史最早可追溯至东汉。相传,东汉时期安康隶属西城郡,当时的西城太守就将家乡荆楚地区的划龙舟习俗带到了安康,以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但并未突出“祭屈原”的主题。
安康划龙舟真正形成风俗是在唐宋,尤其到明清时期,就非常兴盛了,有了各大商会的参与,并且已经上升到官府倡导的高度。清康熙七年(公元1669年)安康史学家刘应秋在《一砚斋集·五日》一诗中写道:“……无钱忘渡节,有酒不谋饥。儿伴欢相唤,龙舟已过矶。”这是安康最早写龙舟竞渡的诗词。清康熙三十四年(公元1696年)知州王希舜《重修兴安州志卷二·古迹志·风俗志》载“望江楼,在汉南岸,昔人观竞渡处,今废。”“端阳,官长率僚属观竞渡,谓之踏石。”关于龙舟竞渡的盛况,成书于清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88年)的《石泉县志·风俗》载“……鼓乐盈街,红榴绿艾,命索虎符,馈送竟日。官僚尉具席于楼船,敦请长令观龙舟竞渡。男女盈岸,轻舟画艇而载歌舞者,邑中仕绅之家也……”
而据民国时期的乡土教材考证,此时安康地区的官方才提出祭屈原而划龙舟。新中国成立后,1958年端阳节安康城区举办龙舟赛,西安电影制片厂拍摄纪实影片《庆丰收赛龙舟》向全国发行。“文化大革命”后,1977年仅安康城区仍存老龙舟10条。改革开放后安康沿江各县农民自发组织龙舟赛,已连续举办13届,专门建有可容纳5万人的龙舟活动场地和设施,成立有安康龙舟文化活动办公室。但传统龙舟制作技艺传承非常困难,龙舟制作人多为70岁以上高龄老人。龙舟文化研究乏人,龙舟文化展示无场馆,传统祭祀受现代节庆影响等问题急需解决。
2006年,第七届安康龙舟节上精彩的民间社火“翻天印”。 张炳实 摄
2、在长期的历史沿革中,安康龙舟节又形成了哪些安康特有的习俗和文化符号,哪些是流传至今的,哪些又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安康龙舟竞渡是中国历史上北纬线最高的大江大河的龙舟竞渡。
首先是龙舟的形制上。别的地方叫划龙舟,安康本土的叫法则是“玩龙船儿”。舟小、扁平,船大、深、黄瓜底、有帆,便于抵抗激流、装货运输。所以安康“龙舟”的基础就是以往百姓生产生活用的货船,古往今来,安康划龙舟也就不同于别的地区是坐着划,而是跪着划,每个划手的身下有一个跪圈,以保护膝盖。
其次是风俗上,以往有真龙、假龙、混江龙之说。有龙头有龙尾,船长五丈二尺,宽四尺八寸。船上配有长一丈二尺挠子,既是龙舟的指挥,又是干扰对手的用品,同时配有跪圈、標绳、呼桶等特有器具,船上有桡手、鼓手、锣手、划手28个人,此为“真龙”。若装备标准齐全但人员减配,则为“假龙”。而无龙头龙尾的小划子,多在比赛时钻进赛场夺彩头的,被称为“混江龙”。
从清代开始,安康划龙舟便形成了集资的风俗,即由龙舟队“龙头儿”或长者走街串巷集钱或下地采集食物,为划龙舟筹钱筹物。然后便需在供放龙头的庙里、祠堂、商会请龙头,恭读请龙头文。之后由划手及表演队伍上街游祭龙舟、鼓乐齐鸣送龙舟下水,乡绅、老者为龙头点睛。
但安康龙舟与其他地区最大的不同还是在赛制上。不同于现在单纯速度的比拼,以往划龙船的玩法很多。划对头、夺标旗、对岸划,比赛难度大,有观赏性、欢愉性。比如对岸划,就得综合考量用时和横渡角度。再比如划对头,诞生了榆树林(现小北街)对中渡台,佘家台对西坝等广为流传的精彩赛事。因此,在安康也就有了“宁荒三年田,不输一年船”的说法。
在娱乐项目上,安康龙舟节也独具特色。明清时期,安康龙舟节已经形成了抢鸭子、捉猪尿泡的风俗。各大商会将自己商会的介绍和银锭子塞入圆润光滑的鲜猪尿泡中,弄潮儿们则为了自己的阵营劈波斩浪,争夺彩头。为了增加难度,当时还会将鸭子头上的毛拔掉两撮,撒上盐,鸭子吃痛往水里钻,只有技术高超的游泳健将才能将其捉住后做成百鸭宴。而考虑到卫生和美观,猪尿泡现在已经被皮球取代,而抢鸭子也不再拔去头上的毛。
2010年6月13日,第十届安康龙舟节开幕前一天,所有参赛船队在西关土地庙迎接老黑龙至汉江边,并举行了龙舟开赛前的下水祭祀仪式。 邓军 摄
3、就普通民众、游客而言,今年的安康龙舟节与往年相比有哪些新亮点、新玩儿法?
安康龙舟节一直坚持一件事,年年有亮点,闹红一江两岸,坚持群众参与。往年举办了水上集体婚典、商贸展、房销会、花卉展、儿童书画展、诗歌比赛等,还邀请著名诗人到安康。
今年龙舟节的亮点是多方面的。
首先是要讲好龙舟故事。今年祭祀的龙头是“老红龙”,现在龙舟文化园陈设的龙头就是“老红龙”的仿制品。相传清道光年间,一次洪灾中西坝片区被淹没,20多个老百姓因为抓住了一块被卡住的浮木得以幸存,后来西坝的人们就用这跟浮木雕刻成龙头龙尾,取名为“老红龙”。今年的开幕典礼上,祭祀仪式中就要把“老红龙”的故事讲出来,以表演形式再现。
第二个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今年把小场子、翻天印、板凳龙这些安康的非遗文化融合成一个节目,叫《方寸之间》,视觉上更为大气。
今年的最大亮点就是“千人汉江排子席”。过去,在汉水行船、打鱼、淘金的人们行船靠岸,撤来登船板,支起鹅卵石,架起案子当饭桌,摆上当地菜肴,划拳饮酒庆祝平安归来,这是“汉江排子席”的起源。安康人婚丧嫁娶、小孩满月周岁、老年过寿、架房梁、搬家爱讲排场,社火玩灯、盖房架桥、穿衣戴帽讲气势,称“耍排子”“排子客”,因此,安康的“排子席”又赋予了安康人生产生活习俗内涵。
今年的汉江排子席是在复原的基础上完善创新,有过安康门、开席、演唱汉江号子、安康非遗展示等多个环节。菜色方面,有四碗柱子果寓意四平八稳,插放栀子花、石榴花,寓意祥符瑞气、多子多福,一坛黑陶稠酒,上放扎红飘带竹制酒提,开席后由祝酒仙子用酒提从酒坛斟酒。
呈现美食的过程中,请汉江号子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演唱上水、下水、扯篷、活锚、推帆、靠岸、过滩等汉江号子,后由执客唱花鼓子。形成千人互动局面,共同喊汉江号子、花鼓子,为千人排子席助兴,表现汉江排子席的特色和魅力。
活动整体主打在坚持民俗化、风土化的基础上增加互动性。游客甚至可以在席上划拳赢纪念品,哪怕游客不会划拳,比石头剪刀布都行,就是要提升游客的体验度。
2023年“千人汉江排子席”试菜现场。罗先余 摄
4、今年的安康龙舟节总体来看有怎样的特点,又该如何持续发光发热?
从整体来看,今年的龙舟节是三年疫情后的第一个龙舟节。拉长了时间,扩大了覆盖面,美食、旅游、毛绒玩具、经济活动都涵盖了进来,主要是让各县动起来,让各个方面动起来,激活经济、拉动消费。以汉滨为例,茨沟豆腐宴就被纳入了此次龙舟节。
同时,今年龙舟节在整合利用传统文化的方面步伐更大胆了,旨在增加安康的美食魅力,深度挖掘非遗文化本身的文化魅力,提升非遗元素的变现能力,也带动三农产品的发展。
从长远来看,我们仪式的开场邀请到各级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也从精神文明建设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调动社会各界关注龙舟节,利用这个载体来发展经济、发展社会。
对于各级各部门来说,龙舟节也是一场大考,如何协调配合、提升管理服务能力、多维度激发整个城市的发展活力,这都是应该持续关注、持续用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