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绪伟
我是文学业余爱好者,就爱写一些散文。自认为散文写作,是一种有感而发、随心所动,优美简洁、自然流畅的心灵文字。
儿时父亲是老师,他的一句话“爱读书,会说话,写好文章,才算学好语文课”让我铭记在心,学生时就有了爱写作的意愿。自《安康日报》刊发散文《今宵热汤圆》,《陕西日报》选发散文《油菜花儿开》,让我深刻领悟:写散文如工笔画,勾勒生活的自然情节,描写山川的风光秀丽,品味淳朴的人间烟火,其真谛在于对自然和社会的审美。
因为爱文学,而爱好散文写作。尤其去北京参加了“2008年中国散文年会”活动,著名作家梁晓声的《写作不仅是创作,更是一种人生态度》的散文讲座,让人受益匪浅。因此深刻启迪我,因人生态度而写,因生活情感而写,因社会思考而写的激情。当即写下《散文与故乡》随笔,《散文选刊》选发了;此后《延河》杂志刊发了《山乡的味道》,《散文世界》杂志刊发了《守望的石拱桥》等散文。至此,散文在我心中,是山里的一股清泉,纯净涌动,明亮甘甜;更加明白,写作不是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而是为了传递价值观与生命的意义。
我喜欢阅读古今散文,阅读中就像听山村清晨百灵鸟的鸣声,清脆悦耳,划破夜空,唤出一片晨霞,照亮山川河流。我也爱品味散文,品味中就像冬去春来的暖风轻吹,万物复苏,大地回春;也像飘逸的沙沙春雨,唤起山川勃勃生机,引来百花盛开。所以,我的人生至爱唯有写作;尤其每一次散文写作,犹如清泉汇集的小溪,从山梁下、草木中、砂石上,潺潺而出,深渗大地,静静滋养田野;也犹如情动一曲《梁祝》、倾泻一瀑《高山流水》、抒发一篇爱恋的《知己》那样的心灵慰藉。
我始终认为,散文写作要有心灵和激情冲动。散文,结构短小,简单明快,主题突出。若是对事物、对现象、对环境、对人物,没有敏锐感觉,没有本质的认识与心灵冲动,就很难有情感上意识上的撞击;其散文写作的视角上就不会有新奇,主题审美上就不会有突破。
因而我的散文写作,一切都来源于心灵冲动。《海外文摘》杂志连篇刊发《插秧时节》《汉江 汉江》《冬天疙瘩火》等散文拙作,这大千世界的种种社会生活现象,无意间都会冲击我的大脑,这种心灵冲动来了,就会即刻把它录写下来,然后再加以细琢精磨,用散文手法写出来,便就是散文小品。
再比如儿时在乡村,我当过放牛娃,对牛情感特别强烈,一篇散文《乡村的牛》获得2008年全国百篇散文征文活动第七名。天下大爱是母亲,母亲的本能不仅是亲情,而且是对天下儿女的大爱,一次西安出差,发生在公交车上的深刻一幕,让我心灵受到震撼,写下散文《母亲的本能》,获得2010年第五届海内外华语文学创作散文类一等奖。疫情面前人的生命太脆弱,无不触动我的心灵,散文随笔《生命的教科书》,荣获2020年陕西省抗疫扶贫优秀诗文创作三等奖;我是党员,党的宗旨一心为人民服务,一篇散文《刻在年轮上的亲情》,荣获“庆祝建党100周年全国征文散文类特等奖”,并由中国文化出版社编入《建党100周年全国文艺家创作精品》一书;2021年 中国第十四届全民运动会有两个项目在安康举行,并与中国散文学会联合举办“全国‘记忆中的运动会’主题散文征文”活动,这对我多次参加过市县运动会感触极深,一篇散文《掌声下的泪花》, 荣获该主题散文征文优秀奖;我熟悉的《凤堰这片土地》散文,获得2022全国“最美中国”当代散文征文一等奖。
这些获奖的散文,都是心灵冲动的文字。都源于坚守生活的纯真,勤于记录瞬间的光环,苦于情感激流的笔耕。我认为这种心灵冲动的文字,必然是坚守文学艺术的本真,不得有急功近利的杂念;这种心灵冲动的写作,更应该是坚守文学创作的基本规律,不得有投机取巧的举动。因而散文写作,也是写作者立身社会的文字标签。
作为文学爱好者,我认为写作是一种生命,需追求生命的生机蓬勃,无须刻意成名成家的念头。要向名家名著学习致敬,而不刻意追捧或模仿名家名作。散文写作需要天赋,更需要勤奋;业余写作要激发创作动力,更要始终保持写作激情。散文写作既要心怀大爱,悲悯苍生,为世间所有的美好事物讴歌,也要为人间一切的苦难鸣不平。这样的写作观念,其作品才会得到大众的喜爱。
自始至终认为,散文写作需要历练。青少年时期,是风雨人生路。许多酸甜苦辣,诸多风霜雨雪,甚多坎坷蹉跎,而让我饱经沧桑岁月,更锻炼了意志,从而涌动了写作的源泉,激发了散文写作的激情。
真正开始散文写作,是在高中毕业后,当乡村民办教师,与学生一道写同题作文“下水文”,投稿到《安康日报》被选用,而渐渐走上文学创作之路。50多年的散文写作,在中省市报纸杂志及媒体上发表文章1580多篇,680万字,公开出版发行散文集《乡村的牛》《以爱的名义》《泥土人生》《时光岁月》4部,另外有诗歌集《月亮的背影》《花开,想起母亲》两部,小说集《草医肖老爷》等,共7部。
“散文写作当有情怀”,著名作家方英文这句话铭刻在脑海。我深刻体会到,若是喜欢散文写作,就要走进散文中去,认识她,了解她,爱上她,拥抱她,呵护她。散文创作当有“情怀”,一个最简单的道理是,在不同人的眼中,这个世界是不一样的。大凡中国意义的文人,几乎都有着“不名一文,心忧天下”的情怀传承意识。作为最直接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散文,在不同人的手笔中,也会有泾渭分明的高下之分,这就是散文情怀的写作表达。
从我的四部散文集来看:别人是优秀作家,而我是爱好文学的写作者而已。已公开出版的散文集《乡村的牛》,获得2014年安康市首届文学精品奖;散文集《以爱的名义》,获得2018年汉阴县首届文学精品奖;散文集《泥土人生,》荣获2023年第十届“相约北京”全国优秀图书奖;散文集《时光岁月》,于2024年10月由“中国科学文化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四部散文集均由“中国当代作家签名版图书珍藏馆”证书收藏。
我很赞同:“书籍启迪智慧,阅读点亮人生”的说法,我认为凡是勤奋的作者,心中都有一个图书馆;阅读不仅积累知识,更为开启心灵之窗。从写散文起笔,积累写作常识与经验,然后开始写小说,后来才开始写诗歌。文体写作形式的转换,关键在熟练生巧,有哪种生活情感的冲动,就定神、静心、专注地去创作相应文学体裁的作品。
人生与写作结缘,谈不上“擅长”,唯有“粗茶淡饭”的文学作品,当属散文篇章最多。因为我是山区农村长大的孩子,求学后走向城市。因而在我的散文作品中,有泥土的味道,有城市的风貌,有生命的思索,有人生的悲欢,更有历史的风雨进程。无论记人或叙事、描景或抒情等,都真实地对自然的亲近,对生活的珍爱,对生命的敬畏,对人生的透视,对社会的认知,对自己思想情感的拷问。如何写作散文,我的想法与体验是:
一是对生活源泉的关爱与珍惜。中国作家网刊登过我的一篇随笔《生活是文学的烙印》,讲的就是谁也没有离开生活,每天每日都在与人、与事、与社会、与环境等等频繁地打交道。有文学情怀的人,对生活的一些心灵冲动,以审美的观念记录下来,就成了文学作品。这就是对自己生活的关爱,对灵魂生活的珍惜。
二是观察视角的独到与犀利。首都文学刊发我的散文《大年初一遇见牛》,编者语就强调:散文写作贵在视角犀利,而观察生活的角度独特,创作的散文作品才会有不同和新意。因而同一物事,不同的视角(切点),思维发展的方向与效果则大相径庭。这就需要用丰富的知识,深厚的沉淀,敏锐的眼光,去审视、去归纳、去提升,形成一次再创作。
三是散文写作不深奥,勤奋就能如鱼得水。陈忠实说:“文学依然神圣”,勤奋才能如鱼得水。韩愈说过,人做事“成于勤而荒于嬉”,散文写作同样要勤奋努力,不可贪图安逸;不努力去写,一切都是空谈。对于散文写作来说,成就永远属于那些勤奋的人。
四是散文写作要有技巧,要有审美意识。散文的审美观,是以散文成就的美感价值为主。但这样的美感价值,与大自然的一线晨曦霞光、一波江海起伏、一抺春花秋月、一览山川蜿蜒等等有关,但这只是纯粹视觉美感的品赏;而散文作品的美,不仅有自然的物美,更有作者所要明确传达、深刻蕴含着的心灵思想的溢美。所以散文的美感,与散文自身的价值意义是密不可分的,它高于自然美的原因也就在此。
五是散文要有题眼,好文章最忌“文不对题”。同时要“结构合理”,点题要恰到好处,内容要丰满;题材挖掘更要深新,视角见解独特,语句段落锤炼,结尾明快有力而寓意深邃,这便是一篇比较好的散文作品。再则,散文也是艺术作品,它不是素材的再现,而是素材的提升;散文的魅力更在于:能从极平常的东西中,捕捉不平常的事物根本所在的功力。所以散文作品,不仅要符合“逻辑思维”,更要有“形象思维”,还要有“审美艺术”,让读者有丰富无限的想象空间,否则就枯燥无味。这是散文与简介与宣传的根本区分点。
另外谈点业余写作者,如何把握工作与写作的关系。从我的经历看,从事教育事业18年,后来改行进入行政工作25年,先后转任多个不同单位和职位;从单纯的教育事业,到面对整个社会的复杂工作。切身经历了亲近山水、融和群众、乡村劳作、调解矛盾、决断事项、上下左右沟通等实践锻炼,磨砺了性格,增长了学识,丰富了人生,为写作打下厚实的生活基础。
但我认为本职工作,任何时候都是第一位的。应尽最大努力、用最顽强的精神、克服一切困难地去做好,做到心中自省无愧!唯有最优化完成好本职工作,才能在闲时不畏他人“不务正业”的嘲讽,在灯下不管家里讨厌的“夜猫子”,坚持独享自己的爱好——业余写作;在这样的“个人空间”“自我世界”中,安心、静神、空灵地去创作。
我一直尊崇,散文应该是作者深入生活,紧接地气,贴近百姓的作品。当代的文学需要春风化雨,也需要千钧雷霆;时代的作家需要壮行的酒,更需要清醒之剂;面世的作品需要阳春白雪的高雅,也需要下里巴人的通俗。
总之,散文写作与审美,是一门综合艺术,是心灵放飞的文字。好的散文作品内涵,总是体现着作者的人品、格调,学问、思想,笔墨和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