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电话:0915-3356512
  •  投稿邮箱:news@akxw.cn
 > 新闻 > 安康 > 安康
“孝义”沃土焕新彩——紫阳县焕古镇的传统基因与时代新貌
2025-07-23  来源:本站原创

实习记者 赵德莎2uM安康新闻网

晨雾如纱,轻笼汉江。雨声渐歇,青石板街在湿润的朝阳下泛着温润的光泽,蜿蜒如缎带,引向紫阳县焕古镇的深处。街旁,孝义文化墙上的彩绘故事仿佛被晨光唤醒,流淌着古风今韵;义渡文化广场的古碑,静默伫立,将道光年间的义举娓娓道来;奉茶室内,一碗清茶氤氲着热气,映照着党员为民服务的赤诚初心。这幅浸润着恬淡祥和的古镇新图卷,正是焕古镇深耕孝义文化沃土,让千年“孝义之花”在生态茶乡绚烂绽放,以文明新风润泽和美乡村的生动写照。2uM安康新闻网

近年来,焕古镇深入贯彻落实县委“建设崇德向上幸福紫阳”的决策部署,大力实施孝义善举培育工程,通过系统构建阵地、创新打造载体、广泛选树典型,成功将抽象的文化符号转化为鲜活的道德实践,将深厚的传统文化基因转化为强劲的治理动能,让千年古镇的孝义基因在新时代迸发出蓬勃生机与耀眼光彩。2uM安康新闻网

溯源铸魂:深植孝义之根,熔铸时代之魂2uM安康新闻网

“宦姑滩前浪拍岸,义渡船行百年间。”站在汉江之滨的义渡文化广场,老船工袁洪双凝望江面,讲述着代代相传的壮举。道光年间,乡贤王泰来目睹汉江天堑阻隔民生,毅然捐尽家产设立义渡,立下“永不向百姓取分文”的誓言。其妻张氏承继夫志,使义渡的橹声桨影穿越时空,成为仁义的永恒回响。这段深刻镌刻于“义渡碑”的历史,正是焕古镇孝义精神生生不息的源头活水与厚重基石。2uM安康新闻网

如何让这份宝贵的孝义传统深植乡土、滋养人心?焕古镇党委书记孟庆国思路清晰、掷地有声:“孝义绝非悬空楼阁,唯有深扎其历史之根、铸牢其时代之魂,方能枝繁叶茂、生生不息,焕发历久弥新的生命力。”2uM安康新闻网

为此,焕古镇紧扣“根魂”二字,成立由镇党委书记挂帅的孝义善举培育工程领导小组,抽调宣传、民政、文旅等部门骨干组建工作专班,形成强大合力。完善制度保障,严格对标“七个一”工程标准,出台专项实施方案,建立“月调度、季督查、年考评”的闭环推进机制,确保责任到人、落实到位。构建协同体系,形成“党委统领、政府主抓、村社推进、群众参与”的协同落实网络,凝聚全民共建共享的强大力量。2uM安康新闻网

在镇政府的有力推动下,沉睡的文化记忆被一一唤醒。义渡碑拓片重现历史细节,家风馆展陈厚植家国情怀,抗洪馆史料彰显奉献精神。焕古镇以“义渡文化广场”为精神坐标轴心,匠心打造贯穿古今的“孝义文化街”。这条街有机整合了奉茶室、乡贤馆、家风文化展览馆、孝义景观小品、乡村振兴展室、义渡文化广场及“7·18”抗洪抢险展览馆等点位,既为孝义文化提供了集中展示平台,更营造出“一步一景,一景一故事”的沉浸式体验空间。2uM安康新闻网

如今,漫步于青砖黛瓦之间,历史之根与现代之魂在此交融共生。从义渡碑的“民胞物与”到抗洪馆的“舍生取义”,焕古镇正以高度的文化自觉,系统梳理本土孝义文化谱系,并为其注入澎湃的时代新韵。“我们的一切努力,就是要让典籍中的孝义精神真正落地生根,融入百姓的烟火日常,成为滋养人心的精神力量。”焕古镇宣传、统战委员王周继悦的话语,道出了这场孝义文化寻根铸魂工程的初心与目标。2uM安康新闻网

载体创新:化无形为有形,让善举可感可及2uM安康新闻网

如何让抽象的“孝义”精神变得看得见、摸得着、能参与?焕古镇的答案是:创新载体,化无形为有形,让善举可感知、可体验、可参与,让美德有回响、有激励、有传承。2uM安康新闻网

焕古镇党委、政府深刻认识到,孝义文化传承的生命力在于鲜活的载体支撑,孝义善举的普及性在于可及的实践平台。镇党委将载体创新置于核心地位,通过系统规划、资源整合,为载体的创建、运行与维护提供坚实的政策、资金及场地保障,确保其建得成、转得动、可持续、有活力。2uM安康新闻网

在镇政府的强力推动下,一系列紧贴时代脉搏、贴近群众生活的创新载体应运而生,精准打通了孝义善举“可感可及”的“最后一公里”。2uM安康新闻网

“奉茶室”化作温情传递的实体窗口。镇政府投资,街道社区承办,将清代吊脚楼精心改造为“古镇奉茶室”,作为文化传承与志愿服务的固定阵地。党员群众志愿者在此递上清茶、唱响民歌、讲述故事,累计服务游客逾8万人次。2024年,“古镇奉茶室”志愿服务品牌荣膺安康市第二届志愿服务大赛“最具影响力品牌”。游客“一杯清茶,暖了一路”的留言,正是“仁义”二字化为指尖温暖与心头感动的真实写照。2uM安康新闻网

《义渡风云》搭起大义共鸣的沉浸舞台。在政府支持下,时任焕古村第一书记的刘冲组织社区群众,融入汉调二黄等地方戏曲元素,创作排演沉浸式剧目《义渡风云》,并培养本地戏曲演员20余人真情演绎。截至目前,该剧已演出100场次,接待游客及研学团队3000人次。剧场内掌声与泪水交织,印证着历史大义直抵人心,可学可做。2uM安康新闻网

“道德积分银行”激活善行变现的激励引擎。镇党委联合紫阳农商银行,在腊竹村首创“道德积分银行”试点。共同制定涵盖积善、积孝、积信、积勤、积美、积俭等6大类26项的积分标准,配套商品兑换、贷款优惠等激励方案,让有“德”者有“得”。实行每月评分、季度张榜,90分以上评为“十星户”。善行在此成为可存储、可增值、可兑现的“道德硬通货”。2uM安康新闻网

“立体传播”织就浸润日常的孝义新风网。镇政府构建线上线下融合传播矩阵。线上依托“孝义焕古”公众号及主题短视频,发布系列报道30余篇;线下通过院落“孝义故事会”、美德文化墙等载体,挖掘宣传榜样人物20余人,让孝义新风如春雨般浸润日常。2uM安康新闻网

孟庆国说:“通过这些精准落地的载体,我们成功将孝义善举,转化为群众身边可感知、能参与、有回馈的日常实践,真正让其可感可及、深入人心,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2uM安康新闻网

浸润成风:孝义之花遍开,文明新风劲吹2uM安康新闻网

“黄阿姨,今天血压正常,您放心!”7月7日清晨,焕古镇卫生院的医生正为金塘村的黄耀兰及其公婆进行健康检查。这温馨一幕,正是镇党委、政府推动孝义文化融入民生服务的生动体现。58岁的黄耀兰,12年如一日独自照料脑出血后遗症的丈夫、摔断腿的公公和常年病痛的婆婆,同时经营5亩茶园和一家小型茶厂。她质朴的话语“日子再难,也要笑着过下去”感动乡邻,成为绽放在茶山间最动人的“孝义之花”。2uM安康新闻网

“借的钱当然是要还的,什么时候还完我不敢说,只要我活着我就一定会把钱还上!”这句掷地有声的承诺,是许治奎用生命践行的信条。矿难夺去了他的双腿,生活的重击接踵而至,他又用本就不多的赔偿金,独自扛起了患癌二哥的全部治疗费用。家庭的顶梁柱轰然倒下,他却成了支撑母亲和侄女的唯一脊梁。2uM安康新闻网

沉重的债务与生存的压力没有压垮他。无数次尝试与失败后,在当地政府与干部的倾心帮扶下,许治奎艰难地掌握了养殖技术。从最初的十几只鸡起步,他一点点将规模扩大到如今的几百只。生活,终于透进了微光;债务,也开始一笔笔清偿。2uM安康新闻网

每当还清一笔欠款,许治奎都会在那个早已泛黄的小本子上,郑重地划去一个名字。看着那本承载着承诺与担当的账册上,欠款数字一点点减少,债主名字一个个被划掉,他的心中便涌起前所未有的踏实与安宁。这份在苦难中淬炼出的诚信与担当,让许治奎在2024年荣膺“陕西好人”称号,他用行动深刻诠释了诚实守信的时代价值。2uM安康新闻网

在焕古这片热土上,孝老爱亲、诚信友善已从“榜样行为”升华为“群体自觉”。大连村的周景翠,丈夫瘫痪后独力撑起家庭,培育出两个成绩优异的孩子;腊竹村的李清芳,十年如一日悉心照料两位残疾老人,被誉为“比亲闺女还暖”;焕古村的池大凤,十年间徒步两万余里风雨无阻接送三个孙辈上下学,家中孙辈奖状贴满墙壁……这些普通村民的感人故事,通过镇政府设立的“孝义善举榜”传遍全镇,成为滋养乡风民德的生动教材。2uM安康新闻网

“光靠榜样引领还不够,必须激发每个人的内生动力,让善行成为习惯。”镇长曾军说。焕古镇将孝义文化全方位融入生活肌理。“孝义课堂”纳入必修,国学社团研读《弟子规》,讲述家风故事,评选“美德少年”,组建“小小孝义志愿者”,让孝义精神在童心中生根发芽;社区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成立“老袁说事”“乡贤说理”“‘五老’宣讲”等志愿队伍,常态化组织“关爱留守老人”“情暖敬老院”等志愿活动近20次,让孝义善举温暖每个角落;开展“诚信经营·义利并举”活动,评选诚信商户,将孝义精神融入商业伦理。2uM安康新闻网

“以前村里办事靠‘喊’,现在靠‘感召’;以前矛盾靠‘压’,现在靠‘理服’。”乡贤调解室的老书记袁洪均深有感触。如今,焕古镇成立了全县首个乡贤调解室,打造“一杯清茶解民忧”特色品牌;村规民约嵌入“孝义条款”,红白理事会刹住“无事酒”歪风,道德评议会亮出“加减分”……一套融合德治、法治、自治的基层善治新格局日渐成熟。2uM安康新闻网

古今交响:孝义赋能振兴,绘就茶乡新篇2uM安康新闻网

“来,看这边!”义渡文化广场上,研学团的孩子们欢声笑语,定格美好瞬间。如今,孝义文化已成为焕古镇文旅深度融合的“金钥匙”与“新引擎”。2uM安康新闻网

焕古镇依托千年贡茶文化根基,精心推出“研贡茶历史、学孝义文化”特色研学旅游精品线路,创新打造“茶旅+非遗研学”融合品牌。通过政、企、校三方协作,开发涵盖社火体验、茶园观光、民歌传唱、孝义文化研学等多元主题的特色课程。内涵丰富的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及研学团队,掀起了“研学游”“写生游”的热潮。2uM安康新闻网

与此同时,智能化图书室、舞蹈室等一批现代化文化活动场所相继落成。随着文化共同体分中心的建设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完善,越来越多的群众从观众变为主角,登上舞台展现才艺风采,文化活动由少数人的“独角戏”转变为惠及大众的“文化大合唱”。2uM安康新闻网

“今年游客接待量同比增长50%,实现了文化和旅游的深度交融,有效带动了乡村经济发展,助力更多群众依托旅游业增收。”文旅办主任丁雪峰介绍道:“这股由孝义文化催生的‘热效应’,已强劲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累计带动全镇1.5万余名群众发展茶园3万余亩,实现人均2亩茶,绿了山头,富了口袋。”凭借在孝义文化建设、文旅融合发展等方面的卓越成效,焕古镇荣誉加身,国家卫生镇、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陕西省旅游特色名镇等桂冠相继摘得。2024年,“焕古贡茶古镇”成功获评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尤为难得的是,该镇已连续14年在县级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中荣获优秀等次,交出了一份传统与现代交融、文化与经济共兴的亮眼答卷。2uM安康新闻网

在紫阳这片茶香馥郁的土地上,焕古镇以孝义为笔,以实干为墨,正奋力描绘着一幅传统基因焕发时代光彩、文明新风滋养和美乡村的壮丽新画卷。 2uM安康新闻网

责编:徐思敏|一审:许安|二审:田丕
终审:张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