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电话:0915-3356512
  •  投稿邮箱:news@akxw.cn
 > 新闻 > 安康 > 部门
黄晓德:一名退伍军人的追求
2014-10-10  来源:本站原创

本报讯(通讯员 余兴福)黄晓德是一名退伍军人,也是紫阳县焕古镇一名普通干部。2005年退伍转业安置到焕古镇工作后,和金塘村的老百姓朝夕相处,黄晓德成为村民们代跑的腿、代写的笔、代说的嘴,成了他们离不开的人。给群众当好办事员,这是他对自己的要求。ZgA安康新闻网

金塘村地处汉江以北,和集镇遥遥相望,是焕古镇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村,也是全镇唯一不通公路到集镇的村。他包联的三四组又是全村基础设施和经济条件最差的区域,全村仅有一条通往汉江码头的土路。青壮年劳力大量外出,“三留守”人员众多。群众发展积极性不高,缺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84户中,五保和低保户就有31户,到最远的彪银满家,步行至少要3个多钟头。他就这样走了几年。ZgA安康新闻网

金塘村年近八旬的老人彪忠青老人到镇上办理高龄补贴时,没带户口簿和身份证。他找到黄晓德,让他跟民政办干部说说情,工作人员解释说,县信用联社打印补贴款存折时,必须核对身份信息,一旦有误,将影响老人享受补贴。老人到镇上要走山路还要走水路,往返三四十里才能拿来证件。一个小小的证件,让老人如此吃苦受累,黄晓德心中很不是滋味。怎样使村民办事少跑路、少花钱?这件事使他萌生了建立民情信息库的想法。ZgA安康新闻网

说干就干,他用了近三个月的时间,走村串户收集资料、采集照片,在电脑里分户建文件夹,里面储存了户口簿、身份证、房屋及个人照片等相关资料。谁该领取养老保险金,谁该享受高龄补贴,打开资料库一看,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其他站办所需要金塘村某一方面的资料,也能一找一个准,群众再也不为差一个证件来回跑路,务工人员再也不用担心证件不在家而漏掉优惠政策。ZgA安康新闻网

平时动动脑子,群众办事就不用绕圈子,这让黄晓德看到了包组联户干部的价值,也坚定了他创新工作方法的信心。ZgA安康新闻网

针对大部分年轻人都外出务工的现状,为了更方便快捷地把惠民政策、致富信息传递到他们手中,黄晓德于2012年1月建起了一个叫“魅力金塘”的QQ群,现在群成员已发展到173人,成了外出务工人员联系家乡的“千里眼”,本地村民办理事项的“顺风耳”,镇党委政府联系服务群众的“直通车”。2013年6月,一个名叫“烟圈,我的寂寞”的网友在群里留言说不想在外面干了,想回家找点事做,黄晓德主动联系他,听了他的想法,便鼓励他回乡发展林下养殖。这个网友就是现在的金塘村顺华养羊场老板王贤华,从2013年8月份开始筹建养羊厂,黄晓德全程协助他踏勘选址、流转土地、建设厂房、购买种羊。如今,总投资300万元的养羊厂已经建成,占地3500平方米,存栏本地山羊达到420只。ZgA安康新闻网

村民白天都在地里忙活,召集群众会很困难。黄晓德和村组干部商议,制定并施行了金塘村“夜会”制度,每个月不定期利用一个晚上召开群众会。给他们讲形势,送政策,教技术。大小事情同群众商量,沟通思想,统一认识。村民之间有了矛盾,在会上让大家评评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正是有了这个“夜会”,村里人心齐了,干劲足了,奔小康的心劲高了,一项项工作也开展起来了。短短几年时间,群众盼望多年的通村路硬化了、标准化本地茶园发展起来了、茶叶加工厂建起来了、人畜饮水工程修起来了,群众高兴了,黄晓德的“口碑”也立起来了。ZgA安康新闻网
 ZgA安康新闻网

(责编:李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