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记否,几年前未进兴安公园先闻稀里哗啦麻将声,脏乱差是这里的真实写照;现如今,公园亭台楼阁整齐划一,小径通幽,草木葳蕤,碧波荡漾,小船悠悠……以全新的视角、全新的面貌展现城市休闲魅力。
这一切,都得益于对公园的一场“革命”性改造!
□ 记者 孙妙鸿
兴安公园为什么要改造
兴安公园是1983年特大洪灾后,规划建设的一处供市民休闲、娱乐、健身为一体的综合性城市公园,占地116亩。建成后,深受广大市民热爱。可是,历经20多年的风风雨雨之后,公园的功能不但不能满足城市发展需要,而且“脏、乱、差”常常成为休闲市民们批评议论的话题。
“原来,公园里边房屋矮小、破旧,也没有特色,环境脏且不说,进去后到处都是麻将桌子,简直就是一个 ‘大麻场’。”市民陈先生这样形容原来的公园一点也不过分。其实,兴安公园当时由于建设资金不足,没有建设地下排水排污设施,人工湖湖底未硬化,导致湖水不能更换,水都成了蓝绿色,藻类疯长;特别是道路硬化档次低,破损严重,一遇雨天人就无法进入;同时,园林绿化也不是很好,多为剌槐等落叶乔木灌木,冬天光秃秃的没有一点景致;园内游乐设施也严重老化,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市民娱乐、观赏,也影响对外形象,市民反映强烈,仅2007年,市长信箱反映要求改造公园的呼吁就达100多件,对此,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也强烈要求政府尽快启动公园改造。
面对市民们的强烈愿望,2007年10月,安康市、汉滨区政府顺应民意,决定启动公园改造工程,具体由汉滨区负责组织实施。区政府安排区住建局委托省内多家设计单位设计改造方案,经市规划局多次组织专家评审后,提交市规划委员会进行审查。对此,市规委会确定了公园改造 “五不变、四限定、一接收”原则:即国有资产产权不变,公益性质不变,免费开放性质不变,管理所自收自支不变,隶属关系不变;限定经营年限,限定经营范围,限定建筑面积和层高,限定水域绿地和道路广场面积;全面接收兴安公园管理所职工。重建中,还根据城市发展要求,增加了3.5万平方米的地下停车场,可泊车900多辆。
引进民间资本,破解建设资金瓶颈
安康是一个欠发达地区,地方财力有限,要改造兴安公园,资金是一个大问题。
2011年7月,汉滨区政府召开常务会议,专题研究兴安公园改造的资金问题。会议决定通过引进民间资本进入公益性建设,将改造建设、人员供养、建成后的维护管理等全部打包给市场,由企业承担,以破解兴安公园建设资金难题。会后,区政府发布公告,并抽调了国资、审计、监察、住建、司法、法院、法制办等部门多次研究招商事宜,成立了招商谈判小组,分别对有投资建设意向企业进行考察,拟定融资合同。经过十几轮的谈判,最终与安康江华集团基本达成一致意见,由江华集团全额投资2.2亿元,对兴安公园进行改造。建成后,公园内的经营用房由江华集团使用46年后归还政府,公园41名职工的工资、福利、五金交纳及建成后公园的清洁、维修、管理等费用,全部由江华集团承担。
协议达成后,兴安公园于2011年12月正式开工,工程分二期进行。一期为公园北大门地下停车场及地上仿古建筑;二期于2013年6月开工,主要包括园内九大仿古建筑、地下停车场及地下排水、管网、道路、广场、人工湖、公厕、绿化景观等工程。同时,为了确保2014年春节前开园,工程建设各参建单位克服诸多困难,采取24小时不间断施工、各工种穿插作业等办法,抢进度、抓工期,只用了6个多月即完成了二期建设任务,实现了马年春节向市民开放的目标。
兴安公园,华丽转身后市民休闲的好去处
改造后的兴安公园,以其独特的设计和造型很快赢得了大部分市民的认同,虽然也有部分市民认为地面建筑“多了一点”,但穿越公园仿古式园林典雅的大门,其园内“秀外慧中”的亭台楼阁还是可圈可点、别具一格的。以兴安中路为中轴线,兴安公园与金州广场遥相呼应,很快成了市民休闲健身的好去处。
“我家离公园近,公园就跟我的家一样,每天早晚不到公园溜达溜达,总感觉心里缺点啥。原来的公园到处都是麻将棚子,走累了想找个坐的地方都没有,改造后,花草茵茵,湖水清澈,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连进来锻炼都有劲了。”市民张大爷说。
市民陈大妈说起新公园也有道不尽的喜悦。她说:“人老了,锻炼身体最重要。我喜欢走路锻炼,可每天早晨到金州广场吧,被跳舞的人挤得满满当当的,去河边吧又太远。公园建好后,清晨绕湖边走几圈,真是神清气爽啊!”
据了解,兴安公园改造后,新增了九处休闲小广场,每天早晨都集聚着各类老年锻炼团队。据公园管理所初步统计,从开园至今,每天早晚到公园健身的市民已愈6000人,还不包括从园内过往的人群,有时还出现了“争抢”休闲地盘的现象。双堤社区还成立了好几支老年人健身队,每天早晚在公园内健身。
除了休闲娱乐外,采访中,记者听到最多的赞扬就是新公园彻底改变了过去脏乱差面貌,公园变得亮净大气了。
采访札记:作为我市又一项成功引进民间资本改造的大型公益性项目,可以说,总体上是成功的。但作为民间资本投资社会公益事业,投资方通过盈利收回成本也无可厚非,这也是部分市民认为改造后的公园地面建筑“多了一点”、经营活动“浓了一点”的主要原因。关于这个问题,采访中,汉滨区有关部门负责人肯定地回答记者,公园姓“公”的性质绝对没有改变。但如何做到公园 “公” 的休闲与“私” 的经营协调统一呢?这就需要政府部门一方面要积极规范企业守合同经营,引导经营方根据市场形势的变化,积极调整经营思路,转变经营模式,尽快实现扭亏为盈;另一方面,希望市民在健身、娱乐、休闲活动中,要爱护公园的一花一木,自觉维护公园设施,并对企业的合法经营活动给予理解和包容,帮助企业渡过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