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成教育的“新坝样本”
——汉滨区新坝镇中心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纪实
最近一段日子,汉滨区新坝镇中心校校长粟泽斌很忙,忙碌的关键词只有一个:“传经送宝”。自从汉滨区学生养成教育现场会在新坝镇召开后, 已有100多所学校校长及教师慕名前来学习探究,纷纷为他们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以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引领养成教育的成功做法 “点赞”!
一个地处三县交界偏僻的山区小镇,教育创新发展工作走在全市前列。产生巨变的深层原因是,“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了功夫,把学生养成教育做好了,赢得了众口皆碑!”
“校园文化”成立体教科书
在粟泽斌看来,校园文化建设的出发点是为学校植入文化基因,落脚点是让师生在浓郁的文化氛围中陶冶情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孩子发展奠基。
从2012年9月开始,粟泽斌把办学自主权交给校长,鼓励校长们因校制宜,放开手脚开展个性化办学探索。
茶栈小学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全员参与,整体打造,形成了“艺术茶栈、书香茶栈、礼仪茶栈”的办学特色。像十二生肖、农历二十四节气等传统文化元素,被巧妙地植入校园,成为学校特色办学的一部分。
围墙上有了孩子们喜欢的诗画作品,琅琅上口的文明礼仪歌谣,各教室、办公室从命名到布设都富含礼仪文化。新坝九年制学校校园每一个角落透视着文化育人的气息,走廊上有古香古色图书角,围墙上悬挂着反映孩子们爱国、尊老爱幼、感恩、励志类的影像作品,教室里有特色各异的班级文化。庆丰小学在食堂营造节俭文化,让师生能找到“家”的感觉。马泥小学的铃声由单调的声音充满温情的问候语,栏杆、橱窗、甚至垃圾桶、洗手间都烙上地域山水文化的印迹。
“阅读是学校教育的文化之根。”新坝九年制学校校长胡仁毅认为,建设校园文化,打造书香校园,就是要培养"读书人"。要让学生爱读书、会读书,让阅读走向"悦读"。映入在记者眼前的是,教室外的走廊上摆满了各类图书,课余午后,三三两两的孩子们手捧喜爱的图书,沐浴着秋日的阳光,吮吸着知识的甘露,像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孩子们读书情趣为何这么浓?胡仁毅告诉了答案,学校以“沐浴书香,快乐成长”为主题,倡导师生同读共写,坚持开展“晨诵、午读、暮省”活动,培养学生阅读情趣,形成了一套系统的实施策略:“一评、二考、三读、四积累”。 一评:评“读书之星”。二考:每年组织举行两次读书考级。三读:早上晨读、午间指导读、夜晚与老师共读。四积累:每周一积、一抄、一课和一记。
老师们认为,这些方法十分管用,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孩子们的阅读率逐渐上升。教务处主任刘来聪指着一间教室里的开放式书架,一边说,这些书大多是师生们自发捐献的。学生自由借阅,有些书都翻烂了,实现了“图书漂流”,出现 “人在书中、书在身边”的情景。
从去年开始,新坝九年制学校长期开展“学生互换捐书”活动,使班级图书更新周期短,且贴近学生生活,适应学生的阅读需要。学校发出倡议捐书活动,老师、学生自发你一本,他两本。目前,累计捐图书1000多册,藏书上万册。
一名学生在校园博客上写道,你闻到书香了吗?你听到朗朗的读书声了吗?你看到那热火朝天的图书义卖活动了吗?这就是我们的校园,我们的书香校园,我们学校的“读书日”。
“和谐互助、至善向上” 、“不学礼,无以立”。在新坝镇的每所校园都有“校训”和“三风”,教师们想方设法把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为融合校园,让每所学校都成为一本立体教科书。
倒逼机制助推从点滴抓起
新坝镇自然条件艰苦,辖区有800多名学生,大多数孩子的父母都在外打工。中心校长粟泽斌思考最多的事就是教育,教育是什么,简单地说就是养成教育?
“抓校园文化建设的目的,就是要把学校打造成为团结和谐、文明礼仪的书香校园,让师生行为习惯养成其中”。粟泽斌说。去年9月,中心校在新坝九年制学校试点,率先探索学生管理模式,把学生管理权下放给学生,成立学生自管会,责任倒逼机制力推学生养成教育。
一个学校就是一个“家园”,那么学生便是“小家长”。除了宿舍有舍长,每个楼层还有层长,整个宿舍楼还有楼长,这些“小家长”要通过层层选拔,由学生推举而出,让学生当主人。先从一个宿舍的内务抓起,开始一些学生不习惯,班主任逐个宿舍示范教,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习惯养成,这些学生被子叠的四棱见线、洗刷工具摆放整齐划一,有的学生在自己床头写下座右铭,有的学生在墙写下祝福语、生日榜等,让个个宿舍整洁如军营,温馨如小家。
新坝九年制学校引领养成教育有了收获。但校长粟泽斌深知,“学生的全面成长过程中,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必须渗透到各种教育中去。
也许正由于此,中心校开始琢磨,几经修改和斟酌,制定了《中小学生日常行为一日规范》,自编自印的校本教材《养成教育规范书册》,填补了安康市中小学养成教育规范的空白。
在编写《养成教育规范手册》教材中,他们把安全、行为、卫生、礼仪、学习等内容贯穿其中,学校美术老师把各种礼仪创作成连环画,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与自己日常生活、学习密切相关的校园、家庭和社会文明行为等方面的知识,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当家长看到这本《养成教育规范》读本时,不由地自主地赞叹:“理论和实践相融合,教、学、做相交错,这本书适合孩子”。
各校经常利用“开学第一课”、“国旗下讲话”、校会、班会、团队活动等阵地,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强化行为规范养成训练。并针对学生的实际,开展行为“规范养成月”活动,从日常学习、生活中的细小事情着手,每周分重点、分专题对学生进行教育,文明着装规范训练——着装整洁、仪容端庄、举止得体等;文明用语规范训练——讲文明话、正确使用称呼、不讲脏话粗话等;文明行为规范训练——讲究清洁、爱护公物、节约水电等;文明行走规范训练——文明行走、文明乘车、文明游园等;文明交往规范训练——感恩老师,孝敬父母、善待他人、遵守秩序等。使文明行为训练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意识。正如茶栈小学罗言春校长所说:学生良好习惯是我们的老师从一点一滴示范教起积累的结果,可以说老师人在那,心在哪,工作效率就在那。
坚持,就是法宝。九年制学校建立评比机制,设立“养成教育”评比栏,由每班班干部组织学生每周对照手册评分,上墙公布。向家长发放问卷调查表。每位学生先自评,然后学生小组互评,再结合老师和家长的评价,综合评比。对在养成教育中有创新、有效果的班级表扬,推荐出一个文明示范班给予奖励。对于落后班级,摆出不足,提出以后的改进意见。茶栈小学建立了养成教育家庭联系卡,每周让家长反馈孩子在家行为习惯情况。庆丰小学开展“亲情作业”活动,助推养成教育。
扫把退出校园
确实“ 有效吗?”一年来,许多学生家长纷纷向老师反映。“我家孩子这学期懂事多了,独立生活的能力提高,学习自觉,特别是在家里家外嘴甜多了。”
“原来孩子放学,不喜欢阅读,今年变了,经常要家长买书。”“孩子周末回家走路上我们不用担心,不再横穿马路”。在茶栈小学建立了养成教育家庭联系卡上,记者看到家长给老师的留言。
老师们认为:“读书就是提问,让学生快乐学习”。新坝九年制学校胡仁毅校长说:“每个学生之间都存在着个体差异,3+x教学法克服了传统班级授课制度的弊端,因材施教,着眼于每个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课堂变了,老师们忽然发现,课堂中的学生也变了,他们变得喜爱课堂,有时竟然要求老师延长课堂时间。从“高效课堂”走向“高效学习”的飞跃。从而,促使每个学生成绩都有所提高。一个有说服力的数据显示:中心学校已先后培养出骨干教师30人,教学质量年年上升,连续位居汉滨区前列。
不经意间,这些点滴的变化正在悄悄地呈现,得到家长的默认。这份默认的背后,有许多感人故事,校长粟泽斌说,新坝镇大多数老师都在城里住,每周星期日早来,星期五晚回家,回一趟家像走“亲戚”。今年52岁的陈国娣,带着扭伤的脚,主动走进课堂为孩子上课,下课时,孩子们说:“陈老师,我背您回办公室……。”陈老师流出感激热泪!周根义老师班上有来自同一家庭的两个弱智学生,家里困难,他从入学第一天就给孩子校正走姿、洗头、打饭,细心照料他们。59岁的刘荣怀老师写得一手好字,临近退休了,他想给年轻教师传点“手艺”,从点、撇示范开始,一丝不苟地教老师学书法。遇到的王贤国老师讲:“为了孩子们,这里的男老师,都大龄了,找不到对象,把热血和青春都奉献在这里。”
中心校长粟泽斌感触地说:“现在校风有明显转变,学生的言行规范,学习主动,见到老师有礼貌,扫把退出校园,吃饭自觉排队……素质提升了。实践证明,从孩子的行为习惯入手,持之以恒地开展养成教育,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抓手。这是个“百年树人”的事,我们会持续做下去。”
“新坝教育是汉滨区的一面旗帜,从宽度、长度、高度三维出发,实施全面、全程、全员育人,着力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育人体系,生动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汉滨区教体局局长刘学强也对此这样评价。
记者手记:
百闻不如一见。记者爬山涉水深入新坝镇学校采访,这里的条件艰苦,老师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他们抓校园文化建设引领养成教育,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种子在孩子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这些成功的做法,值得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