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10月底,今年我市一共有1139名见习生。他们都是大专以上学历的统招毕业生,有应届生,也有毕业两年之内还没有就业的学生。在就业的缓冲期,他们来到各类企事业单位和行政机关见习。对其中的大部分人来说,这是人生的第一份工作。
在10月举行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座谈会上,记者第一次见到了李倩,当时她作为见习生代表作了发言。第二次见到她时,她说自己报考了2015年的“国考”,最近在复习,希望可以试一试。李倩毕业于黑龙江大学,是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今年8月在市人才交流中心申请见习岗位后,很快开始了在地方志办公室的见习生活。
“我把这看成毕业之后的一个缓冲,对以后求职也有好处,说不定现在所做的事情中就蕴含着可能的工作机会。”处在没有正式就业的阶段,李倩的心态非常平和,她的脚步也和这份心态一样,踏实稳定。把见习当作过渡和缓冲,也是另一位见习生张玉良的态度,他毕业于西北大学艺术品鉴定与修复专业,目前在工商银行巴山西路支行担任大堂经理。毕业后,他偶然在人社局网站上看到通知,没有太多犹豫,就申请了见习岗位。现在他一边参加见习,一边参加其他地方的招聘和事业单位招考,一旦有合适的就业岗位,就结束见习,参加正式的工作。至于收入,张玉良认为这不是他目前该优先考虑的。
按照规定,见习生的见习期最长不超过半年,在这期间他们可以领取就业见习补贴,包括每月1000元的生活补贴和每月20元的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补贴。除此之外,见习单位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在政府补贴的基础上增发生活补贴。
在3个月的工作中,李倩先是编辑安康名人的百度词条,比如怀让、何振亚。编辑词条的过程相当严谨,要参考历史资料和地方志,核对细节,连标点符号都要完全正确。目前,她主要维护安康市地情网,上传年鉴的电子版,搜集并发布有关安康考古、文史相关的新闻。李倩告诉记者:“现在的工作很充实,和同事相处得也很融洽。”
2013年,我市有1093位高校毕业生参加见习。据市人力资源中心毕业生工作部的马银银介绍,安康从2009年开始实施见习政策,见习基地也一直在增加,2009年一共有16家,到今年已累计超过50家。今年,市人社局又向市政单位征集了一批岗位,不仅增加了见习岗位,也为很多以后想进入事业单位或者当公务员的毕业生,提供了锻炼的机会。
对李倩来说,最大的锻炼就是增强了与人交往的能力。她说:“以前我挺怕跟陌生人交往的,现在工作了一段时间,接触的人越来越多,这方面有了很大的改善,学生气也慢慢褪去了。”而大堂经理张玉良的工作就更具有挑战性。客户分流,解答疑问,维护秩序和适当的产品营销都是他的工作内容,张玉良说:“因为每天要面对不同的客户,没有预想到的事情很多,而且要特别注重礼仪,要十分谨慎但又反应迅速。”
在马银银的印象中,并不是每个毕业生都像李倩这样顺利申请到了见习岗位,有些限制专业的单位没有符合条件的申请者。“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会和单位协商,单位觉得有专业要求最好,如果所从事的见习工作对专业要求不是很高,他们会适当放宽,所以也有些学生不符合单位所要求的专业条件,但是经过协调也进入了见习岗位。”马银银说,“现在只要学生本人不是很挑剔,基本上申请后就能得到见习岗位。”
马银银所在的毕业生工作部,会对未就业的毕业生进行追踪,她说:“有些学生不愿意吃苦,嫌补贴太低,即使在家闲着当啃老族,也不愿意来申请见习岗位。还有些人并不是无业可就,有很多已经工作了,但是他也会说自己没就业,‘编制’思维仍然限制着毕业生和家长。他们认为没有正式编制就不算就业,这种观念一时半会儿很难转变。”
实习记者 张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