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新网讯(记者 梁真鹏)3月1日上午,由省作家协会和西安工业大学联合举办的“陕西残疾人作家创作研讨会”在省作协高桂滋公馆召开。省作协党组书记蒋惠莉以及著名文学评论家李星、畅广元等出席会议。
近年来,陕西残疾人作家的创作以其形式多样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蒋惠莉表示:残疾人作家是用生命在创作,他们有活力、接地气、关注社会底层,省作协将进一步加大对残疾人作家的扶持力度,做好残疾人作家的服务工作。
研讨会上,首先由矛盾文学奖评委李星老先生对安康籍残疾作家王庭德所著长篇纪实小说《这个世界无须仰视》发表了热情洋溢的点评,给予极大地肯定和赞扬。
作为一名对文学充满梦想的残疾人文学爱好者,身处偏避闭塞乡村王庭德,在初中毕业近十五年时间里,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托着行动不便的残肢,为生计四处奔波的同时,他还想尽一切办法阅读了大量古今中外文学作品,发表了30多万字的文学作品。他的执着追求,不仅赢得了社会上的广泛关注,也得到了省、市、县以及文学界很多领导老师的扶植和帮助。2013年,在省慈善协会的资助下,王庭德出版了第一部作品《这个世界无须仰视》,引发社会关注。王庭德作为一名无依无靠的农村孩子,有幸参加陕西作协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首届长篇小说创作研讨会的学习,为自己的文学创作和人生阅历掀开了新的篇章。
《这个世界无须仰视》是一个出生在陕西偏远大山深处的侏儒症青年,在家境贫寒、自身残疾、行动不便的情况下,以顽强的毅力和拼搏精神,挑战生命极限的真实故事。作者王庭德以其真实经历,用朴实的文笔,呈现了自己求生、求学、坚持写作、自食其力的艰难,心酸里程,变现了社会各界的关怀和爱心的青春励志作品,告诉人们,不管生活多苦多难,只要咬紧牙一步步走都能挺过去,因为心是坚定的。而对于侏儒症人来说,通过不懈的努力,你就完全可以平视这个世界而无须仰视。
与会的专家学者对这部长篇小说的思想艺术价值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研讨。小说以作者梦想为背景,以残疾人励志为主题,以一个残疾作者对生命感的独特体验,真实地记录了他童年、求学、求职期间在社会各界的帮助下,坚强地笑对人生、勇往直前的成长故事;反思了现实生活,人类文明;坚持,是王庭德人生的关键词。童年时,身体残疾和家境贫寒,当上学成为奢望时,他便两年如一日,爬在村小学教室的窗台下听教师讲课,终于打动老师,让他免费上学。成年后,求职屡屡碰壁,生活愈发窘迫,他做通讯员写新闻,依旧坚持着写作梦想。在采访途中,他行走艰难,疲惫不堪,摔倒在地,他“索性就势爬行,如蜗牛般爬行,双膝跪地,四肢爬行,双膝抽筋似的疼痛,爬行不了几步就毫无力量了,我只有全身匍匐在地上,仅凭两只胳膊的力气,挪动下巴,慢慢移动身子,一寸一寸地在乡间公路上艰难地爬行……”以不并复杂的故事书写着乡村的人性人情之美,表达了一个乡村残疾青年对自由、爱情以及对人类自然天性的回归的强烈渴望;以新鲜、奇特的构思,暖色调的笔触,将马和人的情感深刻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会上,矛盾文学文学奖评委李星说,残疾人作家是不应忽视的一个群体。王庭德的《这个世界无须仰视》,是一本自传体小说,笔墨中渗透出一种温暖的情愫。王庭德身体残疾,但他的人格健全。自尊、自强、自立,在逆境中顽强地寻觅一线生机。他有旺盛的求知欲,他的文字中充满正能量。他说“德国格林兄弟寓言‘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表现的是特殊世界中几个特殊人物的愿望和梦想,它们梦想的实现是与美丽的公主联系在一起的。而王庭德的自传体小说《这个世界无须仰视》表现的却是依靠自己的力量实现梦想的矮人故事。正如贾平凹先生评价该书所说的:‘他的精神高度才是他真正的高度。他生励自信,内心强大而充满阳光,他说这个世界无须仰视,他懂得知足,懂得感恩,懂得在奋斗中寻找幸福和快乐,他的精神值得我们仰视。’正因为精神的高度,王庭德这本书已经成为许多青少年喜爱的励志好书,不胫而走。”
《这个世界无须仰视》恰好是由残疾人创作的反映残疾人生活题材的作品,是残疾人参与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成果。《这个世界无须仰视》得到了文学界的认可与褒扬,证明了残疾人同样是社会精神文明的创造者!
通过这次文学创作研讨会,不仅使王庭德领悟了文学意义及文学的艺术魅力,更加激发了他们从事文学创作的热情,坚定了他们从事文学创作的信心和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