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夏天都是一个充满梦想和希望的季节,尤其对于大学毕业生更为如此。但是今年大学毕业的余凡,却没有“随波逐流”,而是在众人不理解甚至嘲笑中,回到家乡安康当起了“猪倌”。
■付波 吴戎 何万鑫 记者 向博
余凡家住汉滨区张滩镇余湾村。2012年春节,即将大学毕业的余凡在和父亲余武智谈到就业打算时,说出了令人吃惊的想法:办养猪场。大学生毕业后回家当“猪倌”,不但自己的亲人不理解,就连村里人也不理解。面对村民的议论,余凡清楚地知道自己想做什么、喜欢做什么。
余凡通过一年多时间的资金筹措和市场调查,在汉滨区张滩镇余湾村创办了“安康市余氏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良种猪繁育基地”,踏上了艰难的创业之路。
余凡说他到养猪场的第一天,自己被搞得啼笑皆非,要多狼狈就有多狼狈。养猪远远不像他坐在电脑前敲打键盘那样得心应手。仅凭着满腔热情仓促上阵是远远不够的。2012年6月初,恰逢学校安排实习,余凡决定去西北最大的养殖基地——安康阳晨牧业去学习。刚到安康阳晨原种猪有限公司,就和工人们去清扫圈舍,一进圈舍,猪粪的臭味、猪的惊叫声一下占据了他的头脑。在清扫完圈舍后,他用最快的速度跑了出去,大口大口的呼吸着外面新鲜的空气,这时,他那不争气的胃开始翻腾了,最终还是没能忍住……
第二天,余凡硬着头皮再次走进了圈舍,而这时,余凡发现,和昨天他一起进入圈舍的那位工人已不见了踪影。就这样,余凡先后在阳晨原种猪有限公司的育成车间、保育车间、产房车间、种猪车间一共学习了103天,并参加了由安康市农业局组织的安康职业养猪农民的培训,经过这一系列的学习,余凡已经从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大学生转变成一个集饲养、防疫等技能于一身的人才。
为了节约成本,余凡利用当地便利向农户收购粮食,自己则动手配饲料,每天天刚亮,他就开始在圈舍里忙碌着,直到天黑都闲不下来。
面对创业中遭遇的种种难题,余凡勇敢地打掉一个个接踵而来的“拦路虎”,终于坚持下来了。
经一事,长一智。现在,余凡的养猪知识渐成体系。对养猪中出现的许多问题,他能迎刃而解。他的养猪场现有种猪1头,纯种二元母猪35头,肥猪120余头,都是良种猪,市价均高于当地猪种,猪舍里的生猪根本不愁销路。由于对政策和市场的准确把握,在猪价下跌的背景下,余凡的猪场仍有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