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对领导干部“三严三实”的要求,是党员领导干部的行为规范、原则底线,也是为人为政之根本,是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行动指南。近年来,紫阳县始终以联系服务群众“五个一”工作法统揽各项工作,把“三严三实”贯穿于从严治党全过程,做到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让“四有”成为干部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形成了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坚持领导带头、永葆忠诚,做到心中有党。按照“三严三实”的要求,我们始终强化带头意识,从县委班子做起,敢于向全县党员干部喊响“向我看齐”,通过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做给一级看,给广大干部做出好样子、带出社会好风气。对党忠诚,就是任何时候都要牢记自己是党的人,真正体现在党为党、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护党,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在思想上、行动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坚持造福群众、赢得民心,做到心中有民不忘本。为准确掌握群众想什么、盼什么,县委、县政府每年开展万人问卷调查,找准党委、政府工作的着力点与群众需求的结合点,万人调查问卷成为县委、县政府每年决策的重要依据;面对群众频频上访,全体县级领导率先公布手机号码,和群众零距离沟通,理顺群众情绪,接听群众来电成为领导掌握基层第一手信息、解决群众问题和困难的有效手段,搭建了干群零距离沟通的快捷平台;为及时帮助群众解决日常生产生活中的各种难题,开通“4411111”(寓意“事事都找五个一”)便民百事通热线电话,实行24小时专人值守,做到有问必答、有难必帮、推诿必究;针对干部下不去、民意上不来的问题,全面推行县镇干部直接包联农户制度,每月至少登门或电话联系包联户一次,做到“三必到、五必访”,实现了干部包联农户全覆盖、主动化、常态化,有效解决了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步路”问题。从群众要求最迫切的事情做起、从群众最不满意的事情改起,一件一件地去做,一件一件地去抓,累计实施城乡160件实事项目,集中解决了一大批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上学难、就医难、住房难、出行难、增收难等问题。
坚持笃实创新、敢于担当,做到心中有责。在“五个一”工作法的探索实践中,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对最突出的困难和问题“不依不饶”,善于寻找新技术、新手段与老问题的对接点,在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时,切实担负起推动发展之责、改革创新之责、改善民生之责、从严治党之责,主动作为、敢于担当,努力想新办法、找新出路、出新成果,不断探索县域治理的新途径。2013年8月改革创新政务服务中心,把51个县级职能部门所承担的418项行政审核审批事项全部纳入县政务中心办理,做到中心外无审批,保证群众只进一道门、办成所有事;进一步简化办事程序,最大程度压缩审批时间,提高行政效率。
坚持阳光用权、干净干事,做到心中有戒。近年来,我们在干部考核和干部选任上进行创新,建立了以“重基层、重实绩、重公论”的民意导向干部选任机制,增加群众对干部选任的话语权。特别是为促使干部“眼睛向下”,让干部主动联系服务群众,坚持把民意作为决定干部升迁去留的一条硬杆子,增加民意在干部选任上的权重,在干部拟提拔考察环节,对干部包联农户(或服务对象)工作满意度调查,对满意率低于80%的,暂缓研究。干部干得好与坏,群众来评判;用谁不用谁,群众说了算,激励广大干部主动到基层到一线建功立业、增长才干,真正做到了凭实绩用干部、凭民意选干部,营造了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为有效解决招投标过程中的领导干预、权力寻租、暗箱操作等问题,从2007年起,县委、县政府对工程建设领域原有的招投标管理模式进行改革,成立县国家投资项目招投标管理中心,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全面推行政务全公开,对全县出台的重要文件以及公共资源交易、招标采购、三公经费、大额资金拨付、干部选拔任用等,一律面向社会公开,广泛接受社会监督。面对外界多重诱惑考验,党员领导干部须长存戒惧之心、敬畏之心,时刻明白权从何来,权该何用,正确行使权利,依法用权、秉公用权、廉洁用权,真正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
(作者系中共紫阳县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