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刘云 熊锋 张世虎 通讯员 何友军 黄舟山
金秋时节,汉阴百里山川10万亩水稻喜获丰收。前不久在西安举办的硒博会上汉阴富硒大米每公斤240元成为抢手货。地处安康月河流域农业旅游观光带轴心区域的汉阴县生态农业企业产值逾10亿元。今年,网友点击汉阴“稻香旅游季”活动网页逾17万人次,凤堰古梯田景区十余万游客农事体验活动赢得口碑。
(摄影:姜波)
一组组反映汉阴农业发展的丰满镜头,吸引我们去汉阴看农业,思考农业,感受农业。在农业比较效益普遍不高的当下,汉阴农业为什么屡屡带给我们惊喜?
观察一打通产业界限,融合发展
农工结合、农旅结合、农商结合、农网结合、农文结合、农机结合……在汉阴,农业不再是孤零零的一项产业,而是一个被有机整合的农业综合体。无论是漩涡镇凤堰种地的农民,蒲溪镇红星米业的工人,还是城关镇原生商贸行电脑网店界面前的技术人员,甚至是在双河口做旅游的个体老板,每个人都在这个综合体上找到位置,找到向农业淘取财富的门路。
汉江及其支流千万年的冲积,奠定了汉阴土壤的肥沃,连同朴实的山区农民的勤劳善耕,一起成就了汉阴作为“安康小粮仓”的地位。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汉阴的小水库建设就是安康的样板;进入九十年代,面对农业规模不大、农业附加值低、农民大量外出务工等等农业出现的新问题时,和其他地方一样,汉阴的农业产业也曾一度受到冲击,陷入低谷徘徊;新世纪以来,特别是近年来,汉阴几届县委县政府重新认识定位农业,果断进行产业转型升级,重新坚定了农业的主导产业地位,千方百计将其做大做强。
(摄影:陈浩)
围绕怎么做农业?谁来做农业?地怎么种?谁来种地?现代农业、循环农业、高效农业、高值农业等等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农业由于发展周期长、风险高、见效慢等原因,坚持做农业需要勇气;怎么让传统产业、口粮产业焕发新优势,扩大比较优势,农业产业整合、转型、升级的路怎么走?对决策者不啻是重大考验。
在汉阴,农业被更多的有识者称之为“第四产业”。在传统产业序列中,农业、工业、三产包括现代信息服务,成为新型农业汲取新营养的源泉,电商平台、互联网+、文化旅游、机械和智能化、市场创意、农业俱乐部、资源循环闭合等等都正在成为汉阴新型农业的生产要素。
农业不再是一种一收,农业的终端不再是自家的灶台、粮仓,也不再是县粮食局的收储库,越来越多的农民也不再是给自家种口粮田。
第四产业被县委县政府这样勾勒出来: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和自然禀赋,把家庭农场、生态农业、观光体验休闲旅游业、农业加工制造业、小吃产业、农机协会、电商平台、互联网+、农耕民俗文化、美食文化、园区建设等进行一体化联动,激活全县农村经济发展各板块的重组,转型升级,创造出一条适应汉阴实际的新型现代农业发展路子。
(左三 县委书记周永鑫)
刚刚履新县委书记的周永鑫,这样给我们讲解汉阴的农业,“现代农业就是要做好系统化发展,产前产中产后,生产与市场,品质与品牌,有机与丰产,都要全面考虑通,把农业做得真正值钱了,农业就有了长远出路。”
“做系统”这句话,在汉阴采访时,不止听县委书记这样说,一些乡镇领导口中也时常挂着这三个字。系统性,让汉阴农业的“玩法”有了更多的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