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世虎
老家叫张家庄,原来也叫双潭村,合村并组后,划分至王义沟村3组,3组也许是旬阳县神河镇全镇最后一两个未通水泥路的村组了。虽然因交通或照顾孩子上学,村民搬到镇上社区一批,但张家庄现常住家庭还有128户,大约500多人。由于交通不便,老家好多子女都把父母接到城里过年。
常四爷今年就是在旬阳县城儿子家过年的。“常四爷,你咋这么早就回来了,没在城里玩?”常四爷家离我们老家不足两百米,大年初一晌午不到,他就携着他老伴一块回来了。“娃们倒是都嚷着叫我留在城里玩,可玩不住,早上吃了顿饺子,我就叫娃们把我们送回来。”一旁的一位叔父跟他开玩笑,“你就是干活的命,又不叫你自己添火做饭,又不叫你摘菜洗菜,吃现成,有啥急的?”“整天都呆在房子里,想到外面走走,只能趴着窗子看看,下楼还得坐十几层电梯。还是老家屋里好,出门就见天,想吃啥就做啥,畅快自在,在城里憋得慌。”
常四爷姓张,年龄虽然七十多了,可身体非常硬朗。常四爷儿女分别都在城里安家,这几年,要么是儿子回来过年,要么是儿女接老两口进城过年。像常四爷家的情况,在张家庄还有很多。张家庄虽然交通条件不好,但张家庄的人一直都是自力更生、自强不息的,有很大一部分人都是通过上学读书走出山里,还有一部分虽未念完书,却在在外务工承包工程发家致富了。
从2003年起,老家的村民自发组织修了一条长约6公里的通村土路,村民自己集资30多万元,有关部门直接帮助了一批资金。因资金不够,路也一直断断续续地修,到2008年才基本完成。由于没有硬化,石头多,还有一两个急转弯,私家车都不敢开上去,要是一下雨,路面就更糟糕了。虽是未进行水泥硬化的土路,却比原来的条件好多了,拉货的车经常开上去,好多户都盖起了三两层的小楼房。
村里500多口人,每年都有近200人在外打工。与本人同龄的很多小伙子,虽未念完初中或高中就出去打工,现在也都承包起工程来了,很多兄弟过年都买了车开了回来。由于路不好,只能把车放在河边亲戚或上山路口处。技术较好点、越野类型的车才敢开回家。因此,一到过年或者节假日,上山路口空旷处,便成了停车场。“还是回家过年有感觉,路不好,也就这一段,走回去就可以了。”一位兄弟这样说道。
因爸妈两年过年都在城里,今年爸妈也叫我们回去过年,于是赶在腊月二十九回到了老家。回老家的时候同其他人一样,哥哥也把车停在了沿河的亲戚家,叫摩托车把买的东西送回去,然后我们就沿公路走回去。
回老家过年其实挺幸福的,有通透瓦蓝的天空,有明澈温暖的庄稼地,还有那再亲切不过的乡里乡亲。过年那几天,天气特别好,晒一整天的太阳,吃着妈妈做的灶火饭,晚上烤着木炭火,全家人围在一块看电视。“摇一摇”、“咻一咻”地抢红包自然也少不了。大伯学会了在平板电脑上斗地主、打麻将,不识字的大妈竟然也能够使用触摸屏的智能手机。相比在城里,在下感叹,年味还是老家浓。
“不知道在‘十三五’,政府是否能把我们这的路给硬化下?”
“常四爷,你也知道‘十三五’?”记者问道。
“别看我每天跟庄稼地打交道,新闻联播和天气预报是我每天必看的。习近平总书记不是说了么,农村要在2020年脱贫,我们这的路面硬化,政府至少要给想办法解决下吧。过年娃们都能开车回到家门口,在老家过年才叫真过年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