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陕旅游的“磁场”效应
记者 罗先安 熊锋 张婧
头伏天的正午,日头正高,地球的高温模式让人们苦不堪言。得益于良好的生态环境,位于秦岭南麓的宁陕却拥有着一个怡人的夏季,森林小气候下的山水田园风光让游人流连忘返。
比起气温,县城内各家宾馆的生意要火热得多。豪迈宾馆的三十多间客房早已客满,同一条街道上五郎关酒店的标准间也在转眼间被人“捷足先登”。没有提前预定,想要寻找一间房子暂作休息,可费了记者一番工夫。从车牌号和人们的口音不难判断,关中地区的游客对这里青睐有加,这也印证了宁陕“西安后花园”对都市人的魅力。
曾经处于全市旅游经济的边缘板块的宁陕,十年打拼十年“蝶变”,如今已成为安康旅游南北开放的窗口,产生了名至实归的“磁场”效应,记者游走宁陕,在收获旅趣的同时,也收获着一个山区小县发展的惊奇。
“差异生态游”收获“绿色红利”
2003年,景区的建设标志着宁陕旅游的正式起步。森林覆盖率90%以上的宁陕,从“木头经济”的僵局中淡出,在国家天然林禁伐和生态保护战略中重新选择了“靠山吃山”,发展以旅游为主的“绿色经济”。十来年间,宁陕旅游招商引资282亿元,到位资金44亿元;项目38个,企业28个。从2007年到2015年,宁陕接待游客数量由10.8万人次增长到352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由2160万元增长到18.86亿元,旅游业已占全县GDP的20%以上,县域经济从曾经的全市垫底,跃入发展第一方阵,曾创下连续七年获评全市目标责任制考核一等奖的殊荣。
尽管旅游项目多、规模大,而且多是生态游,但是宁陕旅游的发展一直坚持走差异化发展的路子,保证每个景区景点都有独具特色的吸睛内容。经过十来年的发展,过境观光游、休闲自驾游、乡村度假游、水上娱乐游、森林体验游、文体旅游成为宁陕面向大关中、辐射周边城市数千万人口客源的旅游亮点。
2005年安康市委一届九次会议上,科学研究谋划安康“十一五”的发展,生态旅游成为三大战略重点之一,要求科学制定全市生态旅游重点景区的建设详规,率先在宁陕、岚皋、汉滨实施突破。基于市委这一决策,2005年7月,宁陕县委、县政府出台出了《关于加快生态旅游发展的决定》,明确了发展生态旅游的战略地位,并提出了到2010年实现“年接待游客100万人次,年旅游收入2亿元以上”的目标。
2007年,西汉高速通车为宁陕的旅游发展抬高了全面发展的杠杆,从西安到宁陕仅需一个多小时车程,“车程一小时,南北两重天”的美誉不胫而走,“南山老林”成为“秦岭之心”。凭借便捷的交通优势、独特的区位优势以及丰富的资源优势,宁陕逐渐融入了西安半日经济圈。
2010年,宁陕县被省政府授予“旅游产业发展先进县”,全年接待游客166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5.5亿元,远远超过了当年的预设目标。
“二线四环五区多点”的开发布局,“三区两漂一园一城”建设重点,“五大文体旅游赛事”的特色旅游产品,则是宁陕县对于3678平方公里山林土地河流的规划。今年,宁陕旅游在建续建项目27个,总投资12.7亿,占2016年全市旅游项目总投资的88%。
与此同时,陕西省旅游强县、全省旅游经济快速增长先进县、全省十大旅游产业发展先进县、亚洲金旅奖·最佳绿色生态旅游名县等诸多荣誉称号也为宁陕在全省实施大秦岭生态旅游开发和建设大秦岭体育旅游经济圈的实践中留下了重要印记。
“旅游+”催生“多赢模式”
在宁陕旅游发展中,旅游+文化、旅游+体育、旅游+农业、旅游+社区等产业融合式发展,形成“一业带多业”的发展格局,产业围绕旅游转,服务围绕旅游走,经济围绕旅游兴,群众收入围绕旅游增,生态旅游成为宁陕经济发展“多赢模式”的核心。
最具代表性的要数2008年以来,宁陕以“山水秦岭、山地运动”为主题所建设的“秦岭山地体育核心经济圈”。中国·秦岭(宁陕)山地越野、峡谷漂流、狩猎射击、山水摄影、山地音乐五大文体旅游赛事活动,成为了宁陕旅游宣传营销的“五大花旦”品牌。2010年,在全国第四届体育旅游博览会上,中国·秦岭(宁陕)山地越野挑战赛荣获58个《中国体育旅游精品推荐项目》榜首。2013年,秦岭与黄河对话暨美丽陕西·穿越秦岭——中国·大秦岭(宁陕)第三届山地越野挑战赛活动成功举办,来自全国8省、市、自治区和英国的29支代表队参赛。2015年又承办了中国·大秦岭(宁陕)第四届山地越野挑战赛暨陕西省首届秦岭山地马拉松赛。
除了吸引外来游客,这些活动也丰富了当地群众的生活,让旅游回归到了与当地居民共享、共生的层面,真正实现了产业和社会发展意义上的“全域”化,全域旅游发展,推进宁陕走上健康可持续之路。
2014年12月,在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的“一县一亮点”新闻发布会上,宁陕县的发布主题正是全域旅游。实际上,在当年3月,宁陕县委、县政府就作出《关于加快全域旅游发展的决定》,指出“旅游产业已成为宁陕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要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实现旅游产业全域化、农业产业化、工业新型化、城乡一体化同步发展”。同年11月,宁陕县政府出台《宁陕县重点旅游区域接待能力建设资金补助办法》,鼓励扶持重点旅游区域农家乐、乡村酒店、家庭旅馆发展。目前,全县共有宾馆14家,农家乐360户,餐饮网点达到450余家,床位3300余张,餐位11000余个,旅游从业人员4300余人,旅游接待能力稳步提升。
秦岭还是那个秦岭,只是之于宁陕有了更新的意义,随着全省和全国对秦岭这个国家重要生态区域的关注,宁陕的自主发展较早地融入国家旅游区域战略,蓄积了加快发展的势能。
在旅游业发展的进程中,社区性开发、美丽乡村游、专业合作社等方式让一大批群众走上了脱贫致富路。“因旅而富”在宁陕不是一句口号,而是生动的实践。旅游招商引资,带来山区旅游新社区建设,旅游服务带来农村人口的充分就业,生态食品发展让传统的农业生产搭上旅游快车,“十二五”期间,宁陕县通过旅游实现脱贫人数累计达3100人,约占全县贫困人口的19.4%。
全省旅游特色名镇皇冠镇就是一个典型代表。旅游企业按“拆一建一”的原则,为景区移民搬迁户新建安置社区,引导移民搬迁农民兴办农家乐,围绕旅游从事三产服务,在项目建设和景区服务用工上优先吸纳当地群众就业,给景区失地老人发放生活补贴,对贫困学生上大学给予资助。景区建设辐射带动了全镇4个村的特色种养和服务业发展,建成了皂矾沟冷水鱼养殖中心和秀才沟生态农业观光园区,发展农家乐、农家宾馆36家,围绕旅游从事三产服务业的人员超过1000人。2015年底统计资料显示,皇冠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8900余元,远远高于全县平均水平,而记者从农民和当地干部口中感知,实际收入则比统计资料要高得多。仅皇冠镇上,从事旅游家庭服务的搬迁农民,收入高达五十万元的就不少,人均过十万元。
广货街镇蒿沟村依托独特的自然资源禀赋和便捷的交通区位优势发展乡村旅游,时任副省长景俊海把蒿沟村作为自己的扶贫包联点,在他的积极协调和推动下,省上有关厅委为蒿沟投入扶持资金2000万元,有力地促进了蒿沟旅游的基础设施发展。基础条件的改善则吸引多家旅游企业前来投资,成为秦岭山区投资强度最大的一条沟。通过调研,景俊海在全省提出秦岭山区发展沟域旅游的设想,宁陕蒿沟成为这一设想的标本之一。全村发展农家宾馆、农家乐96户、个体运输业57户、冷水鱼养殖21户,建成了秦岭冷水鱼养殖市级产业园区,辐射蒿沟繁殖基地、老安养殖基地、漫沟放养观光基地,涌现出了一批标准圈舍养殖、林下养殖、核桃板栗种植大户,带动了当地的白灵菇、杏鲍菇、鸡腿菇等食用菌产业,全村农民人均收入从2300元增至18000元。
“蒿沟模式”“漫沟模式”“元潭模式”“皇冠模式”等,都是因沟成势,因生态成势,因旅游成势的典型,旅游的社区性开发成为宁陕生态旅游发展中最具建设性的模式,其最大效应就是有力地促进了群众增收,实现了原居民与旅游开发同步融合发展,反过来群众参与的良好社会基础又促进了旅游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供给侧改革”升级“全域旅游”
在宁陕旅游业的起步和发展中,政府起到了主导作用。2009年3月,宁陕县旅游产业发展委员会成立, 34个部门和12个镇组成了一个综合办事机构,同时成立了蒿沟旅游开发办和皇冠旅游开发办,协助和推动重点旅游项目开发。在一个经济欠发达、市场化程度较低的县城,这种选择是因时因地而动主动作为,使得“党政主导、部门联动”成为宁陕发展旅游业工作机制的鲜明特点。事实上,它体现出旅游全域发展的大趋势、大机制,在今天更有标杆意义。
在今年的全国旅游工作会上,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指出:“全域旅游就是要把一个区域整体作为功能完整的旅游目的地来建设,实现景点内外一体化,做到人人是旅游形象,处处是旅游环境。”我市宁陕、岚皋较早提出的“一切围绕旅游转”和宁陕旅游大部制工作机制,正是全域旅游要求的核心要义。
上坝河国家森林公园、秦岭峡谷漂流、汶水河漂流、欢乐水世界、苍龙峡、城隍庙、石佛台、朱鹮野化放飞基地、十八丈瀑布、皇冠生态小镇、皂矾沟生态养殖及亲水娱乐基地、秦岭金丝猴观赏园、秦岭鹿苑、秦岭四季滑雪馆、悠然山等项目,构成了十条精品旅游线路,满足游客休闲、亲水、探险、运动、品尝美食、回归自然、体验民俗特色等等不同的需求。
今年7月底将正式对外开放的宁陕悠然山旅游度假区一期,是宁陕旅游画廊中新添的一幅巨画,正以其经典的文化旅游设计建设成果,吸引越来越多的人们抱以期待。文化、艺术、音乐、会所、论坛,是这个项目文化价值的关键词,它最早的设计理念,是建成一处音乐山,进而打造秦岭山地音乐文化品牌,同时,它也是一个学术和企业高峰论坛,精准的市场规划使它有别于宁陕其它项目而成为全新。它是一个旅游目的地,也是一个具有较高档次的旅游社区,这在秦岭地区目前还无第二家。
2015年5月,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完成了宁陕全域旅游规划(2015—2025)。从决定到规划,只用了14个月。高效工作的背后是迫切的发展需求、坚定的发展决心和水到渠成的发展路径。高效的规划运作也展示了宁陕扎实的旅游产业既成基础,有了这个好的基础,对于专家们是简便,更是实践的启发。从一些专家评价那里,我们读到的肯定之语是由衷的,他们一直认为宁陕这个全域旅游规划的操作性非常强。在宁陕的领导者和决策者那里,我们则读到自信的表达,县委书记张益民说,“宁陕将以全域旅游引领县域经济发展,突出核心景区打造,尽快形成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有核心影响力的景区。有了好规划就要集中精力把这个规划实施好。”县长郑红丹说,“宁陕旅游已经有了好的基础,今后更要出彩。我们将打造中国秦岭天华山核心景区,形成有核心竞争力的旅游产品,撬动全域旅游的升级发展。”
今年7月,宁陕进一步整合旅游工作机构,把原旅游局与文化文物广播电视局合并为一个大局,新任局长吕宣强告诉记者,为推动旅游进一步发展,我们将发起秦岭旅游合作战略联盟,整合旅游产品,协作构建贯通秦岭南北的旅游环线,推动秦岭片区的旅游业发展。他现在考虑最多就是如何提高部门服务水平,从过去招商引资到今天招商选资的新阶段,围绕全县大规划,做好服务引导工作,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发展在变,机关服务也要变,国家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政府部门的服务其实也提出了现实要求,服务也是供给,“压力大,让人不敢吃老本!”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