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走不了用脑袋走路
——瘫痪病人汤兴斌脱贫纪实
安康新闻网讯(通讯员 吴静文)真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转过一个小山头,只听得一片机器的轰鸣,循着声响走进一个小小的院落,骄阳下,一个瘦小的女人正在堆满玉米杆的院场中工作着,不停地把玉米杆喂进饲料机的铜嘴铁肚中,村支书叶永林告诉我们,这个女人就是汤兴斌的妻子。叶支书向她介绍:“县扶贫局的刘局长到你们家来看看情况。”女人才丢下手中的玉米杆,擦一把汗,把我们领进她的家中。
房间里,汤兴斌躺在床上,眼睛正盯着对面的墙上,刚开始我以为是电视机,细看才知道是一个监控视频。刘局长走过去和汤兴斌握手,介绍了自己,表明来意:“我是来看看你们笔架村的脱贫攻坚推进情况,顺道来看看你有什么困难和要求,希望能够帮到你。”汤兴斌回答:“没有啥要求,有些小困难我自己可以解决的,该享受的优惠政策,我都已经享受了,还能提啥要求呢。”从交谈中我们了解到,汤兴斌,1972年出生,汉阴县笔架村一组村民,家中现在有4口人,女儿汤桂英,17岁,在县城读高三。儿子汤进德,14岁,上初中。
问起他致残的往事,汤兴斌已经没有什么难过的情绪了,像讲故事一样全倒了出来。当年,因为贫困,初中刚毕业的他就出门打工,因为学历低,又想多挣点钱,就去了煤矿,那是个把命提在手上的工作,2004年,一场事故,汤兴斌失去了双腿,从此,他再也没有站起来的可能,正值而立之年的男子汉,只能躺着过完这一生了。多少人承受不了这样的打击而选择了轻生,但是这个坚强的男人,并没有被巨大的不幸打倒,拿着矿山补给他的8万元治疗费,默默的回家治病。想着一对年幼的儿女,汤兴斌不得不考虑长远一点,他把看病后节省下来的4万块钱精打细算的分配使用,花了2万多买了别人一家公路边的旧房子,用剩下的1万多块钱开了一个小商店,用以维持一家人的基本花销。屋漏偏遇连阴雨,刚刚稳定下来的汤兴斌,又遭遇另一场不幸——爷爷因病去世,虽然有弟兄5个,但是为爷爷办丧事的费用却落在他一人的肩上,尽完孝道以后,汤兴斌又欠下一笔账。
说起自己艰难的岁月,汤兴斌说这一生最要感谢的人是自己的妻子。妻子高国彩,今年40岁,由于多年辛苦操劳,外貌黑瘦,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苍老,她一边擦汗,一边对我们说:“哎,没办法!没办法!”叶主任告诉我们,她自己一个人要照顾小商店,种了6、7亩地,还养猪。汤兴斌回忆,以前一年也就只能养1--2头猪,留下自家吃的外,都卖了补贴家用,他觉得猪肉卖价好,又不愁销路,于是2014年借钱养了7头猪,按照扶贫政策,去年,政府给奖补金3500元,这让他看到了更大的希望,今年年初在自家住房下面公路边扩建了一个猪圈,养了20头猪,办起了小型养猪场,为了方便照顾,他在自己床铺对面墙上装了一个监控视频。刘局长对他竖起大拇指,直夸他是个“脚不能走路用脑袋走路的人”,并且承诺回去后要为汤兴斌捐赠一个轮椅。
家务、种地、养猪、商店,对于这样的一个家庭来说,怎么才能把这么多的事做完?我充满了疑问,高国彩说,她平时没有时间守在商店,有人买东西了,自己去取,把钱交给汤兴斌就行了。叶支书告诉我们,他们的商店商品价格低、利润薄,童叟无欺,平时邻里关系相处和睦,有时有人没钱时他也愿意赊给别人,农种时节,谁急需肥料和烟酒了,就到他的商店来取,有钱的时候了再给他送来,他从来不催着别人要,所以都愿意到他的商店来买东西。
跟着汤兴斌的妻子,我们来到她家的养猪场,猪仔们很活泼,见有人进来就往栏边跑过来,大概以为是来给它们送食的。高国彩指着几头体型较大的猪给我们看,说那是母猪,等产下猪仔就可以卖钱了。养猪场门外堆着一大堆刚掰下的玉米棒子,三四个人正忙着剥皮,高国彩说以前都是自己做,今年身体不好了,遇上农忙时就请几个工人帮忙,每天100元的工钱。
说起今后的打算,汤兴斌很乐观,说今年养了20头猪,其中有7头母猪,如果顺利的话,到年底就有3、4万块钱的收入了,把借的钱还完了,以后的生活就会慢慢好了,两孩子上学只要考得上,都要上大学。同时,为了感谢乡亲们对自己的帮助,他计划着要以自己的微薄之力帮助周围的贫困户都脱贫,只要想养猪的,他愿意提供猪仔和技术,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