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窑
自幼受父辈家族传统手工艺制陶的影响,陈在义1967年从他父亲手里学习制陶技艺,至今已有50个年头,对土陶壶的制作颇有情感。陈在义坦言“过去就是靠这手艺养家糊口”,他听父辈们讲,现在的土陶壶是由土吊罐演变而来,相比土吊罐,土陶壶更加便捷、更贴近生活,可用于火塘、灶头、火炉使用。现在的土陶壶,就地取大巴山黄土为料,经过取土、踩土、揉泥、放攒子、制坯(倒壶、安壶嘴、安壶把)、制壶盖、晾坯、烧制等工艺制成。
制坯(拉坯)的准备工作是揉泥:就是把泥团放在车面的圆心部位,辘轳转动后,用手腕和手指的相反作用力把泥团把握在圆心之中,然后双手把泥团反复几次上下托拉,使其进一步排除里面的气泡,使泥更熟。采用轮制法制坯,是将泥料放在快速转动的陶车上,两手随着轮盘的转动,塑拉出器形。再经打磨修饰,便成为待烧的坯体。坯体晾干后,才能入窑焙烧。入窑焙烧是制陶器的关键工序,烧成温度一般为800~1000℃。最初人们可能在平地上堆放柴草,将坯体放在其上点火烧制,这种方法由于火力不集中达不到一定温度,致使所烧陶器质量差,成品率低。后来人们便发明了陶窑,根据考古发掘资料,新石器时代的陶窑主要有横穴式窑和竖穴式窑两种。横穴式窑较典型,它由火口、火膛、火道、窑室和窑箅组成,窑室呈圆形,底上有窑箅,箅上有许多火孔,由火膛进入的火焰,经火道和火孔到达窑室。竖穴窑的窑室在火膛之上,火膛是口小底大的袋状坑,有多股垂直的火道通向窑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