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条大路通小康
——从仁河村的美丽蝶变看汉阴县涧池镇脱贫成效
安康新闻网讯(记者 陈曦 通讯员 乔静 成欢) 刚刚过去的2017年,对汉阴县涧池镇仁河村贫困户沈兰根来说极不平凡。通过扶贫危房改造政策,他拆掉了世代居住的土墙房,在路边新建起一幢两层楼房。工程刚刚竣工,这个春节一家人可以在新居团圆了。挪穷窝、换穷业、拔穷根,家庭面貌的焕然一新让沈兰根精神抖擞,长期贫困带来的心理阴霾一扫而空。
一勤天下无难事,在驻村工作队和镇村干部的耐心说服和精准帮扶下,曾经致富无门、丧失信心的沈兰根振作起来,通过土地流转,种植杭白菊13亩,纯收入达3万元。加上种庄稼和做零工的收入,越过贫困线已绰绰有余。“在外打零工赚不到什么钱,明年还要继续种菊花。”成为产业脱贫标兵的沈兰根对未来充满希望。
菊花产业和茶叶产业是该村的优势产业。2017年,该村按照“党支部+农业园区+贫困户”模式,以龙寨茶厂和聚源菊花公司2个龙头企业为引领,通过流转贫困户土地、组织贫困户到园区务工等形式让贫困户增收。目前,由村支部牵头流转土地,发展菊花产业30余亩,由5户贫困户认领到户并自主管护,每亩可获净收益3000元。由聚源菊花合作社牵头,流转34户贫困户土地41亩,全村发展菊花种植120余亩,43户贫困户到菊花园区务工,每户月均增收达1000余元。龙寨茶厂流转37户贫困户土地71亩,累计建成茶园200亩,14户贫困户在茶园务工,户均年增收5000元以上,实现了贫困户增收、特色产业壮大和种植技术普及的多赢目标。
富起来的不止沈兰根一家。2017年,帮扶单位汉阴县总工会、财政局和涧池镇政府勠力同心,整合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乡镇包村干部和村两委干部“四支队伍”力量,坚持“一户一策”,逐户制定脱贫措施,使贫困户家家都有致富路。
51岁的周延亮虽然家里只有一个人,但一直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2017年养鸡300余只,成为村里的养殖大户;倪英平通过干部帮扶到杭州务工,年收入达三万余元;杨荣山本来与儿子住在不通路、不通水、不通电的山上,帮扶干部三顾茅庐,将他请到了交钥匙工程安置点,免费住上了新房,还可以就近在茶园务工赚钱……
条条大路通小康。2017年,该村易地扶贫搬迁24户,12户已经搬迁入住交钥匙工程,进城入镇的12户也定好了房源拿到了钥匙。46户无房危房户中,8户已在集中新建的房屋入住,10户原址新建、28户旧房改造也已完工。安居还要乐业,帮扶干部同时组织搬迁户就近到农业园区、企业务工,保障持续增收。积极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2批100人次,组织劳务输出84户132人,聘用4名贫困群众担任生态护林员,开发公益性岗位6个,让贫困户通过自身劳动创造价值。112名学生享受教育帮扶,所有在册贫困户看病有了保障,低保户、五保户应兜尽兜,贫困群众再也没有了后顾之忧。
“老百姓赚了钱,也要有业余生活。今年,帮扶部门、镇政府筹集资金50余万元,新建了卫生室、图书室、老年幸福院、爱心超市和一个3000平方米的村级文化活动广场,又筹集资金对村级主干道做了美化亮化,还把广场周围进行了绿化。”仁河村村主任杨荣明说,“现在全村通村通组路全部硬化,主干道也安装上了路灯,宽带进村、电视入户,环境越来越好,文体生活越来越丰富,农民的日子越过越有滋味了。”
百姓生活的甜,背后是帮扶干部的苦。仁河村是该镇今年唯一一个整村脱贫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连续作战,全年驻村在220天以上。联村领导至少每周进村入户调研一次,县镇村77名帮扶干部结对帮扶133户贫困户,确保了贫困户完整享受到应有的政策。通过一年的帮扶,该村98户322人已越过贫困线顺利实现了户脱贫、村退出的整村脱贫目标。仁河村是涧池镇脱贫攻坚的缩影,该镇在县、镇帮扶队伍的帮扶下,经动态调整和省市县各级的评估核查,2017年圆满完成了贫困村退出1个、户脱贫414户1393人的年度脱贫减贫目标任务。
下一步,仁河村将用活“三变改革”政策,通过龙寨沟旅游开发和已经成熟的菊花、茶叶种植、藤编专业合作社等平台,使扶贫资金跟着贫困户走、贫困户跟着产业走、产业跟着市场走,让老百姓在小康路上越走越宽、越走越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