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新闻网讯(记者 杨迁伟)今年1月23日,随着第一只毛绒玩具在紫阳蒿坪新社区工厂下线,来自北京、江苏、河北、广东、山东、河南等地的40家毛绒玩具厂,相继落户我市。毛绒玩具正经过安康人的手,源源不断地从山里出发,走向全国。事实上,近年来以毛绒玩具为代表的安康“新社区工厂”,在外界获得了相当的知名度。“新社区工厂+贫困户”就业扶贫模式,也作为一条助推精准扶贫的新路径,贴上“安康造”的标签。
作为秦巴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全国脱贫攻坚主战场的核心战区和国家移民搬迁重点区,在全力推进脱贫攻坚的过程中,为切实解决无法离乡、无业可就的贫困群众就地就近就业问题,我市以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为契机,加大劳动密集型产业引进力度,把加工厂办到群众家门口,让群众“楼上居住、楼下上班”。这种新社区工厂成为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的重要载体,实现了农民就业、工厂发展、社区繁荣、社会稳定的多赢,为精准脱贫找到了一条好路子,为解决农村“三留守”问题提供了一个好办法,为新型城镇化打下了一个好基础,为地方经济追赶超越搭建了一个好载体。
安康省考“三连优”的金牌上,民生就业特别是农村社区工厂就业,为之抹上了最走心的暖色调。
人挪活 搬出乡村新面貌
移民搬迁是省委、省政府实施的一项重大惠民工程,对推进城镇化建设快速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大意义。2011年,我市按照省委、省政府统一决策部署,启动实施此项工程,并一直将其作为“头号工程”来抓。
我市将移民搬迁作为推进城乡发展、促进群众转变、助推乡村振兴的总引擎,不断强化政策支持,加大资金投入,在实践中结合实际大胆探索。这一搬,搬靓了乡村。
尽管在移民搬迁工程启动之初,各县区已经综合考虑,按照建园区的思路建设安置小区,增加群众收入,但受区位和产业发展潜力的影响,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缓慢,虽有农业企业进入,但是吸纳劳动力有限,且具有季节性。虽然也出台政策鼓励农民创业,但是受资金、规模、经验、技术、市场等因素的限制,创业前景并不乐观,短期内很难成为解决农民生计问题的主要途径。
面对这一难题,市委、市政府及时调整思路,积极作为,抢抓东南沿海产业转移的机遇,坚守安全环保底线,围绕劳动密集型手工业加工项目,优化环境、拿出资源、搭建平台、筑巢引凤,吸引外出务工能人返乡,在移民安置区兴办社区工厂,以带动群众就地就业增收致富,释放因搬迁造成的局部劳动人口富集的人力资源红利。
新社区工厂 农民的生活富裕了
为确保新社区工厂培育扶持工作扎实推进,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由常务副市长为组长的高规格领导小组,将发展新社区工厂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脱贫攻坚大盘子,进行重点研究、重点部署、重点倾斜。将新社区工厂纳入对县区脱贫攻坚专项考核内容之一,定期督查评比通报。
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明确在移民搬迁安置社区或居住农户100户以上的农村人口集中区创办新社区工厂,并将具有新社区工厂特征的农业园区、产业园区纳入认定范围,享受创业就业基金、专项补助基金、信贷扶持贷款等扶持政策。同时定下1年打基础、两年上规模、三年全覆盖的思路,提出到2020年全市建成新社区工厂300家以上、带动就业5万人的目标。
在这一总体框架下,各县区分别制定了农业园区、产业园区、新社区工厂、劳务经济等发展建设子规划,力求移民搬迁与建设农业园区、产业园区、新社区工厂及发展劳务经济紧密结合,扩大产业规模、扩增用工需求、扩容就业岗位,切实做到既让群众搬得出、更让他们稳得住、能致富。
2015年,平利县在药妇沟社区率先引进了社区工厂——嘉鸿手套制品有限公司,解决了100多户居民就业。家住药妇沟社区的居民吴丰珍说:“厂子开在了家门口,不仅方便挣钱,还能照顾家里老小,最主要的是省了很多外出的花费,净落到口袋的钱比外面挣的还多。”
吴丰珍的话,也是大多数搬迁户的心声。安康属欠发达的山区农业市,农民收入的三分之一甚至一半以上都来自外出打工,但“打工经济”的弊端和“后遗症”越来越明显,最为突出的就是由此造成的农村“三留守”问题。老人年龄大了,最需要照顾的时候,儿女不在身边;孩子处于成长阶段,最需要教育的时候,父母不在身边。而新社区工厂恰好可以带动群众就地就近就业,从而有效解决“三留守”问题。它彻底转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观念和方式,有效提升了农村人口素质,让群众过上了幸福美好的新生活。
截至2018年5月底,全市已建成各类新社区工厂182家,产业类型主要集中在毛绒玩具、服装鞋帽、电子产品、农产品加工等领域。吸纳就业8363人,其中贫困劳动力2876人,一大批贫困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并带领家庭走出贫困。泉州嘉鸿手套、莆田钜源鞋业、深圳超美特电子、扬州天利玩具等一大批劳动密集型企业,纷纷转移落地安康新社区工厂。
2018年1月,我市“新社区工厂”被中国改革网评为“2017年度中国改革十大案例”。“新社区工厂”就业扶贫模式被国家扶贫办和发改委列为经典扶贫案例,先后荣获“首届全国创业就业服务展示交流活动优秀项目奖和最具人气奖”,积累的经验也被中省多家主流媒体关注。新社区工厂建设与脱贫攻坚工作实现了同频共振、良性融合,成为了助推贫困劳动力充分就业、增收致富的强劲引擎。
做大做强 新社区工厂再添新动能
实践证明,“新社区工厂”就业扶贫模式是最有效、最直接、风险最小、成本最低的脱贫方式之一,是促进农村贫困劳动力和移民搬迁群众在“家门口”稳定就业增收,真正实现“挪穷窝、挖穷根、避险情”、“搬得出、稳得住、能就业”的重要途径,符合安康脱贫攻坚的实情。
基于这样的实际,我市不断探索做大做强新社区工厂的新途径。2017年11月,借助东西部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机遇,我市积极承接毛绒玩具文创产业转移,植入新社区工厂生产加工。
由于毛绒玩具各个工序可分可合,与社区工厂的状况高度契合,又符合环保定位,市委、市政府先后组织考察团深入江苏常州、扬州毛绒玩具企业进行全方位考察,提出积极承接毛绒玩具文创产业转移安康发展,明确工作思路,出台支持政策,搭建工作机构,聘请产业发展顾问,迅速推动毛绒玩具文创产业转移实质性运行。
今年年初,市政府明确提出将毛绒玩具文创产业作为新兴支柱产业进行重点培育。或许是有了扶贫新社区工厂的“平利模式”和技能扶贫“紫阳经验”,我市定下了“用5到8年的时间,力争建成毛绒玩具‘新社区工厂’300个,吸纳就业4万人,全市毛绒玩具创意产业产值超过100亿元,使安康成为西北第一、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毛绒玩具新都’。”
截至今年5月上旬,已有来自全国各地的40家毛绒玩具企业与安康9个县区签订招商引资协议,28家毛绒玩具企业在我市进行了工商注册和证照办理, 16家毛绒玩具企业正式投产。平利、白河签约的大型毛绒玩具企业,装修厂房、培训员工等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汉滨、石泉正在与扬州、安徽的毛绒玩具企业磋商洽谈中。本土商人投资注册了我市第一家毛绒玩具公司,在白河卡子镇成立了全市第一家毛绒玩具产业合作社。白河妇联在仓上镇为毛绒玩具新社区工厂配建了全市第一家“妇女儿童之家”。以毛绒玩具产业为主体的新社区工厂,已经成为安康脱贫攻坚的新动能。
久困于穷,冀以小康!新社区工厂正带领安康走向长久富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