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新闻网讯(通讯员 吴亚君 徐鹏 )如果你到石泉县后柳镇中坝作坊小镇旅游,就常会看到一个戴着眼镜,满面笑容的人领着游客在作坊转悠,一边介绍每个作坊,一边和游客谈笑风生。他兴致好的时候,还会带着游客朋友去他的书画作坊,跟书法爱好者一起挥毫泼墨,交流心得。他,就是后柳镇土生土长的创业能人陈国盛。
现年48岁的陈国盛,是后柳镇人,他的老家在柏桥村,与中坝村接壤。村里面年长的人说,“盛娃小时候学习好,爱画画,但是父亲早逝,母亲多病,还有一个小妹妹,读完初中就一边上学,一边挣钱养家,能吃苦,是个好娃子”。
二十岁那年,他成为了石泉肉联厂的一名普通工人,后来遇上工厂改制,他也就成了失业人员。就在那时,好强的他便开始了艰难的创业。通过二十年的打拼,如今他创办了陕西六台山实业有限公司,旗下共有7个分公司和子公司,经营范围涉及广告标识、茶园种植加工、餐饮服务、文字印刷等多个领域,经营地点涉及西安、宝鸡、汉中、安康及本县各地,实现就业400余人。
很难想象,白手起家的陈国盛靠自己的努力一步步走到今天。因诚信纳税、业界口碑好,他多年来相继担任市县人大代表,对这样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创业能人,后柳镇党委、政府的工作人员多次登门做思想工作,通过在政策上激励、行动上感召,陈国盛决定在后柳的乡村旅游上做文章。经过多次实地考察,不断地走访调研,他最终把目光锁定在地处国家AAA级风景区后柳古镇和国家AAAA级风景区中坝大峡谷之间的中坝村。
中坝村位于后柳集镇以南7公里处,三面环山,地势平坦,中坝河穿流而过,这里的村民世世代代以种养殖业为主,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虽处在两个景区之间,但在去年以前并未搭上旅游发展的快车,整村贫困发生率接近40%,一些村民仍然在贫困线上挣扎。如何让家乡的父老乡亲搭上旅游的“顺风车”,吃上“旅游饭”,陈国盛觉得这里依山傍水,风景如画,稍加打造,将会成为旅游者的乡村休闲胜地。为了避免“千镇一面”,他组织人员外出学习参观,结合陕南特有的民俗文化特点,精心设计规划了一座古香古色、充满农耕气息的“高颜值”作坊小镇。
这座“高颜值”的作坊小镇过去是一个移民搬迁安置社区,共有168户、572名搬迁群众入住,两层小洋楼共有36栋72户,每户上下两层共160平方米,二楼由住户居住,一楼大多闲置。在陈国盛发展乡村旅游的理念下,中坝作坊小镇以国家AAAA级标准,打造了展示陕南农耕文化的七十二作坊,集传统民俗体验、农耕文化展示、休闲娱乐为一体。在这里,游客们不仅可以参观体验古老的72传统老作坊(磨坊、油坊、粉坊、酒坊、染坊、醋坊、丝坊、糖坊、豆腐坊、挂面坊、中药坊、铁匠铺……),还能走进小镇特色美食街区,尽享石泉舌尖上的特色美食,还可以撸起袖子采摘时令果蔬、犁田打耙、割麦插禾,感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与自然。
光阴如梭,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农民变居民、农村变社区、社区变景区…,中坝村的变化,村民们看在眼里,乐在心头,他们切身感受到乡村旅游发展所带来的实惠。60多岁的贫困户康述富以前住在中坝村二组的高山上,妻子双目失明,生活多有不便。搬下山后,不仅居住环境得到了大大改善,他还在作坊小镇找了一份打扫卫生的工作。和康述富一样在中坝作坊小镇务工的贫困户还有40多人,他们有的在作坊小镇周边正在建设的工地上务工,有的在小镇周边的农家乐当服务员。拿中坝村贫困户吴宗兰的话说,只要勤快点,在村里就能找到活儿干。
“饮水思源,自己富了不算富,我永远不会忘了生我养我的这片土地”。这是陈国盛时常挂在嘴边的话。他积极探索“支部+景区+贫困户”的发展模式。按照“中坝建景区、周边建园区、产品供作坊”总体发展规划,采取将闲置资源入股、人才技术占股、集体经济注资、群众带资入企、订单农业生产等多种模式,将村级组织、贫困群众和他的企业联为一体,也拉开了中坝村“三变”改革的序幕。
共组织72户农户将他们闲置的门店采取租赁或资产入股的方式建成了七十二作坊,年收益租金和分红达150余万元;带动41户贫困群众带资入企205万元,年增加财产性收入20余万元;流转村民土地1500亩,建成茶叶、林果、蔬菜园区3个,辐射带动周边8个村600余户,300余人依托作坊小镇景区建设实现就业创业,80余户村民在中坝作坊小镇开店创业。
景点景区建设容易,但要持续吸引游客才是关键。陈国盛明白,文化才是一个旅游景点的灵魂所在,而乡风民俗、本土文化、历史轶事最能体现一个地方的文化底蕴。在陈国盛的精心策划下,中坝作坊小镇定期开展书画义卖、楹联征集评奖、少儿才艺选拔赛等各类文化活动;他还召集后柳镇民间艺人,开展火狮子、采莲船、舞龙等当地民俗活动;挖掘当地“巴少爷”的故事,建立了巴少山寨,小镇的吸引力和美誉度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著名作家高建群、书画家梦石等文化名人的工作室也纷纷入驻小镇,小镇还成了陕西省楹联协会、安康学院美术系的创作基地和鬼谷子文化传习基地,十足的“文艺范儿”让小镇越来越有魅力。同时,陈国盛带头建设中坝村综合文化平台,积极配合中坝村“两委”开展新民风建设,实施文艺启智扶志、文化宣教惠民、文旅农旅联姻,开辟出一条文化服务引领、助推经济发展、助力脱贫攻坚的新路子。去年12月,中坝村被省旅游局授予“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
“每逢周末游客就比较多,我们今天还接的有上海的旅行团。你看,这里展示的是古法榨油。”陈国盛一边带着游客参观,一边不厌其烦地充当起现场讲解员的角色。看到家乡越变越美,中坝作坊小镇的人气一天比一天旺,陈国盛是越干越有激情,对未来充满信心。他说,下一步,还要丰富作坊业态,按照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的要求,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带领更多的群众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