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董良军 通讯员 涂佳佳
走进安康市疾控中心三楼,电话铃声此起彼伏,流调队员蓄势待发,工作人员严肃紧张、井然有序,这里是没有硝烟的战场,这里承担着全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最重要的环节之一——疫情调查处置。
很多人或许并不知道,当医院收治一名“新冠”疑似病例后,围绕这位患者的疫情防控阻击战才刚刚开始。疫情调查处置至关重要,如果缺失了这一环节,后面的各项工作就无从谈起。
疫情调查处置组的主要工作就是对确诊患者、疑似患者等人群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了解他们的流行病学史、感染史,追踪他们的行动轨迹,找到每一个密切接触者,实施医学观察,进行疫情分析,采取进一步的防控措施,防止疫情扩散。
流行病学调查,简称流调,通过同病人、医生、知情人的谈话,搞清楚病人发病前后的活动“轨迹”,从而找到密切接触者,以防止疫情的扩散。流调过程中,流调队员需要身着防护服,严格按照消杀、防护的程序进入病房,与病人面对面接触。
市疾控中心每年至少开展两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演练,但演练与实战不同。实战中,流调队员要严格按照流调的要求进行,真诚与病人交谈,详细询问其14天的行踪,具体到每一分钟每一个接触过的人。因为这次的“新冠”病毒传染性强,问题又多又具体,患者本来就因感染病毒心情郁闷,偶尔遇到病人和家属不配合或者隐瞒,流调队员还要积极做好心理疏导工作。 市疾控中心流调队员24小时轮流值班、严阵以待,不论什么时候,即使是半夜两三点,只要接到安排,流调小组立马行动。从疫情发生至今,市疾控中心已经参与流调62人次。
疫情传播没有休息的时间,迟一分钟找到密切接触者,疫情就有进一步扩散的危险。怎么找到密切接触者,这需要疫情分析组的工作人员抽丝剥茧的从流调报告中提取有效信息,梳理病患的行踪路线图,织出严密清晰的密切接触者网络图。
这项工作看起来简单,在实际操作中极其考验工作人员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判断力,有时患者因为紧张或是记忆不清晰,就会给出错误信息,工作人员就需要通过蛛丝马迹做出判断,尽快与县区工作人员联系,要求他们再次开展流调。最终形成的行踪网络图,由公安、交通、社区等部门开展密切接触者追踪排查,开展医学观察。有时收到其他省市请求协助排查本地相关的密切接触者,工作人员必须第一时间进行追踪和管理,绝不漏掉一点信息。
市疾控中心在此次疫情防控中承担着信息集散中枢的关键作用,汇总全市疾控机构的疫情全部信息,涵盖了所有确诊和疑似病例的流调报告,掌握每天全市的采样数、疑似病例人数、确诊病例人数、轻重症患者人数、密切接触者详细信息及其身体状况等。工作人员不仅要做好各类信息的分类汇总上报,同时要进行科学的分析研判,如果没有经过科学严谨的培训,很难从繁复的信息中心筛选出关键点。
疫情分析不仅要排查现有病例的密切接触者,还要向上排查这个病例的传染者,搜寻这个传染者的行踪。为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人员还要排查密切接触者的密切接触者。有一次工作人员在分析时发现,有两个由不同的县区报告送检的病例,他们的行踪轨迹其实是有交叉重叠的部分的,如果不进行严密的分析,是很难发现这两个病例来自同一个地方的聚集性疫情。2月4日,市疾控中心组织专家开展全市疫情研判分析讨论,找出市内感染病例的规律,通过统计分析为政府和相关部门提供决策依据,有效的阻止了疫情的蔓延。
疫情处置组的每一名成员,都深知自己工作的重要性,从1月21日至今,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只要从应急处置组的门前经过,就能被他们繁忙的作战氛围所感染,不自觉的加快了工作的脚步,因为他们都是与病毒赛跑的“侦查员”,是阻击疫情蔓延的“拦截者”,时间的宝贵他们比谁都清楚。
同时,他们也是普通的父母、丈夫、妻子、儿女,但只要疫情出现,他们就立刻化身防疫战士,投入到抗击疫情的战斗中。抗疫战斗还在继续,无论是在流调现场,还是在疫情分析的办公室,“疾控战士”还将勇往直前,守卫人民群众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