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朱烨
2020年伊始,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了传统春节的喜庆祥和,安康市中医医院全体医护人员冲锋一线,逆向而行,敬畏生命,执着坚守,用医者大爱筑起一道安全屏障,用初心使命彰显公立医院的责任担当。
“不漏掉一个病人,不放走一个疑似患者”
截至2月24日,安康市中医医院发热门诊共接诊175人,发热患者72人,与武汉相关流行病学史67人,26人进入疑似环节,院内专家组共为发热等高危患者开展线上会诊31次,24人进行了排除,2人确诊转入市传染病院……这一行行的数字看似简单,但数据的背后折射出中医院人一个月来相互协作的艰辛付出。
临近新年的1月21日,刚刚经历了医院年度表彰的市中医院人正沉寂在收获喜悦中,盘算着如何欢度这个春节假期。全市疫情防控工作会议召开,安康毗邻湖北,返乡大潮,形势严峻……疫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市中医院全面启动疫情防控工作,1月22日制定并印发疫情防控工作方案,成立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和专家小组,明确工作职责和流程,领导班子靠前指挥,分析研判,职能部门深入一线,分工值守,相继理顺了预检分诊、发热门诊、感染防控、后勤保障等一系列流程规范,确保防控工作得到有序、安全、迅速的推进。
“框架搭好了,现在的发热门诊要24小时值守,人员怎么办?”成为摆在院长助理、医务科长王道军面前的难题。大年三十晚上10:40他拨通了医院重症医学科负责人冯广才副主任医师电话,“你能不能赶回来把发热门诊和隔离病区的任务给承担起来?”“没问题,明天赶回来,初二保证上班。”召必回,回必战,此时的冯广才还在甘肃老家,“一年难得回趟家,父母年龄大了,身体不是太好,趁着春节回家看看。”大年初二早上,冯广才准时在发热门诊报到。
紧接着,来自重症医学科、脑病科、心内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9名医生迅速集结,由门诊部导诊护士、整建制留下的血液风湿科护理人员与紧急抽调护理人员共同组成了“医院第一道防线”。大“疫”当前,总有志士冲在前方,护佑一方百姓安康,让疫情之下的社会充满了人间大爱。有一个场景令王道军记忆犹新,当他在医院中层群发布需要一名呼吸专业医生支援发热门诊时,短短几十秒就有科主任回复“我科派一名医生!”,像这样主动报名的事例不胜枚举。
从疑似到确诊,是对医护人员最大的考验,吃透和消化不断更新的诊疗标准,认真对待每一例流行病学史的询问,仔细核查每一份检查结果,“不漏掉一个病人,不放走一个疑似患者”是每一位医护人员的无声誓言。为了做好发热患者的信息登记,降低医护人员感染风险,医院开发了发热筛查患者登记系统,缩短了患者在院停留时间,方便了大数据汇总。线上视频培训、线上限时知识竞答、线上会诊、核酸检测应急演练、线上扫码支付、常态化督导检查……这些举措都为抗击疫情赢得了宝贵时间。
受武汉“封城”消息影响,发热门诊接诊量剧增,这其中有许多患者因为紧张而来医院就诊,只是想得到一个安心的答案。为了减少不必要的就医,最大限度降低医院交叉感染,王道军和他的团队连夜搭建发热门诊线上咨询平台。消息发出的几分钟时间,就在院内招募来自呼吸、重症、心理咨询、药学等20名专家组成线上咨询团队,免费解答大众关心的新冠肺炎问题。1月27日,正式上线24小时,点击量过万,咨询量达120余人次,减轻发热门诊压力。截至目前共完成300例线上咨询,专业的解答有效平息群众恐慌情绪,得到广大市民的好评。
“春节期间接诊2.6万门急诊和住院患者,没有让任何一例可疑患者遗漏,没有把任何一例疑似病例收进普通门诊及病区,没有出现医务人员隔离或感染,没有任何一个普通疾病患者因为疫情而得不到及时救治。我们筑牢了防控的每一道篱笆,做到了‘应收尽收、应治尽治、应管尽管’!”王道军如是说。
“中西医联合攻关,有效提升救治效果”
截止2月25日10时,我市确诊的26例患者已有20例痊愈出院,这些患者均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无一例发生重症,真正做到了中医药早期全程介入。市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市委副书记、市长赵俊民在2月9日到市中医院看望慰问一线医护人员时提出,“发挥中医药在抗击病毒,尤其是抗击疑难杂症方面的重要作用,在科技攻关上取得大的突破,把成果运用到当前火线上……”
早在疫情防控初期,我市就成立了疫情防控医疗救治中医专家组,由陕西省名中医、市中医院副院长王晓玲担任组长。1月29日,市中医药学会、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组织省、市名中医专家研究拟定的《安康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中医药防治指导意见》正式发布,该《意见》在国家、省级中医药防治方案基础上,根据安康今冬雨水较多,寒湿较重的气候特点最终拟定,旨在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应对新冠肺炎中的积极作用。很快,一袋袋中药预防汤剂制作完成,第一时间送到了奋战一线的医护人员和公安干警的手中,为疫情防控筑起了一道中医药屏障。
2月2日我市疫情防控医疗救治中医专家组成员深入市传染病院,通过视频连线,为确诊患者制定了中医药诊疗方案。随后,市中医院派出毛娅、崔翔两名中医专家组成员每天进驻市NCP定点医院开展中医会诊工作,观察确诊患者的主证及舌脉变化,随时调整中医治疗方案,通过中西医联合治疗,最大限度的改善了患者临床症状,缩短了治疗病程。
“进入隔离病房后我们要对每一位患者进行详细的问诊和查体,做好舌象脉象采集,用专业而又暖心的沟通化解患者的心理障碍,由于护目镜起雾,面屏干扰视线,我们必须尽可能贴近患者张大的嘴巴,进行多次查验,由于隔着三层乳胶手套,脉象比平时更难把握,需要交替反复体会,交流定夺,每个病人需要半小时以上,为了节省防护物资,中间不休息连续工作,经常查完所有患者已是下午四、五点”。夜晚的市传染病院病区灯火通明,对白天病例资料的收集整理和汇总分析是毛娅和崔翔每晚的必修课。
是什么让这些战士,在可怕的疫情面前选择冲向一线?是早已根植于每一个中医人血脉的自信与勇敢,是幻化成每一个中医人精神信念的责任与担当。在这群中医人的努力下,医院疫情科研攻关取得成效,《中医药在防控安康地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中的随机、对照研究》入选陕西省2020年度中医药防治新冠肺炎科研应急专项,3个项目申报安康市科技局新冠肺炎疫情应急防治专项,其中《安康地区新冠肺炎中医证候演变规律及中医治疗方案的临床研究》《宣白清肺解毒合剂的制备工艺及质量控制研究》成功立项,同时市中医院作为分中心参与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应急专项科研课题 1 项,已完成并投稿科研论文 2 篇,目前仍有 1 项省级专项课题正在申报中。
“上下同欲者胜,同舟共济者赢”
回顾市中医院的发展历程,在历次大灾大难面前从不缺位:1983年抗洪救灾,2003年抗击非典疫情,2008年汶川地震和“三聚氰胺”事件,2009年奔赴青海玉树抗震救灾……中医院人万众一心,同舟共济,谱写了一曲大医精诚的华彩乐章。
距离护士张松岩驰援武汉市第九医院已过去整整一个月,他在武汉的工作生活情况无时无刻不牵动着每一位中医院人的心,“一定不辱使命,完成中医院交代给我的任务!”坚定而有力的话语增强了战胜疫情的信心和决心。护士王静在请战书中的话至今萦绕耳边,“在当前疫情肆虐之际,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进修重症医学的护士,我应该,也有能力参加到这场战争中,为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贡献一份力量,我自愿报名加入武汉疫区及本院的救治工作,听从安排,无畏生死,勇往直前!”王静到达武汉市中心医院的第二天,她发出的“一切安好!请大家放心!”信息是对牵挂她的家人和同事最好的回应。
首批报名进入发热门诊的陈亮、李进,奋战一线的90后护士柯嫦、张亚姝,刚刚参加工作加入预检分诊队伍的张维、朱雅丽,顶着巨大压力承担大量会诊任务的唐甦、周元平,协调全院预检分诊和筹备隔离病房建设的董青、柯希兰……此时,他们都被冠以“最美逆行者”!
疫情发生以来,市中医院党委印发《关于加强党的领导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通知》,广泛动员各党支部和党员干部积极投身到疫情防控和集中救治第一线,亮身份、做表率、树形象,在院党委的号召下,儿科党支部提出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开展“六带头”活动(带头冲锋防控一线、带头学习防控知识、带头落实防控措施、带头严守工作纪律、带头做好思想工作、带头做好舆论引导),医技第二、内科第一、外科第一等党支部的200余名党员,1000余名职工积极参与到疫情防控工作当中,一条条、一封封微言大义的请战书,是中医院医务人员向疫情宣战的决心,也是医院全体职工抗击疫情的忠诚与执着。
前沿战场,白衣战士无所畏惧,冲锋一线;后方阵地,多部门通力协作,全力保障。当大年三十决定将血液风湿科整科腾出改造为隔离病房后,总务科、基建办等后勤保障部门全员配合,克服物资人员紧缺、时间紧、任务重等多重困难,连夜奋战,经过3天的积极筹备,顺利完成隔离病区改造任务,以保证患者能得到及时、有效地治疗。医务科、护理部、感染办、公卫科作为此次疫情防控工作与临床工作联系最紧密的职能部门,上传下达,调配人力,值守一线,感控督导,核实数据,精准上报,展现了市中医院管理团队的“硬核力量”。设备科、药剂科积极协调医疗物资和药品,加强物资发放管控,为一线医护人员的医疗安全保驾护航。保卫科加强安保巡逻,协助做好车辆和人员的引导,全力维护医院正常就医秩序。危难时刻,社会爱心人士和热心企业团体为医院踊跃捐资捐物,爱心如涓涓细流,汇聚起万众一心抗击疫情的磅礴力量。
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全体中医院人不忘救死扶伤初心,牢记治病救人使命,坚守一线,精准施策,科学救治,携手战“疫”,全力以赴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敬佑生命、救死扶伤、无私奉献、大爱无疆”的铮铮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