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朱晓梅 谭金花
近年来,市总工会认真研究、科学谋划,精准发力、协调推进,深入到市县工会帮扶的13个贫困村调研指导,广泛征求意见,结合实际提出开展“点亮工程+甜蜜产业”行动,在全市决战决胜脱贫摘帽的实践中彰显了工会作为。
点亮工程惠民生。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市、县(区)总工会共包联13个贫困村,各驻村工作队通过召集两委会、村民代表会,认真听取村干部和村民的意见,并邀请村民全程监督,累计投入建设资金300余万元,协调争取项目资金82万元,在13个贫困村的文化广场、移民安置小区、村组道路共安装太阳能路灯889盏,方便了4927户、1.6万村民的生产、生活。“点亮工程”被列为全省工会创先创优典型案例,得到省总工会和市委领导的充分肯定。
甜蜜产业促增收。市、县(区)总工会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根本之策,大力推广养蜂产业,同步发展茶叶、猕猴桃、中药材、金丝皇菊等特色种养业和加工业,形成了低山茶叶蔬菜、中山养蜂魔芋、高山木本药材的立体产业扶贫模式。制定出台“甜蜜产业”发展资金奖补办法,按照农户自筹、县(区)总工会帮扶、市总工会配套,4:4:2比例筹措发展资金,同时定期举行技术培训,确保种养技术过关。截至目前,市县两级工会共组织农民工养蜂培训32期1600人次,培养养蜂技术骨干65人;创建中蜂养殖培训创业基地10个,指导成立合作社13个;中蜂养殖户达到625户,养蜂6000余箱。围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打造“工会+合作社+种养大户+贫困户”的帮扶模式,帮扶大连村通过实施培训、加强茶园管理、推广先进技术等措施促进茶园提质增效,该村近3000亩茶园2020年春茶收入达800余万元。汉滨、紫阳、汉阴、平利等县区工会结合帮扶村实际,共发展茶产业5000亩、果业2000亩、养蜂6000箱,同时狠抓藤编、食用笋等特色产业,带动贫困户效益明显。
职工书屋强志智。市总工会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独特优势,在农民工维权帮扶、思想教育方面想办法出措施,大力弘扬“诚孝俭勤和”新民风。推进职工书屋建设,市、县(区)总工会包联村已建立职工书屋和活动室13个,新添置图书7000余册,新购置桌椅书柜100余套。狠抓志智双扶,举办农民工维权专题培训班40场次,培训1200余人次,在帮扶村开展主题党日活动23场次、举办文化惠民公益演出16场次、举办集体升学礼39场次,表彰新民风先进典型 360人。
工会组织聚民心。市、县(区)总工会通过“党支部+工会”模式,在深度贫困村成立工会组织,并给每个村工会至少下拨4000元工作经费。制定下发规范性文件,全市168个深度贫困村已全部按照“六有”规范化建设标准建立工会组织。同时,以“建工会·促脱贫”行动为抓手,围绕搬迁社区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要求,按照“职工在哪里,工会组织就建到哪里,工会服务就跟进在哪里”的目标,大力推进毛绒玩具文创产业为主的新社区工厂建会行动,最大限度地把产业工人吸纳到工会组织中,在市县两级工会的支持下,建立新社区工厂工会组织320个,发展会员8500人,培训会员6000余人。并常态化开展“素质提升、劳动竞赛、文化引领、维权服务、争先创优”系列活动,极大地增强了职工的归属感、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