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瞻远瞩 引领未来
众所周知,影像科的发展离不开人才队伍的建设,同时也离不开设备的更新换代。2016年5月,安康市中心医院引进了GE 256排512层Revolution CT,这是当时西北地区第二台、陕西省第一台超高端螺旋CT,集快速、宽体、低剂量、能谱等优势于一体。Revolution CT的引进,不仅为影像科解决临床问题提供了利器,更为提升科室软实力奠定了基础,是院领导及影像中心周和平主任为科室长足发展做出的科学决策。
初生牛犊 六投三中
2017年3月14日,距离RSNA投稿截止日期不足一个月的时间,周和平主任带领入科还不满一年的两名年轻医生前往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参加科研交流会,聆听了科研工作非常突出的贾永军老师的讲座。这次科研交流会,开启了安康市中心医院影像科的RSNA之旅。回到安康后,周和平主任及朱亚男主任立即组织科室人员召开了RSNA投稿启动会议,本着解决临床问题为出发点,探讨科室可以开展的科研项目,最终确定了小儿头部及胸部非镇静扫描可行性的科研课题。
由于临床工作繁忙,投入到具体投稿工作的只有朱主任和两名年轻医生共3个人,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朱主任亲自指导并确定扫描方案,收集、分析数据,白天还要应对繁重的临床工作。投稿期间碰到了很多难题,比如第一次用英文写作要克服语言障碍,第一次向外国网站投稿对流程不熟悉,需要反复琢磨。那段时间,熬夜成了科研小组成员的家常便饭。功夫不负有心人,截至4月12日,科室终于投出了6篇摘要。振奋人心的是,6篇投稿中3篇,中稿率达到了50%,其中朱亚男主任中了1篇口头发言和1篇电子壁报,皮之安医生中了1篇口头发言。2017年11月底,周和平、朱亚男两位主任及皮之安医生应邀前往美国参加了103届北美放射年会,朱主任及皮之安分别在大会作了发言。这是安康市放射医学专业第一次参加世界最高级别的学术会议并做大会发言,也第一次把安康市中心医院的名字展示在世界的学术讲台,这对经济、交通等相对落后的秦巴地区地市级医院来说无疑是个重大突破。
意外之喜 一枝独秀
第一次RSNA投稿的成功让他们备受鼓舞,但他们并没有沾沾自喜,回国后朱主任立刻抓住时机,加大推进RSNA投稿摘要的英文文章的转化过程。但转化的过程并不顺利,前后经历了共十几次修稿,2018年1月,文章终于被世界最顶级的放射学杂志《Radiology》收录发表。这是全国第一篇利用Revolution CT发表在《Radiology》上的文章,朱亚男主任(医学影像学博士)也因此在2020年获得了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儿科学组和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放射学组授予的“儿科影像杰出青年学者”的称号。
再接再厉 永不言弃
尽管2017年的RSNA投稿有6投3中的好成绩,但是也暴露了准备仓促,课题方向单一的问题。为了在科研的脱贫攻坚战中取得更大成绩,周和平和朱亚男主任号召科室更多年轻人加入了投稿RSNA的科研团队。然而2018年投稿结果不尽人意,全部投稿石沉大海。
2019年,科室延续以RSNA投稿为科研抓手的策略,贯彻始终。最终他们再一次实现了零的突破,李辉医生的《能谱CT最佳单能量成像对支气管动脉的显示》一文中了电子壁报。
征途漫漫 惟有奋斗
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肆掠人间,科室的RSNA投稿工作却没有因此搁浅。面对种种困难,大家迎难而上:不能集会,科研小组就利用线上会议定期开展课题交流;工作站不够用,大家就轮流使用;人员不足,科室就分批次安排科研班。虽然大家克服了重重困难,却再次零中稿。
面对失败,科研小组没有灰心,而是在失败中不断总结经验,提前投入到2021年的RSNA投稿工作,这一次准备时间更充分,科研讨论会频次更高。在耐心的等待中他们终于迎来了喜讯,赖建东医生中稿2篇口头发言,姚俊技师长中稿一篇电子壁报,科室在以RSNA投稿为抓手的科研工作中,终于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在多年的RSNA投稿工作中,他们明白了一个道理,并不是每一次付出都会有收获,但是奋斗的脚步不能停止,只要始终坚信,就一定会看见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