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森林安康提质增速。按照陕南山地森林化建设的总体部署和“一年要栽五年的树、一代人要造三代人的林”、“大栽树、栽大树”的要求,起动安康山地森林化建设,完成中心城区、九县城、20个重点镇周边和汉江、铁路、公路沿线造林绿化65.05万亩,位列全省第三名、关中陕南片第一名,其中重点区域绿化8.83万亩,义务植树810.3万株。中心城市周边山体绿化3560亩。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通过专家评审。
2、山林经济突破发展。制定了《安康市林下经济发展规划(2011-2015)》,将县区发展山林经济纳入目标责任单项考核。全年新建特色经济林果35.88万亩,产量24.74万吨;林下种植55.93万亩,林下养殖1089.4万只(头);森林公园接待游客160万人次。林业总产值65.5亿元,比上年增长30%。
3、富硒茶业再攀新高。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富硒茶产业发展会议,成立了市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成立了安康市茶业协会,出台了《关于加快富硒茶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和《市直部门帮扶现代茶叶园区实施方案》,落实财政扶持资金和项目捆绑政策。当年新建茶园5.36万亩、低改茶园4.35万亩,产茶1.51万吨、产值23.3亿元,较上年增长14.4%和30.2%。
4、林业园区快速推进。进一步夯实林业园区“五个一”的包抓机制,解决土地流转和水、电、路配套。当年新建园区59个,累计在建园区达到121个、面积49.6万亩,完成投资16.12亿元;重点推进的10个连片2000亩以上精品园区,建园达3.6万亩,有11个园区被市农业园区领导小组命名为市级园区进行表彰,省市级现代林业园区累计达到22个。
5、改革创新活力倍增。10县区开展森林保险试点,投保934.23万亩、保费1868.46万元,保险金额46.17亿元;当年发放林权抵押贷款3978万元,抵押林地3.74万亩。累计流转林地107.03万亩;扶持发展林业专业合作社和协会236个。各地创新造林机制,实行造林绿化常态化,组织“植树周”、“植树月”活动,继续坚持领导示范、部门帮扶、干部包抓;实行建设项目招投标制、合同制、监理制,实施市场化、专业化、业主化、规范化。
6、依法治林全面加强。各级党委、政府把防滥伐、防病虫、防火灾放在林业工作的首位。市上分五期对700余名林业干部进行林业执法和森林防火培训;坚持“四到县”,天保二期对2173万亩天然林有效管护;查处林业案件289起,严厉打击涉林犯罪;扎实开展森林病虫害防治,成灾率低于省控制标准;切实吸取经验教训,森林防火责任和措施进一步夯实;建立古树名木档案;宁陕朱鹮放飞基地添新成员18只。
7、科技兴林迈出新步伐。组织全市1400名林技干部开展了服务基层活动,培训林农1240场次、11.2万人次,制作展板340余块、发资料5.6万册(份);抓“十百千”科技示范点78个、14.83万亩;安康串核桃、紫核桃和狮头柑被认定为省级良种;油茶良种推广项目获省林业厅一等奖,安康核桃丰产栽培技术已全面展开。
8、投资拉动持续增强。全年争取并完成中省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长江防护林、森林抚育等林业投资6.49亿元,比去年净增8000万元,为市上考核任务的2.16倍,投资规模位列全省各市第二名。市、县区政府配套和社会投资林业建设达7.3亿元。2311户林业棚户区改造工程全面开工,完成投资8626万元。
9、生态文化繁荣发展。陕台《七女秀陕西》四期节目宣传美丽安康-大美林业;陕报刊发了社长对郭青书记的访谈稿《山林经济:既是美丽的,也是富裕的》;“走在青山绿水间”广播新闻系统宣传林业建设。“生态安康•绿色之歌”摄影大赛圆满落幕。化龙山保护区创建为陕南首家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陕西化龙山》摄影集获省优秀外宣品三等奖;《安康动植物图谱》编纂付印。帮扶“汉调二黄”民间班社富有成效。
10、林风端正形象更亮。深入开展作风转变深化年活动,正风肃纪、狠刹“五股歪风”;坚持秉公用权,全年未发生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案件;有效应对突发事件,国庆期间全系统职工奋力投身胡蜂防控工作,最大限度减少伤亡损失;严控“三公”支出,公务费用同比大幅下降;完成办公用房清退和公车拍卖处置;市局荣获省级文明单位和市级窗口文明示范单位,被市人大表彰为代表建议办理先进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