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传承——“商流”洼地待深度开发
由战国时期古子午道的开通,到南北朝时期楚、蜀流民纷至沓来,再到唐宋时期陕甘茶马古道,清时期“八邦绅商”的形成,每个时代背景下,都能寻找到安康商人的跋涉足迹,他们也是安康经济发展史中最活跃的力量之一。
清乾隆年间以后,鄂、川、湘、豫等地破产流民纷纷移居安康各县,随着省外落户商人逐渐增多,他们均独资经营,这种形式不利于扩大资本和发展贸易,为同乡联谊,开拓业务,以地方组合为主的商团应运而生,“八邦绅商”由此形成。
这“八邦”分别是湖北邦,因多黄州人,故称黄州邦;本地邦,包括安康、汉中、郧阳三地商人,又称兴汉邦;川邦;湖南邦;江西邦;陕邦多为关中及山西籍商人;河南邦;回邦多为安康东关回民商人。此外,还有福建邦、船邦等。
“八邦”发端于清乾隆年间,起步于嘉、道年间,兴旺于民国20年代,衰落于抗战后期,他们的形成和发展无疑为相对闭塞的安康注入了新活力,为安康资本主义萌芽的滋生提供了广阔市场空间,为安康多元化经济文化的形成和深化起到推波助澜作用。
时间沉淀经验,历史见证辉煌。尽管在“士农工商”时代,安康商人声音撅弱,却值得颂扬。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市场经济在安康大地渐进发展以来,随着安康交通地理区位被重新挖掘,城市形象不断加强,城市功能定位的进一步明晰,整个安康商业流通市场人气进一步积聚,各异地商会异军突起,不断书写并见证着安康经济社会发展进程。
目前,全市有福建商会、江苏商会、川渝商会、浙江商会、温州商会等几大异地商会,河北商会正在筹建中。这些商会企业主要涉及的行业有建材、矿产开发、房地产开发、酒店经营、机电五金和小商品批零等。
纵观“八邦绅商”和新时代异地商会的兴起,他们之间却有着本质区别。在安康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八邦绅商”某种程度上左右着地方经济发展,而异地商会现今则承担着信息交流、维护权益、联络乡情、合作投资、融资互助、促进地区间经济合作等功能。
无论怎样,“八邦绅商”和异地商会看重的,就是这座城市流淌着数千年的商业血脉,仍有待我们深度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