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新闻网讯(通讯员 余龙全 成海艳)在决战脱贫攻坚、吹响乡村振兴号角的关键时期,如何立足实际,找准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为一体的产业,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是当前摆在各地面前的重大课题。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汉阴立足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大力发展富硒食品、生态文化旅游产业,探索出一条经济发展、生态保护、农民增收“融合共赢”发展之路。
绿色循环 引领产业发展新航向
“老树茶不但富硒,还含伽马氨基丁酸,具有养生保健、促进睡眠、美容养颜等功效,富硒茶叶、茶枕、车枕在北上广都是供不应求!”汉阴县太行山老树茶老总沈桂述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太行山老树茶园位于县城西北,海拔900余米,是汉阴地势最高的茶园,建于上世纪70年代初期,荒芜多年。2009年,平梁镇为老树茶园寻到“新主人”。老树茶经国家权威机构检测,不仅含硒,还含有“伽马氨基丁酸”元素——这种罕见天然存在的非蛋白组成的氨基酸,有重要的生理功能,能促进脑的活化性,含天然生长素、促进睡眠、延年益寿等保健价值。主打富硒保健、绿色生态优势,又植入三沈文化和太行山抗金故事,老树茶发出“新枝桠”。“我很丑,但我很有味”,富硒老树茶走俏市场。
嫩叶做绿茶,更多的大叶片怎么办?太行山老树茶开发出原生态茶叶枕、小车靠垫,推出20余种不同规格和档次的产品,生态又保健,深受消费者喜爱。不仅在国内畅销,还被江苏代理商出口日本。如今,太行山老树红茶又面世。老茶树枝头生金,不仅给企业带来100余万元的年收入,还给100余户贫困户提供了工作岗位,年人均增收5500余元。
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于一体,老树茶不是汉阴唯一。富硒粮油、富硒魔芋、富硒菊花茶等富硒食品的发展,都是如此。凤堰富硒有机大米沿用古法种植,铁犁牛耕,施用农家肥、有机肥,大米亩产量虽说只有350斤,但附加了古梯田、富硒、有机、绿色、生态等特质,却是“米比肉贵”,每斤最高售价达到120元。同时,所剩的碎米被新鑫米业制成即食米线,秸秆被精利公司制成有机肥并还田利用,金茂生物公司则从稻糠中萃取植酸,具有防癌抗癌等多种功效,是美国宝洁、高露洁的唯一中国供货商,真正诠释了富硒水稻“浑身是宝”的意义。
截至目前,该县积极培育出太行山老树茶厂、民康生态园、“山之南”富硒特色果业基地等30余个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的示范典型。产业发展加快了园区建设步伐,实现了劳动力和资金向农业园区的快速聚集,通过产业引导实现扶贫搬迁420户,带动3000余个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
融合发展 绘就美丽乡村新画卷
如果说绿色循环,让农业成为汉阴富硒食品工业的第一车间,那么融合发展,则发挥了“1+1>2”的功效。汉阴推进农旅融合、文旅融合,切实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
该县用工业化理念发展农业,突出富硒优势,做足绿色生态文章,把现代农业园区建成观光景区,提质增效,推行园区“五治一品”全覆盖,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和电子商务平台,全方位提升园区发展质量和综合承载能力,形成了富硒粮油、魔芋、食用菌、茶饮、莲藕等富硒食品产销体系,带动了颐品庄园、福田饮品、兴利食品等一批农产品精深加工领军企业,产业附加值和农产品加工转化率不断提升。目前,全县已建成现代农业园区60个。2017年培育产值1亿元以上园区2个、5000万至1亿元园区6个,富硒食品聚集区入驻企业130户,总产值超过30亿元。
“虽说夏至过后是淡季,但双休还是客不断流!”地处凤堰古梯田的田梁农家老板熊折桂介绍说,油菜花旅游季一个月,农家乐就收入了12万元,微商目前已经收入20万元,卖出去的产品主要是贫困户的农产品和特产。
汉阴依托全国首座开放式生态博物馆、中国美丽田园金字招牌,推出以凤堰古梯田为品牌的生态旅游,以月河川道农业旅游观光带、平梁太行山旅游综合服务区等为品牌的乡村旅游,以花为媒、文化为魂,连续13年举办油菜花旅游季,多方位打响春季油菜花、夏季荷花、秋季稻香和菊花、冬季养生“四季旅游”品牌。
同时,汉阴大力挖掘富硒美食文化,培育名菜、名厨、名店,9种菜、小吃和3店2宴被中国烹饪协会命名为中华名菜、名小吃和名店、名宴,炕炕馍、油炸米饺等小吃入选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被陕西烹饪协会命名为“陕菜之乡”,汉阴美食含金量和诱惑力不断提升。
花样汉阴,吸引了众多省内外游客来观光游玩;花样经济,为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增收。2017年全县共接待美丽乡村游和森林旅游21万余人次,实现各类收入约2.4亿元。
创新方式 开辟贫困户脱贫摘帽新路径
该县坚持以现代农业园区为依托,探索推行“镇园产业联盟”、“支部+x+贫困户”、扶贫互助资金协会等多方受益的利益链接机制,大力推进合作带动型、订单生产型、入股分红型、园区务工型等多种帮扶模式,努力将贫困户嵌入产业链各个环节,最大限度带动贫困户脱贫摘帽。
民康农业园区位于城关镇五一村,主要生产富硒香菇、木耳、羊肚菌等食用菌,先后与观音河镇、汉阳镇、平梁镇3个镇联盟发展黑木耳种植基地4个,种植规模30余万袋,今年又采取订单生产方式在各贫困村发展黑木耳种植300万袋,带动200余户贫困户脱贫摘帽,目前,正计划联盟发展1000亩羊肚菌。
今年以来,汉阴共开展镇园产业签约会10场次,签订产业扶贫项目70余个,实现了贫困村全覆盖;发展产业基地5.4万亩,通过信息平台对接劳务合作1.2万人次,将带动贫困人口9800人,人均增收3200元。镇园产业联盟通过“政府引导、村社承载、贫困户参与”方式,引导和鼓励农户带土地、带资金、带劳动力与龙头企业建立“产业联盟”合作关系,通过订单销售、劳务用工、土地流转、资产收益、入股分红等方式,达到脱贫摘帽稳定增收目标。
汉阴充分发挥村级党组织的政治引领、领导核心功能,做大以企业、专业合作社、互助资金协会等“x”经营主体,推动贫困户与市场主体抱团发展、互助共赢。在推行过程中,发挥支部“牵引”作用,探索扶贫互助资金与产业扶贫、合作组织、安置社区、“三变”改革”等四个融合新模式,切实解决贫困户和企业发展“融资难”、群众向金融机构借款无抵押、难借款、手续繁多等难题。至目前,该县共成立318个农民专业合作社,86个扶贫互助资金协会,涵盖77个贫困村和9个非贫困村,累计扶持农户3437户,其中贫困户1335户,发展种养殖业将带动户均增收5000余元,真正办好贫困户家门口自己的“小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