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变与不变:都是为了幸福生活
——探访白河县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发展背后的故事
安康新闻网讯(记者 陈俊 通讯员 阮郁 刘小虎 汪银春)2010年,白河县兴达公司董事刘和兴、李自言、李自有站在仓上镇天宝村3组的土地上,畅想着如何改变眼前的整片荒山。
如今,站在白河县“三苦”精神纪念馆前,尽收眼前的是气势恢宏的天宝现代农业园区盛景,刘和兴时常会感叹沧桑巨变:容颜变了、村貌变了、天宝变了、家乡变了……
正如刘和兴对记者的感叹一般。在白河县众多现代农业园区的经营者看来,很多事情都在变,但他们或回乡创业、或白手起家,立志改变命运,改变家乡,早日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的初心始终没有变。
酷暑八月,记者深入白河各镇村的省市级现代农业园区,遍访园区经营者、农林科技帮扶者、园区受益者,试着找寻这变与不变背后的决心和初心。
一群立志求变的人
在白河县,无论是说起“三苦”精神,还是现代农业园区,都绕不开刘和兴与他的天宝园区。
2010年8月,白河兴达公司董事刘和兴、李自言、李自有3人,抱着回报家乡的初衷,将天宝村3组6000余亩挂牌山地一次性连片流转过来,投资建设天宝农业园区和山下的裴家社区,将160多户群众迁至社区。在园区建设上,坚持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建设。目前累计投资1.5亿元,已建成示范功能齐备,基础设施完善的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园区精准带动83户350余名贫困户发展产业,通过土地流转、园区务工、回收农产品等帮扶措施,实现人均年增收3000元以上。“山上建园区、山下建社区、农民就地变工人”的“天宝模式”早已在全省推广。
随着天宝园区的声名远播,刘和兴立志改变家乡的梦想也越来越近。去年,天宝园区接待游客15万人次以上,年产值达到7597.48万元。如今,他正着手创建4A级旅游风景区和国家级现代农业园区,想要带动更多的群众增收致富,让家乡群众过上更幸福的生活。
与刘和兴的工商资本下乡形式不同,白河县歌风春燕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黄从高算是白手起家。1999年用“两口锅”开始了自己的求变之路。
黄从高是宋家镇人,境内的传统“歌风茶”属于少有的高山野生茶。最初他从只有两口炒茶锅的家庭小作坊起步,一步步发展到如今集茶园、茶叶加工和研发销售于一体的省级林业龙头企业和现代农业园区。在记者看来,他凭的是对家乡茶叶的挚爱、热情和立志将“歌风春燕”卖到全国的执拗。
目前,该公司在千米海拔的茶叶基地新建标准化茶园3000亩,其中600亩有机茶园成为中国农业科学院茶研所的协同创新项目试点基地。“歌风春燕”已经飞出陕西,在北京、上海、山东、江苏等地建立了代理销售网点,年销售总产值达到3800万元。园区带动周边600多户茶农实现增收致富,其中包括贫困户120户436名。这些茶农2017年靠出售鲜叶和在公司务工,实现了800万元的收入。
位于宋家镇安乐村的白河县安乐魔芋现代农业园区比起天宝、歌风两个省级园区显得有些特别,最直观的就是交通不便利,连水泥路都没有。
从双喜村出来,顺着村道拐进一条被山里人称为“毛路”的土石混合盘山路。司机铆足了劲往山上冲,免得中途慢下来更难上。十几分钟后,到一处院落停了下来:几间土房,一处平整的场地,坎下屋后种的都是玉米,房后面一条小路通往山上。
到了么?在大多数人眼里,现代农业园区应该是成片的土地,栽种着密植高产的作物。说好的市级魔芋现代农业园区呢?记者疑惑地询问陪同采访的白河县农林科技局信息中心干部。“屋后山上都是魔芋啊!还有的在更远的后山。”他笑呵呵地回答。农技人员告诉记者,可别小看了魔芋,只要管理得当,绝对是个聚宝盆。
园区的经营主、白河县春茂农村综合开发公司法人代表卫支光迎了上来,与我们热情握手。
由于掌握一些技术,2014年还是贫困户的卫支光,开始在本地试种魔芋。他发现安乐村1组、2组特别适合种魔芋,由于大山的阻挡,很多地块日晒时间短,还有大片天然林木遮阴。再加上魔芋的市场前景好,国家扶持政策多,2016年他开始流转荒地大规模发展林下魔芋和大田魔芋。
有了县上农技中心的技术支持和卫支光的精心呵护,魔芋这个“娇贵”的宝贝疙瘩长势良好。目前卫支光魔芋种植达2100亩,通过卖魔芋种和商品芋实现了稳定增收,还带动周边500多户种植魔芋,与其中的103户贫困户签了保底收购协议。安乐村2组的谢国宝种了5亩魔芋,去年卖了7000多元,在公司务工又收入8000多元。在公司务工又收入8000多元。园区去年一共为务工人员支付工资30多万元。
说起门前这条路,曾是卫支光的心头大患。就这条毛路也是2017年下半年才修通。2017年,光请人背肥料和魔芋种,他就花了5万多元的人力运输费。如今,再说起这条路,卫支光喜上眉梢。由于发展的好,前段时间县委书记陈晖还专门来考察调研,亲自确定县上部门投资修建这条路,马上就要硬化路面。
眼看着“产业路”“致富路”马上就要修通,卫支光向记者感叹,自己当初舍不得老辈人留下的好地,坚持发展魔芋产业的想法,在党的好政策下,终于慢慢变成了现实。
在白河县,像这样的农业园区经营业主还有很多,遍布各乡镇村组。位于茅坪镇田湾村的白河五峰生态农业示范园,最早开始进行“三变”改革的试点。外出返乡创业能人汤海刚刚给去年7月第一批入股的贫困户“股民”分红,每人1000元红利。他还帮扶了126户贫困户,辐射带动500多户茶农种茶增收。在他的发展规划里,年产200吨茶叶,产值5000万元的目标四年内可以实现,并带动更多茶农改造低产茶园,实现量级增收。在茅坪镇生产泾阳茯茶原料的唐韵茶业总经理朱潇潇,从回乡建社区工厂入手,回收茶农春茶、夏茶出售,把修建时丢弃的鲜叶制作黑毛茶,专供泾阳茯茶生产。虽然刚刚投产,但她立志要做白河茶叶的销售带头人,把白河茶卖向更大的市场,让更多的茶农受益。
白河县农林科技局局长史建强告诉记者,白河的农业园区不光自身得到了发展,在产业扶贫方面发挥着巨大的引领示范作用,通过土地流转、订单农业和劳务收入带动贫困户见到了真金白银,实现了真正的收入增长,为脱贫致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群始终不变的人
可以这样说,和白河所有的农业园区关系最紧密的,恰恰是一群并不直接参与园区管理生产的“局外人”,他们就是农林科技的技术帮扶人员。也就是农民和经营者口里的“老师”,正式名称为“农艺师”“畜牧师”和“林业工程师”。
今年63岁的高级农艺师陈义林见证了白河农技发展的全过程。他扎根白河农村广袤而贫瘠的土地从事农业技术推广35年,曾在白河“三苦”精神发源地、原大双乡兴隆村蹲点一年,先后在玉米、黄姜、设施蔬菜等技术推广领域大显身手,在茅坪朝阳村、冷水洞子村、花湾村帮助建园区,为天宝园区、晨合猪沼园一体全循环农业园区等园区提供技术服务,为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出谋划策,至今仍担任着构扒镇家扒魔芋示范园的技术顾问。在他身上,最好的诠释了白河农林科技人员扎根土地,无私奉献的职业精神。从服务农民到服务园区、服务对象的转变,也印证着现代农业的进步。
在老农技人陈义林看来,之前和农户打交道,很好的技术,能有1/3的农户愿意接受就算不错了。如今,农业园区让农技推广的效果更好。园区的经营者认可新技术、渴望新技术,连片规模的生产方式,便于统一管理和统防统治,新技术、新品种的示范运用可以辐射和带动更多农户。
白河县畜牧中心的畜牧师陈新国今年46岁,已从事了26年的技术帮扶工作。2005年,在白河还没有规模养猪场的时候,他率先指导中厂镇新厂村的李官升办起了全县第一个千头养猪场。2011年又指导麻虎镇十里村的管厚汉建起了白河县汉旺养鸡场。在汉旺鸡场的带动下,白河迅速发展万只规模鸡场20多家。2015年,全县的家禽饲养量达136万羽,实现了养鸡业的跨越式发展。2010年,天宝农业园区的畜牧业刚刚起步,陈新国作为派驻的园区包抓技术人员,参与圈舍规划设计和畜牧生产。在他的指导下,天宝园区建成标准化养猪圈舍4000平方米,自动化蛋鸡舍1200平方米,羊舍650平方米。2015年园区实现各类商品畜禽和农产品销售收入700万元。
在陈新国的眼里,技术就是提高效益的关键。他每年巡回各镇村开展讲课培训50多场次。平时只要一个电话,他总能及时赶到养殖户家中的圈舍,为养殖户解决难题。他每年诊治各类畜禽疾病上千例,治愈率达90%以上,成为白河广大养殖户眼中的“香饽饽”。
除了这些技术人员,农户口中的“110专家”更显神奇。现在的白河种养殖户,只要拨打“产业脱贫技术服务110”热线电话,就可以随时了解农用信息、向专家请教农业知识,甚至实现远程视频防治病虫害等技术支持,构建了从科研院校到田间地头的直达通道,解决了最新农业技术应用“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史建强自豪地告诉记者:“在白河,我们农业干部最受群众的欢迎。很多外地来参观考察的人都说,就属白河县与各园区业主的关系最融洽,联系也更紧密。”
一段顺势而为的历程
白河县是国家级贫困县,也是全市土地条件最差、农业基础薄弱的县区之一,坡度25度以上的土石山区占全县面积的95%以上。一个曾广为流传的说法是,“1992年全国农田水利现场会在白河召开时,与会专家说,白河是最不适宜人类居住和发展的地方,没有之一!”
这个说法,白河县农林科技局局长史建强是见证者,但他既认可又不认可。在他看来,自然条件恶劣是客观存在,但历代白河人硬是依靠不屈不挠、立志求变的决心和毅力,修田造地,将漫山遍野的石坎坎变成了种粮兴桑的“金碗碗”,并在不断的生产生活中,形成了“三苦”精神。
2012年以来,白河的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得到长足发展,农业格局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目前全县已建成省市县三级现代农业园区75个,其中省级现代农业园区4个、市级现代农业园区23个、县级现代农业园区48个。2017年,75个园区中产值达5000万元1个,产值2000—5000万元的5个,产值1000—2000万元的有16个。75个园区已带动贫困户3761户11724人,使贫困户嵌入到现代农业园区发展链条上,建立起了稳定的利益联接机制。为规范园区管理,白河县委、县政府2018年7月30日还制定出台了《白河县现代农业园区管理办法》等系列制度建设,进一步为促进白河现代农业园区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如今,走遍白河各镇村,绿园田畴间都展现出现代农业发展的蓬勃生机,见证着白河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探索创新和鲜活实践。
记者了解到,到2020年,白河预计发展各类现代农业园区100个,其中国家级园区1个、省级园区6个、市级园区30个、县级园区60个以上。聚焦产业精准扶贫,坚持按照“现代农业发展助推乡村振兴”这条主线,做强龙头企业,打造知名品牌,促进产业融合发展。集中整合行业优势,立足实际,打造“五百工程”,即百村百园(现代农业园区)、百村百社(专业合作社)、百村百点(山林经济示范点)、百村百人(技术人才)、百村百电(电子商务)。
2016年,白河县获得全市唯一的农业园区建设单项奖;2017年6月,全市农业园区现场会在白河召开;今年7月,全市生态循环农业现场会又在白河召开。这些引领现代农业园区发展方向的成就,正昭示着在县委、县政府的带领下,白河现代农业的发展前景无限光明。
采访中,白河干群都对记者说,虽然工作压力大、工作节奏快,但干部有成就感,群众有获得感。这便是身为白河人的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