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着好一颗子 带活一盘棋
—— 紫阳县城关镇青中村嬗变解读
安康新闻网讯(记者 璩勇 孙妙鸿 周健 通讯员 余兴福) 8月清晨八点左右,太阳已经很是烤人。陕南紫阳县城,湿热的感觉一大早就很明显。人们尽可能选择呆在有空调的室内。一江之隔,对岸文笔山公园背靠的城关镇青中村郭家梁上,却是空气清新、温度宜人。城里面烦人腻味的潮气,在这里变为若有若无的雾气,变成星星点点细如牛毛的雨丝,有点凉、有些调皮。
这是可以俯瞰紫阳县城全貌的地方,海拔高出县城600米左右的城关镇青中村,是紫阳距离城区最近、最适宜避暑的桃源仙境。
这是过去一年来紫阳悄然出现的新景点。美,美得耐人寻味。
从赤贫到脱贫——五个亲兄弟的辛酸家史
9点刚过,周显宝已经卖完菜回到郭家梁。过去到次县城,步行要走两个半小时,想舒服想速度快可以打摩的——四十分钟一个单趟20元。那时候村里人很少有专门进城卖菜的,运费太贵。不过这些对今天的周显宝来讲就是小事情了,他今天下山进城后分分钟就把一三轮车黄瓜倒给菜贩子,这比平时至少少挣七八十元。他要赶时间急着回家与兄弟弟媳讨要说法,两家闹矛盾,水被住在上隔壁的三兄弟断了。
两家的矛盾,又好解决又不好解决,原因都在两家关系太特殊,两亲兄弟找了两亲姊妹。还是上个世纪90年代,周显宝到麻柳水泥厂打工,找了姐姐作媳妇。结婚后妹妹到青中来看姐姐,又和周显宝的三兄弟好上。这种关系,真是自己捏不拢外人掇不破。我们听周显宝嘴上说起来事情要紧,但是看他神色一点没事,反倒从容陪我们说家常。
周显宝兄弟五人,说来也辛酸。老大算是结婚早的,找的是个“二婚”,女方娃子归了前门子,两口子自己没有生孩子,门下过继了个女子也长大后在外。周显宝还算是运气,快四十找了媳妇,现在儿子十九岁;老四周显国跟他沾光,也娶了媳妇不提。
老三周显华就很悲催,中间出门打工十多年没有音讯,前几年回家,钱没有赚到,惹上一身病痛,先是尘肺病,后来又发现还有其他病,不久就瘫痪在床,去年因病去世。老三住的房屋还在,是过去用了水泥砂浆盖了预制板的砖混结构房屋。紫阳县委办在青中村担任第一书记的曾顺宝介绍,这样的房屋,在2015年全村只有17户。因此在青中村还有一个传说,说老三当年为了有三间好房子找个媳妇,辛辛苦苦劳作自己从山下搬运砂石料,结果房子修好,人也累垮。
房子其实是老幺周显德修的,周显宝说。勤劳的老幺修好房子也依然没有把媳妇娶上山,最后外出他乡,作了个上门女婿。
娶二门子、当上门女婿,在过去农村都是被村民瞧不起的。但就是这样,小小一个青中村有46个村民到最后也没有找到媳妇,鳏寡孤独,成为孤寡老人。曾顺宝介绍,比例占到全村的5%,这种情况在整个紫阳县都十分罕见。
周显宝过去与老大老四三兄弟住在同一个屋檐下,农村老式土房,一个大门进去,中间是堂屋两边称歇房。当年,最早成家的三兄弟各占一间,先结婚的住堂屋,后结婚的住歇房,歇房另外破墙开门,一直住到2016年搬进新居。
新居什么样?连体小别墅。家家一个小院子、户户一栋小楼房。周显宝两口子在这新家开起了农家乐,生意咋样?基本每天都有,一般都提前电话预约好。儿子现在在外面一个酒楼打工,暂时没有打算回来,撂了句话给家里:啥时忙不过来了再给他打电话!找不找得到儿媳妇,周显宝根本没有觉得这还是问题。
从麻木到挑剔——三个脱贫项目的发展前景
几年前还被人嫌弃的地方,现在已经成为紫阳县城居民有车一族的后花园。周末去、节假日去,清早去、下午去,天热纳凉去,冬天也去,去看雪景!公路畅通了,过去遥不可及的青中,现在就是一脚油的事情。
还是因为公路,贫困户张显维则记忆犹新、疼痛难忘。2009年青中村借邻村修路机会修了一条毛坯公路,他拿出全部积蓄另外又找亲戚支援凑钱买了辆面包车,不料山路陡峭,转弯处翻了车。借亲戚的钱还没有还上,又添了给村民看病的巨额债务。要是路早点修好,该多好?好在,人还算年轻,赶上这个好时候,抓紧这几年机会在工作队帮扶下把鸡场照料好,翻身不是很难的事。
张显维现在重新买了摩托,平时运送鸡饲料,有电话购买土鸡的抽空送货。还是下山的路,路好了,小张依然很谨慎。现在禁不起折腾了。
养鸡是青中村脱贫攻坚帮扶工作队最早确立的脱贫项目。围绕养殖的还有养羊,青中村有上万亩山林适合放养。现在科梅养羊场加上农户散养的,才发展到千余只。养鸡还能够发展,今后消耗需要还大。羊就不一定适合了,今后旅游发展起来,养羊对往来车辆有影响,加上羊粪对旅游环境的影响,就要考虑控制范围了。
茶叶项目还可以再抓,青中村一线过去本来就是优质紫阳茶产地,老地名叫皇茶园。过去没有加工厂、鲜叶销售不便,没有形成气候。现在不但有了加工厂还有了自己的品牌,前途好得很!现在的问题反倒是,村民现在可供选择的路子多了,吸引力不强的项目,未必有人愿意干。
村民们现在都盯着旅游。
在村支部书记张显华即将前往梁家河参观学习前,青中村脱贫攻坚驻村工作队长、城关镇纪委书记杨维军带我们逐一游览青中村各个景点。
郭家梁是青中村景点最集中的一个地方。俯瞰县城的玻璃平台上,村民吕龙芝在这里摆上了小茶几开起了小卖部,她告诉我们,这里现在一年四季都有游客来,夏季傍晚最多。靠卖茶水饮料小吃,轻轻松松,平均每天收入接近200元。平台右下方,是在原来老路路基上改造搭建的木板露台,一溜10个露台,是自助烧烤和露营的好地方。亭台楼榭,花草树木、小石子铺就的林间小路给山水最亮丽处恰到好处打上标记。因为过去交通落后民居以土墙房为主的状态现在则成为构成自然民宿景区的优势。如今,公路边触目可见的土墙房现在大多已经被集体协商征收,即将包装改造,这些本来与自然和谐一致的老屋在绿树环合间或藏或露格外诱人。杨维军介绍,与紧邻的文笔山公园一道,青中村硬件设施已经达到相当标准。目前,市县都在积极争取,想尽快把青中村和文笔山公园打捆申报为4A级景区。
2015年召开村民动员会时大家那种麻木呆滞的眼神张显华记忆犹新,短短两年过去,青中村缺的已经不再是来钱路子,而是缺劳动力了。
郭家梁上,提前搬进新居的13户已经开始感受旅游的味道,其中有4家开农家餐饮的,已经从绿水青山中直接获得收益。旅游以及围绕旅游衍生的各种服务,正在越来越多影响青中村村民的生活。
从村落到县域——一个地方干群观念的转变
青中村的变化喜人、村民生活从谷糠糠跳进了米缸缸;青中村的变化惊人,从贫困村一步踏入美丽乡村。有人说,这是搭上高枝吃了偏碗的缘故。青中人包括驻村单位干部都毫不隐晦承认,没有难得好机遇,没有资金政策倾斜,青中要发生变化,即使有,也不可能这么快、这么大。
不过,走进这里、了解这里,谁都会发现青中有今天的巨变绝对不仅仅是幸福从天而降、变化因侥幸而生。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青中人最知道这个道理。
张显华回忆村民从1988年集资拉电、1998年集资改电、到2008年争取项目修毛坯路,青中人一直在努力改变面貌。但就是因为道路不畅,直到2015年,青中村村民还抱着金碗要不上饭。一旦得到援手,青中村干群的创业激情立即被点燃。长期在外搞茶叶经营的青中村村民周显勤被帮扶工作队队员找到后,几乎没有过多周折,两方一拍即合,周显勤毅然决然回乡办茶叶加工厂。周显勤回忆,从浙江把机器拉回紫阳才花了三四万运费,到青中村短短十几公里,转运费反倒用了五万多。但是为家乡发展尽力,多掏一点钱、多费一点神,不在话下。一些当年含泪外出打工的年轻人也纷纷返回家乡。青中村的变化,离不开青中村村民这个主体。
最让各级领导放心不下、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最核心问题则是青中村会不会成为一个盆景,变味为简单的政绩工程。紫阳县城关镇干部介绍,青中村的确变成了一个盆景、一个非常美丽迷人的景区。但是这个景区不是摆在青中村走不出去、只能够孤芳自赏顾影自怜的摆饰子。青中村的建设,改变了紫阳县旅游景点单薄的状态,让游客在紫阳县城附近区域范围逗留时间得到有效延长,青中村为紫阳县城增加了纵深与回旋余地、增加了新的旅游品种。过去外来游客总觉得不到紫阳遗憾,到紫阳看看北五省会馆之后,又几乎找不到什么去处,总之不过瘾。现在青中村不仅可以观景,夏日避暑、冬日赏雪,还能够安心住下来。这样,紫阳县城汉江南岸旅游就从文笔山公园向后大幅延伸,未来,还可以经过全安村进一步向葫芦颈水库连片开发。我们在采访期间连日听林间蝉噪蛙鸣,却无丝毫烦躁之感,一是这里宁静的环境让人平和安定,二是这里整体气温比城区要低上五六度。群山之中俯视县城,的确觉得说法可信。
现在,一家旅游公司已经进入青中村着手民宿开发,青中村的未来旅游产业空间将越来越有利于助推全县县域旅游的发展。
在青中村采访,城关镇一位主要领导告诉记者,这两年平均一年干的工作,是过去两三年的工作量。城关镇领导班子成员几乎每人随身一个文件包,传阅处理文件在办公室已经不可能。经常是白天在村上、在面上抓具体事情,晚上又赶回镇上阅文件、开会定事情,半夜三更才下班已成为家常便饭。
普通干部亦然,一位女干部去年夏天曾经驻村连续七天,传闻因为山上缺水无法洗澡换衣急得大哭。这位女干部解释,哪是这个原因。我还负责镇上一大堆统计数据上报的事情,在村上把村上的事情弄好,镇上业务上的事情没有时间回去做,着急咋交待呀!
镇领导说,青中村情况稍微特殊点,别的村别的干部也累。但是青中村是省市县各级都特别支持特别关注的地方,要政策给政策、要资金给资金,不干出名堂来,如何说地起话?
过去两年,这里的干部最忙碌时候,村里34个大小项目同时开工,所有驻村干部与工程队一样三班倒,人轮换休息,项目24小时不停歇。工程项目经理都受不了,有什么问题,干部当场协调解决,现场督促工程进度,就是一条,工程不能停。
2018年6月14日,省委书记胡和平第三次来到青中村调研,看到曾经破旧的山村焕然一新,胡和平十分高兴。
这个高兴也许有三点原因:第一,贫困户越来越有信心、有干劲依靠双手创造更加幸福的新生活。第二,这个村已经由昔日的贫困村嬗变为美丽乡村,成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排头兵、成为生态发展的生力军。第三,这里把各级支持实实在在利用整合,把一个村放在一个镇、一个县、一个县域产业的发展思考、布局、落笔,培育了龙头、锻炼了干部、净化了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