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新闻网讯(记者 刘锐萍)2017年9月,全省脱贫攻坚扶贫扶智现场会在旬阳召开,安康新民风建设取得的经验在会上分享交流,志智双扶工作成为与会者关注的亮点。安康以新民风建设社会管理创新为引导的脱贫攻坚“扶贫扶智”也作为创新,走向全省全国。这距离我市在同年3月份以1号文件出台《中共安康市委关于大力推进新民风建设的实施意见》刚刚半年时间,不仅扶贫扶智,以“诚孝俭勤和”为核心内容的新民风建设已经在金州大地普遍开展,广大城乡以接地气的实践,让新民风建设深入到安康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深受广大干部群众好评。
时隔一年,2018年6月,从省城传来捷报:安康喜获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优秀单位和脱贫攻坚工作成效考核优秀单位。获此“双优”,全省仅西安市和安康市。对于一个深度贫困地区来说,这样的成绩背后,离不开305万安康人民在追赶超越征途中的凝心聚力,同样不可忽略的是另一股强劲的精神力量——新民风建设,它如春天的暖风,唤醒了蕴藏在安康人民骨子里的勤劳、勇敢、正直、节俭和自强不息,这种精神力量和品质导引,使安康的脱贫攻坚和小康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志智双扶”带来了物质和精神的双富裕。
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委书记郭青在新民风建设伊始即指出:新民风建设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安康的着力点,也是落实市委提出的改造民风民俗,塑造时代风尚要求所在,补齐了脱贫攻坚中存在的精神短板,为实现“追赶超越、绿色崛起”发展目标提供了精神动力和道德支撑,对于优化发展环境、维护社会大局、激发创造活力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
民风建设,安康独特的精神重塑
地处陕西南部的安康,近年来在“追赶超越、绿色崛起”发展思路的指引下,全市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主要经济发展指标增速位列全省第一方阵,后发优势被不断激活。然而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一些地方不良人情风、盲目攀比风、低俗恶搞风、打牌赌博风、消极懒惰风也肆意盛行。
市政协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紫阳县某村户均送礼达34次,年送礼支出超过3万元的农户占总数的17%,1万元至3万元的占78%,1万元以内的占5%。汉滨区双龙镇谢坪村贫困户王远银2016年借债送礼1万余元,由此背上沉重负担,一些农户因此致贫返贫。这样的现象,在安康普遍存在。
“此风不除,势必影响脱贫攻坚成效,影响基层干部队伍形象,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基层落地生根。”郭青多次深入基层调研,与广大干部群众座谈讨论,寻求解决办法。
2017年3月20日,在广泛调研讨论、征求各方意见的基础上,市委以 “1号文件”推出了大力推进新民风建设的实施意见,全面启动以“诚、孝、俭、勤、和”为核心的新民风建设。
为了使这项工作落到实处,市委成立新民风建设领导小组,由市委书记担任组长,要求各级党委把新民风建设纳入党委重要工作和年度目标责任考核,承担主体责任,明确牵头负责部门与创建示范点。举全市之力创新社会治理体系,向“陕南首善之地”“全省新民风高地”与“西北生态经济强市”目标奋进。
随后的2017年4月,我市又印发了7个新民风建设配套实施方案,完成了市级层面的新民风建设顶层设计。
在市委新民风建设的主导思想下,全市各县区依据实情,以最接地气、最实用的方式,将新民风建设推向深入。
旬阳县以“三治融合”厚植新民风、石泉县开展“家规家训进万家”系列活动、白河县拍摄了《家风正,方可行远》专题片、紫阳县按照“党建+新民风”的要求,积极推进新民风建设与基层党建、精神文明建设、社会治理深度融合,着力构建新民风建设长效机制……
2017年,在秦巴山间、在金州大地,有一股清风劲吹起来,它如一把剪刀,慢慢剪去长久以来残存在人们身上的陈规陋习,将向上向善的力量汇聚成滋润这方水土的永续动能。
志智双扶,擎起安康决战贫困新高度
属于深度贫困地区的安康,脱贫攻坚工作进入深水区后,广大扶贫干部感受到,物质贫困往往只是贫困的表象,精神的懒惰和懈怠才是导致真贫的深层原因。改造贫困群众“等靠要”思想,提升脱贫的内生动力,既是当前脱贫攻坚战的薄弱环节,也是脱贫攻坚战最大的难点。
这样的市情和现状促使安康的新民风建设,从一开始就与脱贫攻坚高度融合。不仅有宏观层面的设计,也有微观层面的具体抓手。以道德评议、移风易俗、文化传播、文明创建、诚信建设、依法治理“六大活动”为载体,以村、社区为单位建设“一约四会”,即村规民约、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和禁毒禁赌会。通过广泛发动群众,引导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以此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激发脱贫内生动力。
旬阳县周开勤是江店社区五组的贫困户,近3年上访238次,向政府无依据、无休止、无节制地要帮扶求救济,稍不满足,就蛮横耍赖,邻里关系极差,人见人躲,谁看谁怕。在村上的道德评议中,周开勤上了“曝光台”,在大家的说教中,他深思自身问题,主动找到村镇干部诚恳地说:“作为贫困户,‘要’最不光彩,对于政府帮扶我应该心存感恩,扶贫不能‘剃头挑子一头热’。今后我要端正思想,树立志气,自己动手丰衣足食。”2017年9月,在镇村帮扶下,周开勤住进了移民搬迁新房,还养起了猪羊鸡,贩卖瓜果蔬菜,一天净挣五六十块钱,渐渐过上了好日子。
宁陕县通过开办农民夜校、开展群众评议和建立完善村规民约等形式,开展以农民素质教育、农村陋习整治等“六大行动”为主要内容的精神扶贫试点工作,让一批贫困群众脱贫摘帽子、贫困村变样子。
“新民风建设真是一场及时雨,我以前每年送礼至少要花三五万的话,现在连三分之一都不到,这不但没有影响亲朋之间的感情,反而使大家的‘负担’都轻了。”汉阴县兴隆村村文书彭德武逢人便讲。
一年的实践证明,我市的新民风建设既是文明所系、发展所需、民心所向,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安康的具体体现。不仅提振了安康人民的精气神,也成为脱贫攻坚工作良性推动的催化剂,很多贫困户通过新民风教育达到了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的思想转变,勤劳致富,艰苦奋斗,自强自立已成为安康脱贫攻坚工作的主流。
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市共开展道德评议7377场次,树立正面典型12713例,帮教转化负面典型4422例,1762户群众主动退出贫困户。全市农村群众摆酒席减少了三分之二,人情份子负担下降了七成。
安康志气,推动脱贫小康同步走
今年42岁的镇坪县村民刘从喜,年幼时不慎掉入火坑,导致左腿被烧掉半截,右腿脚踝被烧变形。但多年来,他从不抱怨,用手当脚,忍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把日子过得尽可能体面。
去年,他除了租种20亩地烤烟外,还种植了几亩玄参和魔芋,年底收入6万元,达到脱贫退出标准。采访中,不善言谈的刘从喜微笑着说:“这世上比我困难的人多了,虽然我的身体残疾了,但我的思想没有残疾,能爬着致富,就不睡着等靠要!”苦难在他的嘴里被轻描淡写。
2017年,在我市评选的千名“自强标兵”里,刘从喜和其他1000余名依靠自强自立脱贫致富的贫困户站上了领奖台。
“付书记,我申请退出贫困户,这是我的申请书。”7月26日一大早,汉阴县漩涡镇联合村三组刘作银来到村委会办公室,向村里的第一书记付立安主动递交了一份早已准备好的退出贫困户申请书。
采访中,我们得知,联合村虽是汉阴县一个偏远的深度贫困村,但有很多像刘作银一样不甘于贫困的人,他们没有太多言语,但都在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尊、自爱、自立、自强。
修脚行业,过去在很多人看来是“下作”的事情。但紫阳的“修脚大军”不这样认为。在他们看来,修脚除了工作苦点累点脏点,凭双手挣钱,凭劳动致富,这是光荣,这是志气。
2014年开始,紫阳县把免费职业技能培训作为脱贫致富的根本之策,以足疗为重点开展订单免费技能培训,探索出了一条“政府推动+龙头企业+培训基地+贫困户”的技能脱贫模式,已带动安康40万群众稳定脱贫。如今的紫阳修脚品牌,不仅成为紫阳脱贫攻坚典型案例,也成为安康新民风建设生动实例,得到了国务院脱贫攻坚督查组的充分肯定。
走出去挣钱,带回来发展。当年因为口袋空空不得已离乡,如今阅历丰富、资本在手、带着满脑子创意回乡的安康能人已经形成了“归雁群”。他们建园区、建工厂、建企业, 最终造就了安康发展的“归雁经济”。 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安康返乡创业的农民工达到3.7万人。创办经济实体2.5万个,带动当地群众就业10万人以上。
成风化雨、润物无声。正是这种愈炼愈强的“安康志气”,为新民风树起了一面亮眼的旗帜,他们不仅为安康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加了油、鼓了劲,激发了全社会勤劳创业的斗志和热情,也为全市“追赶超越”建设西北生态经济强市提供了巨大精神动力。
2017年7月24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对我市推进新民风建设工作给予了批示肯定。新民风建设示范点旬阳县金寨镇荣获“全国文明村镇”称号,该镇党委书记任景海参加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并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紫阳籍80后企业家郑远元作为全省唯一一个“全国脱贫贡献奖”获得者,得到了国务院扶贫办的表彰……“志智双扶”是安康提倡、安康自觉,源自安康新时期不断创造和刷新的“安康创优精神”的生动背书,这一精神提炼,正在影响着安康更快更好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