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新闻网讯(通讯员 丁关军 贺泽德 马艳)一场整县摘帽的脱贫攻坚战,让镇坪2018年的工作亮人眼目。
这是一段激情燃烧的特殊岁月。镇坪广大干部群众以久久为功的韧劲、背水一战的决心、抓铁有痕的作风,在鏖战贫困的主战场上演绎思干、思进、思发展的新时期镇坪创优精神和脱贫故事。
这是一份舍我其谁的特殊担当。从县级领导到乡村干部,人人种好“责任田”,不脱贫不脱钩。广大党员干部加压奋进,在脱贫一线,当好标杆作好示范,用辛苦指数换来了群众的幸福指数!
三年来,镇坪举全县之力,以推进村级组织、基础设施、产业就业、人居环境、新民风建设、干部作风“六大提升工程” 为主线、以“一村一企一产业”“我在镇坪有块田社会扶贫项目”“健康扶贫三快三早机制”等系列创新做法为抓手,共同汇聚形成“1+N”的“镇坪脱贫模式”, 展开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脱贫“摘帽”、同奔小康的决胜之战。
突出党建引领,实施“村级组织提升工程”
镇坪坚持以“自然国心党旗红、干部群众心连心”的镇坪特色党建品牌为引领,把脱贫攻坚作为检验基层组织凝聚力、战斗力的主战场,创新开展以“六个一”为核心的村级党组织标准化建设,累计配套2400万元为29个村(社区)活动场所进行新建、改造、提档,实现了所有村级阵地标准化建设全覆盖。投入资金6380万元,按照每村110万元的股本资金扶持措施,在全县所有村全部实现集体经济组织、一村一企一产业、互助资金协会“三位一体”全覆盖。通过“三位一体”的扶贫机制,实现了104家市场主体与3110户贫困户缔结了稳定的利益关系,每村年均可支配收益2万元以上,其中先导示范村年收益超过20万元/年。同时不断深化“支部+X+贫困户”模式,创新实施争创“脱贫攻坚红旗村”“标准化建设红旗村”“产业发展红旗村”“美丽村庄红旗村”的“四面红旗”创树活动,每季度各评选5个“红旗村”。
还以推进“双培双带”示范点建设为抓手,通过在政策、人才、培训等方面开展致富助力和带富助力活动,农村党员、农村能人带头发展特色产业项目800多个、创办龙头企业20余个、成立电商平台10余个。全面推行农村党员“三卡”制一体化管理,对党员参加组织生活、履行义务、服务群众和发挥作用进行量化考核,有能力的农村党员已与贫困户结对子1200余对,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传授实用技术、带领发展产业、销售农副产品,有力增强了群众脱贫致富能力。
突出基础先行,实施“基础设施提升工程”
镇坪以“打造全市脱贫攻坚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试点示范县”为目标,2018年共实施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项目370个,各项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项目全部达标,“路网、电网、水网、信息网、医联网”已经覆盖所有贫困群众。
2018年实施交通项目136个,其中通村公路“油返砂”项目65个,处治特坏路段65.2公里,全县公路总里程达到780.3公里,硬化里程622.3公里。农村公路日常养护全面纳入了财政预算和年度目标考核,在全省率先推行农村公路灾毁保险工作,建管并重、养运协调的管养运格局基本形成,“县通二级路、镇通柏油路、村通水泥路、户通连户路、村村通客运”目标全面实现。
全县累计改造10KV高压线路54.67公里、低压线路149.18公里,安装配电变压器64台,高标准完成了全县所有行政村、所有农村居民户的“两个百分之百”目标。
按照“多渠道引水,一个龙头放水”的方式,镇坪整合涉农资金3421.62万元用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全县共建成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116个,铺设输配管道339公里,新修蓄水池116座,全县43个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5659户15749人饮水安全全面达标,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9.73%。
充分发挥互联网在助推脱贫攻坚中的重要作用,累计投资近6000万元,建成各类通讯基站227个,铺设光缆228公里,实现了全县所有村4G网络全覆盖、光纤网络到户、有线电视到户。全县已建成扶贫空间、京东馆、硒有镇坪等镇坪特色农产品网络展览馆, 建成镇级电子商务服务中心7个,村级服务点32个,“硒有镇坪”电商平台年销售额300万元,带动22个贫困村、贫困户户均增收1500元以上。
镇坪还建立了市、县、镇、村四级紧密型医共体,挂牌成立了市中心医院镇坪县分院,市中心医院选派19名专家医师常驻镇坪县医院坐诊,常州市钟楼区卫计系统定点帮扶5家镇卫生院,并派驻专家医师定期帮扶。全面完成43个脱贫村标准化卫生室建设任务。坚持对每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分级签约落实一名免费家庭医生。三年来,县财政资助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加新农合资金350.26万元,实现参合率、参保率和资助率100%,共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住院报销2448.12万元,报销5600人次,住院费用报销比例达到80%以上。全面推行住院“先诊疗后结算”制度,对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的39名大病患者开展集中救治,对1452名慢病患者全部发放慢病症按病种分色管理签约服务,并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患慢性病报销封顶线提高20%,打通了群众高效便捷的就医通道。
突出两业并重,实施“产业就业提升工程”
产业、就业是保障贫困群众稳定脱贫、不返贫的根本,是决胜脱贫攻坚任务的重中之重。镇坪围绕户户有增收产业项目、人人有就业门路的“两业”目标,创新推行“一村一企一产业”脱贫模式,落实“一村一企一产业”、产业到户奖补、集体合作社建设、互助资金协会、渔业养殖、三变改革试点等六类产业项目164个资金总额8859万元,以“支部+X+贫困户”脱贫模式在镇坪的深化拓展为目标,采取“两租”、“两单”、“两股”三种方式,带动引导贫困村、贫困户参与产业建设,形成利益共同体,探索出了一条具有镇坪特色的“一村一企一产业”脱贫模式,实现全县产业脱贫户长中短相结合的产业项目全覆盖、产业扶持措施全覆盖、产业利益带动机制全覆盖、产业技能技术培训全覆盖。在“一村一企一产业”脱贫模式的带动下,全县以普欣药业、振兴药业和安德药业为龙头,累计发展黄连、玄参、白芨、重楼等中药材6.65万亩;以永康公司、江源省级园区为龙头,联合各规模养殖场和专业合作社的产业化示范联合体,累计出栏猪牛羊62.32万头(只)、乌(土)鸡123.5万羽;以全省唯一一个县级农科所为龙头,生产脱毒洋芋瓶苗30万株,原种网棚基地50亩,原种良繁基地1000亩,富硒洋芋播种面积达6.17万亩;以镇坪盛达魔芋加工厂为龙头,发展林下魔芋和魔芋种源基地1.65万亩;以欣陕公司为龙头,组建镇坪茶叶产业化示范联合体,建设高山富硒标准化茶园1.7万亩;以腾展公司为龙头,建成乌鸡专业村6个,带动养殖大户500户;以津元春食品有限公司为龙头,建成中蜂养殖基地300余处,养蜂1.7万箱。全县在产业扶贫领域呈现出布局合理、特色鲜明、企业带动、群众增收、集体经济壮大的良好态势。
镇坪全面开展技能培训、建好信息发布平台和创业就业转移扶持等就业服务工作,2018年有组织输出到江苏地区务工劳动力300余人。通过支持药材、烤烟、茶叶种植和乌鸡、中蜂、生猪养殖等一批特色产业发展,就地就近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300余人。同时重点围绕贫困户集中的移民搬迁安置小区,扶持建设新社区工厂9个,带动贫困劳动力就业200余人,解决搬迁贫困劳动力的后顾之忧。并依靠园区、平镇高速、曙河经济带等项目建设,加大项目建设用工对接,优先使用本县贫困劳动力,全县解决贫困劳动力就业近2000人。每村还开发2-3个公益性岗位,每个岗位每月补贴600元,现已针对贫困劳动力开发使用的公益性岗位441人,解决了“三无”人员、转移困难人员实现家门口就业,让贫困劳动者由“选择性”就业向 “托底化”就业转变。
突出生态宜居,实施“人居环境提升工程”
镇坪把生态宜民作为提升脱贫质量、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的重要抓手,坚持以“中国长寿文化之乡”品牌为依托,以创建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和“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为抓手,大力实施“生态立县”发展战略,扎实开展污染防治攻坚战,有效巩固和提升了县域环境质量。良好的生态环境已经成为镇坪群众脱贫致富的核心竞争力,绿水青山、蓝天白云的良好生态环境,不仅成为了全县大众享有的公共产品,更成为了对外宣传、吸引投资、提高人气的金字招牌。
同时以安居宜居为重点,紧扣中省市易地搬迁脱贫政策落实,把生态建设与广大群众脱贫致富紧密结合起来,大力实施生态移民搬迁工程,把群众从危险地段搬出来,摆脱长期以来“受灾--重建--再受灾--再重建”的恶性循环。目前,全县共累计实施易地扶贫搬迁1643户4997人,其中2016年实施968户2781人,2017年实施403户1291人,2018年实施272户925人,全县贫困户安全住房保障率达到100%。
镇坪致力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了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目前,全县累计发展市级林业园区9个,县级林业园区12个,贫困户发展林业产业741户,直接收入333.9万元。累计发展各类林业经营主体、大户35个,带动贫困户1097户3164人。以飞渡峡国家AAAA级景区和国家水利风景区、腊味小镇为重点的曙河旅游经济示范带建设步伐加快,485户群众实现在飞渡峡景区务工或股份分红,42户群众建成特色民居并开始获得营业收入。全县在贫困人口中聘用生态护林员200名,兑付工资100万元,聘用公益性岗位护河员157名,兑付工资74万元。生态效益补偿涉及1219户贫困户,兑现生态补偿金95.5万元,退耕还林涉及2003户贫困户,兑现补偿金157.5万元。发展生态经济已成为保障全县贫困群众持续增收的重要渠道之一。
突出扶志为本,实施“新民风建设提升工程”
镇坪着力深耕厚植新民风建设,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补齐了贫困群众的精神短板,以全县43个贫困村第一书记为主力,带领脱贫致富能手、老党员、大学生村官巡回在镇、村、组建立政策宣讲小分队和技术服务小分队,通过小组会、院坝课堂、地头讨论等形式,深入开展脱贫攻坚政策宣讲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进一步扭转了部分贫困群众“等、靠、要”思想。
着力打造一牌一墙一长廊,在县内主干道路安装大型宣传牌,各村打造一块新民风内涵墙,在集镇设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长廊,逐户张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民风宣传海报,形成随处可见可读的“新风教材”。深入推进“美丽乡村·文明家园”民风建设“十个一”和十星级文明户等各类创评活动。坚持每季度开展一次“说论亮”道德评议会,大张旗鼓褒扬善行义举、贬斥失德失范,引导群众形成自强自立改善生活的自觉,遵守传统文化的自律。镇坪的“扶志”经验做法已在全省第二次脱贫攻坚扶贫扶志宣传工作推进会上进行了交流发言。
突出担当实干,实施“作风建设提升工程”
脱贫攻坚是一场硬仗,是对各级干部作风建设的一次“大考”。三年来,全县上下持续把“用心抓落实、奋力创一流”“把忠诚融入工作、用业绩构筑尊严”的工作理念、工作标准融入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工作全局,以全县干部作风攻坚促脱贫摘帽,强力推动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实行集团式作战,将全县划分“两大战区”,县委书记和县长分别牵头负责一个战区,每名县级领导至少包抓1个贫困村,每名县级领导每周至少要攻克本镇、本村1个以上的难点问题,形成了党政同责、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全面推行县委常委联镇、县级领导和县级部门联村、干部联户包抓的“三联全覆盖包抓”工作机制,明确10名县委常委联镇指挥、25名县级领导驻村帮扶,落实67个部门组建58支驻村工作队,抽调62名第一书记与单位脱钩驻村开展工作,安排1645名干部结对帮扶6601户贫困户。
创新推行脱贫攻坚工作“三单制”,即月初晒单、月中跟单、月底兑单,每周对重点工作进行梳理,清单式交办,台账销号管理。依托微信快报平台,每天发布各镇、各行业部门、各村“四支队伍”及第一书记脱贫攻坚工作动态,确保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同时在脱贫攻坚领域启动最严格的问责程序,对工作不力、完不成任务、拖了全县后腿的单位、部门和镇村,严格实施“一案六查”,从严追究包联县级领导、各镇一把手、责任部门、驻村队长、第一书记和村支书的责任。同时坚持把脱贫攻坚一线搭建成干事成事舞台,创新出台了《镇坪县脱贫攻坚鼓励激励办法(试行)》,分别设置脱贫攻坚贡献奖、优秀奖、鼓励奖三个奖项,按全县参加脱贫攻坚总干部数的10%、10%、5%比例予以评选,并从三个方面、五种类型分别给予干部职务晋升、精神激励和物质奖励。创新实施了《脱贫攻坚工作实绩档案管理制度》,每季度对参与脱贫攻坚的干部建立《干部实绩档案》和《问题痕迹档案》。2017年以来,从脱贫攻坚一线提拔重用、交流任用干部48名,占提拔重用、交流任用干部总数的80%。仅2018年,就有13名“第一书记”、7名镇党委班子成员、10名包村部门领导、21名帮扶工作队员、49名帮扶干部受到省、市、县表彰。
通过县级的自查自评和市级核查,对标县退出的七项标准,全县2018年计划脱贫的已有2366户5649人全面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目标,43个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发生率下降为1.25%。
涉滩试水,镇坪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攻坚中,用开拓创新的勇气和智慧写就精准脱贫的“1+N”镇坪扶贫模式。走进镇坪,一条条大道四通八达,一幢幢新居掩映在青山绿水间,一片片产业园点缀其中……广袤农村旧貌换新颜,贫困村美丽“蝶变”,一幅全面小康的美好生活画卷在巴山腹地徐徐铺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