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电话:0915-3356512
  •  投稿邮箱:news@akxw.cn
 > 新闻 > 安康 > 头条
农民的“职业范儿”
2019-03-07  来源:

记者 郭飒 杨京保aYv安康新闻网

提起农民,大多数人或许还停留在从前的刻板印象中:面朝黄土背朝天,一滴汗珠摔八瓣。aYv安康新闻网

事实上,新型职业农民的出现已经让“农民”一词成为一种身份的象征,他们不再是只会锄地干活的人,而是有知识懂技术的手艺人,会管理能经营的经理人,有思想、能引领一方群众脱贫致富的带头人。aYv安康新闻网

截至去年底,我市职业农民总量达8169人,按“职称”划分,其中高级132人、中级457人、初级7580人。庞大的职业农民队伍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也许很多人还会问:职业农民有啥不一样?他们每天都做些啥?到底发挥了什么作用?带着这些问题,本报记者采访了几位不同领域的职业农民,听听他们的故事,感受他们的“职业范儿”。aYv安康新闻网

res01_attpic_brief.jpgaYv安康新闻网

(刘瑞红在忠诚园区蔬菜大棚指导农民。 受访者供图)aYv安康新闻网

“菜把式”刘瑞红aYv安康新闻网

一连两个周,刘瑞红都在各种事务中奔波,想见他一面,还真有点难。aYv安康新闻网

忙着给农民搞培训,参加市人代会,还要到西安洽谈业务。多重身份赋予了他更多的责任。aYv安康新闻网

大约三四年前,刘瑞红园区的蔬菜火遍了安康城区。记者曾到过他的园区,那个时候就对他的蔬菜有了印象:品质好、无公害、产量高。时隔几年再看,刘瑞红所经营的忠诚园区不仅形成了现代农业园区运行的“忠诚模式”,有效推进了现代农业的发展,他也成为引领蔬菜产业发展、带领群众致富的领头雁,2017年2月又获得首批全省“十佳职业农民”荣誉称号。作为全省第一批高级职业农民,刘瑞红的确很好地诠释了职业农民的价值。aYv安康新闻网

早些年,距安康中心城区仅5公里的汉滨区建民镇忠诚村,由于缺乏支柱产业,加之交通不便,群众观念落后,被戏称为城边上的“穷窝窝”。2008年,刘瑞红被推选为忠诚村党支部书记。在不断观察与摸索中,他发现,随着安康中心城市的快速发展,原来被称作安康城“菜篮子”的东西二坝逐步被现代化建筑占据,城区市场上的本地菜越来越少,大量从外地运来的菜,口感、新鲜度并不能令人满意,蔬菜的市场空间很大,而自己村里素有种菜兴菜的传统,再加上当时交通的发展,卖菜很方便。aYv安康新闻网

综合大家思路,认真分析了市场需求后,他提议,全村搞蔬菜种植。虽然一开始他的想法并没有得到大家的认可,但最终还是说服了村“两委”班子。要种菜,还要种好菜,所以必须要以技术为支撑。刘瑞红请来了村里种菜的几位“老把式”,还争取到区农业局蔬菜专家指导。与此同时,他积极外出考察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啥季节种啥菜,啥时候下种,市场行情咋样,用什么农家肥,肥料从哪来等等,都有了清晰的思路。aYv安康新闻网

短短几年,忠诚园区的蔬菜火了,忠诚村的人富了,这个曾经差点被遗忘在汉江对岸的村一跃成为全市赫赫有名的蔬菜专业村,成为安康市目前最具规模的标准化设施蔬菜生产基地。截至目前,全村有200余人从事蔬菜生产经营,个别农户年纯收入达到了20万元以上。aYv安康新闻网

放眼忠诚村,已建成蔬菜钢架大棚1000亩、连栋育苗温室4000平方米、日光育苗温室4000平方米、生猪养殖标准化圈舍4000平方米。黄瓜、茄子、西红柿、辣椒、苦瓜、冬瓜、圣母果、黄瓜、豇豆、四季豆、西葫芦、大白菜等20多个品种的蔬菜一应俱全。忠诚村旁,天瑞塬蔬菜贮藏加工配送中心,700吨的蔬菜保险贮藏库、1200平方米的加工包装车间,货进货出,车水马龙。城区里,42处蔬菜直销店,店内人来人往,络绎不绝。aYv安康新闻网

刘瑞红也成了大忙人。为了帮助更多的农民掌握技术,2014年,他的公司投入了150万元修建职业农民教学培训中心,不仅探索了一套适合农民学习的课程,还把实践课搬到田间地头,一次可培训100余人。作为职业农民的领头人,刘瑞红还被推选为安康市新型职业农民协会会长,在这个组织,又遇到了更多和自己有同样理想的农民朋友,服务会员、带动会员发展便是他义不容辞的责任。他说:“我是省上培养出来的第一批职业农民,我尝到了培训学习带来的甜头,就想让更多的农民都能学到知识。”aYv安康新闻网

安康市第四届人大代表、忠诚村支部书记、安康市新型职业农民协会会长,抛开这些身份,刘瑞红更愿意把自己叫农民。他说:“农业是基础产业,我们不能忘了本。现代农业跟以前不一样,需要一批懂农业知识,会操作农业机械,会利用物联网进行销售,懂得经营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我相信,将来农民会是一份体面的职业。”aYv安康新闻网

 aYv安康新闻网

res05_attpic_brief.jpgaYv安康新闻网

(黄金章在魔芋试验田讲授种植技术。郭飒 摄)aYv安康新闻网

“发明家”黄金章aYv安康新闻网

种了十多年魔芋,搞了18项跟魔芋有关的发明,其中14项由个人独立完成。1项已经授权专利,即将公示,10项正在申请专利,3项正在受理。对于57岁的黄金章来说,爱学习、爱钻研、爱折腾就是他给自己贴的标签。aYv安康新闻网

黄金章是汉阴县平梁镇的高级职业农民,在观音河镇拥有一个300亩的魔芋种植园区,在平梁镇有20亩魔芋试验基地,更重要的是,他拥有一套自己摸索出来的种植技术。“种魔芋,一定要按照生长周期种植,按照生长规律管理,遵循‘冬眠冬种、春芽春套、夏苗夏防、秋长秋追肥’。就跟人一样,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成长需求,不能违背它,否则肯定会失败。”在黄金章的理念中,尊重自然规律,原生态种植就是最关键的技术。aYv安康新闻网

种魔芋,黄金章也是半路出家。2006年,在广东做生意的黄金章因一场事故损失了大量资产,因此回到家乡,准备重新开始。“当时就看上了魔芋的经济效益高,能赚钱。”黄金章坦言,“魔芋在我们安康属于房前屋后都有的作物,但是在其他地区并不常见,甚至很多人都不认识。可我们的魔芋产业还是没有云南那边发展快,我就想在魔芋产业上拼一下。”aYv安康新闻网

最初几年,他也只是三亩五亩地尝试,效果一直不理想。直到2010年,黄金章意识到问题所在:要研究一套适合陕南低海拔地区的魔芋种植技术。有了目标,黄金章干劲也更加足了。一遍一遍做试验,不厌其烦地寻找方法,长途跋涉去云南请教专家、学习技术,几年时间,他便摸索出了自己的套路。“低海拔大田种植技术”这项专利也在今年被成功授权,即将公示。aYv安康新闻网

除了种植技术上的进步,黄金章还在转变魔芋收割方式上有了突破。“在一些山区,魔芋产业投入的人工成本往往大于魔芋本身的价值,造成了收益的减少。”黄金章表示,他一直想改变这种方式,一次机缘巧合,他萌生出了制造一台履带式魔芋收割机的想法,并得到支持与肯定,“这本来也可以申请专利,不过我把它送给了一所大学,只要能帮助农民就行。”后来,他又发明了魔芋种芋贮藏晾晒车,这也是他正在申请的10项专利之一。谈起他的这些发明,黄金章说这也要得益于他曾经当过几年的数学和物理老师,凭借着当年的一点知识储备和后来的实践经验,帮助他实现了很多想法。aYv安康新闻网

让黄金章最得意的,其实并不是这些发明。黄金章目前是全市职业农民产业扶贫魔芋技术服务指导员,经常被邀请参加讲座。“毫不夸张地讲,我现在每次授课,都是座无虚席,中途更是没有人离场呢!”黄金章说,“农民都喜欢听我讲课,因为我讲得接地气,具有实操性,大家很容易接受!”他现在不仅在全市魔芋圈小有名气,在云南更是有不少“粉丝”,他的课程被制作成视频在云南一家网站播放,他还受邀参加微信群授课。“第一节课参与的会员只有100多人,但是到第三节课的时候已经有800多人了。”第三次微信授课也给他带来了近万元的收益。其实,他私下也常常无偿为有需要的农民提供技术指导,有时候半夜收到农民的咨询信息,他都会一一解答。aYv安康新闻网

魔芋技术专家、讲师、发明家,黄金章的身份不止于此。作为省、市职业农民协会副会长,汉阴县职业农民协会会长,他还要兼顾协会的工作。去年他还担任了一次活动策划师,为全市首届农民丰收节策划了一次职业农民趣味运动会。aYv安康新闻网

“一天24小时,我恨不得有25个小时来工作呀!”黄金章开玩笑说,“我现在就想去考个驾照,免得我一把年纪还天天骑着摩托车风里来雨里去,只可惜没时间啊!”aYv安康新闻网

黄金章做事情一根筋,像个老顽童。有一次他为了证明魔芋的抗药性,硬生生用药把魔芋苗“打死”。因为不会用电脑打字,他就把自己的技术和经验用笔一个字一个字地写下来,准备将来出本书,家里的手稿已经堆了好几摞。如今的黄金章年收入非常可观,他说自己没存下一分钱,因为赚的钱又重新投资搞试验了。aYv安康新闻网

“我们做农业的不能‘套’农业,为什么很多人做不起来?因为他的心思压根就没往这上面放!职业是什么?就是用一生来经营的事业。”黄金章说,“职业农民更是如此,要爱农民,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能带动,用一生来研究这个产业,把产业做强做大。”aYv安康新闻网

 aYv安康新闻网

res11_attpic_brief.jpgaYv安康新闻网

(黄瑞见、黄安宁父子在大棚查看草莓的长势。 郭飒 摄)aYv安康新闻网

“父子兵”黄瑞见、黄安宁aYv安康新闻网

“烂掉的草莓一定要及时摘除,不然就影响其他草莓了。”刚刚从安康城区送货回来的黄安宁顾不上歇气,又去大棚里嘱咐工人。他的父亲黄瑞见也没闲着,正在招呼来园子采摘草莓的客人。aYv安康新闻网

“多亏了儿子帮忙啊,我们这园子才越来越红火!”黄瑞见说起儿子,满是骄傲,“他现在一天要送三四趟货,忙得很呢!”据黄瑞见介绍,他们的草莓园区目前是安康城区规模最大的,市面上出售的多数草莓都来自他们家,个头大、口感好、品种多、无公害,就是他给自家草莓的定义。aYv安康新闻网

2015年,黄瑞见在自己的老家恒口示范区黄营村流转了80多亩土地,种植西瓜。因为自己前些年一直跟浙江人合作种西瓜,掌握了一些技术,因此园区发展得也算不错。第二年,在外打工的儿子黄安宁也回到家乡,跟着父亲一起创业。aYv安康新闻网

“身边也有很多人开玩笑,说我在外面好吃好玩不去,非要天天守在这黄土地当农民。我从小就是在山里长大的,对这片土地有感情。”黄安宁这样说。他一回来,就给父亲提出了问题:西瓜一年只有3个月的果实期,效益并不是太高,应该再种点其他作物作为补充。想要发展,就要根据作物的生长周期,保证一年四季都有效益。这就是黄安宁最初的想法。多方考察,不断请教,黄安宁把目标锁定在草莓上。“草莓每年从12月到次年5月都是挂果期,经济效益更高。”他的想法也得到了黄瑞见的认可,于是父子俩一边继续流转土地,一边外出学习草莓的栽植技术。aYv安康新闻网

黄安宁选择到安徽省合肥市长丰县进行学习,这里是国家无公害草莓生产示范基地。“要做就要做最好的。”虽然是90后,但黄安宁的思想成熟,目标坚定,学成后,他将第一批草莓苗带回了自家的园区,开始种植草莓之路。“草莓是个娇气的作物,种植的每个环节都不能马虎,不然就很难挂果。”黄安宁一边凭借在长丰学到的技术,一边又继续在网上学习,第一年,就达到了预期的收益。aYv安康新闻网

“目前我们种植的草莓有30亩、50个大棚,而今年也是我们产量最高、品质最好的一年。”黄瑞见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今年的草莓也开始往县上销售了,这几天平利县一个水果超市每天都要来园子里拉草莓,一次都是300多斤呢!”aYv安康新闻网

据黄瑞见介绍,草莓品质的好坏,决定性因素就是苗子。因此育苗技术很关键。近两年,他们把育苗作为重点。“以前都是从安徽买的苗,运输成本高,也容易损坏,现在自己育苗,不仅节省成本,还能提高经济效益。”黄瑞见说,今年武汉一个园区提前在他们这里预定了20万株草莓苗,他们的育苗范围也在不断扩大。aYv安康新闻网

当然,草莓和西瓜仅仅是黄营果蔬种植现代农业园区的一部分。目前园区面积200多亩,还引进了无花果、大樱桃等瓜果,加上园区本身就有的莲藕、西瓜,实现了黄安宁最初的目标:四季皆有果。园区不仅给他们父子带来了收获,也让附近的村民实现了增收。目前园区固定用工十多人,农忙的时候可达到50余人,园区的工人每年收入有2到3万元。aYv安康新闻网

“周末天气好的时候来我们园子的人可多了,我们的草莓采摘一斤30元,组团来还可以享受折扣,如果发个朋友圈还有更多的优惠!”黄安宁说,“目前我们的草莓基本都是供应城区各大超市、市场,将来我还准备采取线上销售的模式,把我们的草莓销往全国各地!”aYv安康新闻网

“现在搞农业跟以前不一样了,要讲科学、讲管理、还要讲销售。”黄瑞见表示,年轻人思维活跃,能创新,但是能踏踏实实搞农业的就太少了。他希望多一些年轻力量加入到职业农民队伍中来,带动更多人把传统农耕方式转变为现代农业方式,让土地发挥更大的作用,让农民创造更大的价值。aYv安康新闻网

(责编:张世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