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世虎
“新茶,刚刚采制的新茶……”
扛着沉甸甸的口袋,穿梭在大街小巷,挨家挨户地叫卖,正在推销茶叶的是紫阳县蒿坪镇全兴村第一书记詹世弟。
这不,前两天他还带着新茶来到了安康。“来这儿没卖出去几斤。” 詹世弟坦言,“在安康城区两次的销售并不好。”
“但我还是要想办法,村里的老百姓正在等着钱呢。”为了全兴村的茶叶“梦工厂”,为了全兴村的茶叶工厂梦,詹世弟绞尽脑汁地推介自己的茶叶。
放弃在紫阳县政府办公室的“安稳日子”,2017年3月份,詹世弟来到紫阳县蒿坪镇全兴村当起了第一书记。
“来之前对这个村不了解,来之后很震撼,村上一无所有,是蒿坪镇上最差的一个村。” 詹世弟说,全村430多户老百姓,刚来的时候有300来户都是贫困户,现在还有200多户未脱贫。
全兴村山那边就是城关镇和平村,茶产业发展得风生水起,和平茶厂还是县里的龙头企业。而全兴村全村有一千多亩茶园……需要做点事,需要给这儿的老百姓干一点实在的事。
“我们村的茶叶品质很好,但制作技术跟不上。村民们大部分都是翻山越岭,走两三个小时的路,把茶叶卖到了和平茶厂,很不方便。”詹世弟来这想干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在村里建茶厂,解决村上的困难,增加老百姓的收入。
两年多的时间以来,在詹世弟的带领下,村里建起了安置点,修通了水泥路。老百姓看到了希望,很多年轻人都回来创业。养猪场办起来了,中药材和果园也兴建起来了,村里的面貌有了很大变化。
“要是再能把村里这一千多亩茶园盘活,建个茶厂,那今年村上摘掉‘穷帽子’就更有希望了。” 詹世弟心里盘算着。
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困难重重。这里条件差,交通不方便。亲戚朋友都劝说他算了吧。“不能算了,必须要赶在今年新茶上市之前,把厂子建起来。”
场地好选,设备怎么解决?山上老党员陈忠全有自己简易的机器设备,而且还懂技术。詹世弟抱着试试的态度,让老党员把机械设备入股,并让他亲自指导,按照成品茶委托加工的形式加工。老党员信得过詹世弟,厂子算是建起来了。
启动资金从哪里来?虽然村上集体经济已经发展起来,但在市场面前,要快速的周转资金并不容易。时间不等人,新茶不等人。詹世弟先找到一浙商老板请求投入,结果并没成功。
这事一定要干成。詹世弟自己先掏出一万元钱作为启动资金。并把村干部召集起来说:“你们要是相信我的能力,大家就凑钱把这事干起来。你们要是不相信,就算是我借大家的。”这两年村里的变化大家都看在眼里,就这样, 5万元的鲜茶收购启动资金凑齐了。
3月25日,全兴村集体经济股份主体经营的茶厂开机运行,26日清晨,全兴村的成品茶新鲜出炉。制茶期间,和平茶厂制茶专家曾朝和曾多次亲临,亲手教导,全兴村的茶叶品质得到了很好的保障。
茶叶生产出来,但销路却成了问题。无奈之下,詹世弟自己骑着摩托车,把茶叶拉到县城,每家每户茶叶店推销,并且带到安康尝试售卖。但这也不是长久之计,每天茶厂有七八十斤的产量,这种销售能力很有限。
当初,要建茶厂本身意见就不统一,是自己执意要搞这个事。若是把茶叶再带回去,全兴村的“茶厂梦” 就有可能从此破灭,自己无脸再见乡亲父老。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来到自己的工作单位县政府办找同事们帮忙,大家踊跃购买;他找到紫阳“电商大家”林红梅,请她帮忙出谋划策;他联系到政府机关单位的会议用茶;他的举动引起了媒体记者的关注;他的做法得到县镇领导支持鼓励。全兴村的茶叶产销终于打通了一条通道。
“我们现在收购鲜叶有十七八万元,售卖的干茶已有十六万元多,库存还有不到100来斤的干茶了。” 詹世弟自信满满,他们收购老百姓的茶叶比市场价都要高一点,并且当日结清现金。
“来这儿当第一书记,就是想为老百姓干一点实实在在的事情。茶厂兴建得到各方的鼎力相助,这让我们信心十足,让我们更加坚定了为民增收办好茶厂的信心,这些也成为我在脱贫攻坚一线工作战斗的力量。” 詹世弟诚恳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