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电话:0915-3356512
  •  投稿邮箱:news@akxw.cn
 > 新闻 > 国内
中国“非转农”现象渐火 多在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
2014-08-27  来源:半月谈
7Nd安康新闻网

与发达国家“逆城市化”的异同7Nd安康新闻网

发达国家“逆城市化”其实是城乡均衡发展的结果,我国上述现象的出现与此既有相似之处,也有区别。以美国为例,其郊区或者农村的公共服务与大都市基本等同,但却能够较便宜地拥有宽敞的住房、便捷的交通和空气质量高的环境,对中产阶级吸引力很大。大量的中产阶级外迁就形成了逆城市化现象。7Nd安康新闻网

美国有6000多所大学,在大都市的很少,大都集中在小镇上,形成富有特色的大学镇。美国不少企业也愿意把总部设置在小镇上,形成公司镇。在这种格局下,人口、就业机会和资源就从城市向农村流动,形成了发达国家的“逆城市化”现象。在大学镇与公司镇,由于只有具备一定知识技能的人才能够在这里就业,相反大城市则能够提供更多低技能的基础性工作,于是出现穷人往大都市跑,富人到乡村工作的人才逆流动。7Nd安康新闻网

“逆城市化”的说法来源于发达国家城市化后期的一个阶段,因此,用“逆城市化”来描述目前国内出现的“非转农”等现象并不准确。两者相比较,我国的“非转农”与发达国家的“逆城市化”有相似之处,但也有一定区别。相似之处在于,两者的前提都是较小的城乡差距。差别在于发达国家的“逆城市化”是城市化后期大城市病驱动下的资源逆向流动,而我国还远没到这个阶段,“非转农”还是少数,大量农民仍愿进城,只是不愿转户罢了。7Nd安康新闻网

对我国城镇化之路的启发和思考7Nd安康新闻网

我国城镇化还在快速推进,“非转农”“进城不转户”等现象给当前的城镇化之路敲响了警钟,也暗含了一些启示。未来的城镇化之路,必须正视存在的问题,以农民的利益为前提,突破各种制度障碍,才能够实现良好的城乡互动,实现健康稳定的城镇化。7Nd安康新闻网

第一,应当继续持久地推动就近城镇化进程。我们认为,目前局部地区出现的“非转农”更多呈现出就近城镇化的特征,是城镇化的一种特殊形式。农民可以离土不离乡、就业不离家、进厂不进城,并且在教育、医疗、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享受与城镇居民同质的服务,实现就地市民化、就近城镇化。7Nd安康新闻网

以往认为的城市化就是要将农村居民都转移到城市生活工作,这是一种比较狭义的观点。在这种观念指导下的城市化,往往会造成城市超荷负载,形成大城市病,带来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我们需要改变对城市化的这种认识,并且在政策上为就地城镇化创造条件。7Nd安康新闻网

我国长三角和珠三角等地区,通过发展农村工业和集体经济,经济实力迅速增强,有就地城镇化的基础。实际上,就地城镇化是城镇化的理想形式之一,能够在不增加中心城市环境压力、人口压力、财政压力等基础上,改善农村居民的生产和生活水平,农村居民也不会因为生活环境改变而产生疏离感,有利于从根本上提高城镇化的稳定性。7Nd安康新闻网

第二,破除户籍制度羁绊,大力发展并完善城乡社会保险制度,坚决保障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和集体收益权,解除农民的后顾之忧。与此同时,改变资源按行政级别和权力配置的问题,促进资源在地区间的合理配置,进一步推进大都市圈外围中小城镇的建设,引导资源向小城镇转移,增强小城镇的经济实力,让小城镇能够留住人,实现就地城镇化。(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 郑风田 普蓂喆)7Nd安康新闻网

7Nd安康新闻网
 7Nd安康新闻网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责编:李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