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赵明波 曾德强 余代根 巍巍秦巴山,悠悠汉江水。大自然赋予安康良好的生态,这既是城市名片,更是后发优势。
在国家对陕西安康“限制开发的重点生态功能区、国家秦巴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核心水源区”三大战略定位下,如何“让城乡因环境而美、让群众因生态而富”是摆在市委、市政府面前的重要课题,也是全市人民群众关注的焦点热点。
2013年11月,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工作研讨会在安康召开;2014年4月,在国家发改委、国家环保部把安康确定为“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市”后,市委召开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工作动员会,下发了《关于扎实开展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工作的意见》;今年4月,安康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方案获批,试点示范工作正式进入实质推动阶段,市人大常委会顺势作为,介入监督。
调查调研覆盖四大体系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市人大常委会把调查研究作为实施监督的前期基础性工作,组织机关全体干部认真学习市委《意见》、市委书记郭青在试点示范工作动员会上的讲话精神和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的相关知识,并进行深入讨论。4月30日,市人大常委会召开视察调研动员会,邀请市发改委有关负责同志就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工作作专题辅导讲座,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任崔光华作动员讲话。
为全面了解试点示范工作进展情况,5月11日至20日,市人大常委会组织4个专题调研组,分别由副主任马孝芳、胡凯庆、廖贤平、袁子顺担任组长,整合机关干部力量,邀请有关专家参加,围绕市委《意见》确定的生态安全、循环产业、新型城镇化、生态环境监管体系建设4项重点任务,深入到8个县区,以及高新区、恒口示范区、瀛湖旅游区和相关重点镇、社区、工业园区、农业园区、村组等地进行实地调研,形成专项调研报告。6月4日,崔光华主持召开主任会议,在听取各调研组工作汇报后深刻地指出:“保护环境和水源,不只是为了一江清水供北京,更是安康人民安身立命的基础,如果把这个基础动摇了、破坏了,我们就是罪人!”会议决定,由各调研组按照讨论意见对专项调研报告认真修改,作为市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文件印制成册。
视察考察跨越两个省份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汉江下游的湖北是怎么做的?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带着这些问题,5月26日至27日,崔光华、马涛带领部分市人大代表,深入到旬阳、白河两县对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工作情况进行视察,并赴湖北十堰和丹江口市学习考察。通过视察考察,进一步掌握了我市试点示范工作的薄弱点,明确了人大监督工作的重点和着力点。
视察组在深入视察考察的基础上,形成了视察报告,直截了当地指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改进意见建议:争取中、省政策支持,解决垃圾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遗留问题;加大人口集聚区、城乡结合部和沿江沿路植树造林力度,提升绿化造林质量;着力抓好“飞地经济”园区建设中的土地、融资、招商、管理、人才等问题,提高土地生产效率;严格执行《城市规划法》,维护城镇建设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推进农业人口就近就地城镇化,建立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继续坚持“河长制”管理方式,建立环境卫生巡查机制,着力解决河道乱倒垃圾和污水直排问题;加强环境监测专业队伍建设,提高大气、土壤、水质检测能力……这些建议意见,来自基层,来自实践,传达了民声,反映了民意,集中了民智。
审议决议聚焦六项任务
推动工作是人大监督的根本目的。市人大常委会把视察调研、听取审议专项工作报告和依法作出决议有机结合起来,切实增强监督效能。6月18日至19日,市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副市长赵俊民代表市政府所作的《关于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工作情况的报告》,会议经过审议,依法作出了《关于推进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工作的决议》,从而进一步把市委的决策部署转化为全市人民的共同意志和自觉行动。《决议》从提高思想认识、抓好生态安全、推进循环产业、加快新型城镇化、加强监管体系建设、强化人大监督六个方面,提出了既有思想高度和宏观性、前瞻性,又具有较强针对性、操作性的意见和要求。明确要求各级政府应当每年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人大常委会报告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工作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对发生的重大生态环境事件,应当及时向本级人大常委会报告。
市人大常委会强有力的监督得到了市委的大力支持和充分肯定。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郭青在市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结束时的讲话中说:“围绕试点示范工作开展监督,充分体现了市人大常委会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政治自觉和抓大事、议大事的使命担当。”他要求“对在视察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市政府及相关部门要认真研究对策,逐项落实措施,并向市人大常委会作出报告。”
6月25日,《安康日报》全文刊发了市人大常委会作出的决议,政府、企业、群众保护生态的责任公布于众。监督正未有穷期,市人大常委会将为守护青山绿水和推进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继续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