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高德铭 张会军 许兵 六月,走进石泉,浓厚的学法氛围扑面而来,“学习党纪国法、树立规矩意识”主题教育活动正在如火如荼开展,“中国梦·劳动美——加快法治石泉建设”法律知识竞赛活动也正在有序进行……
法治建设,根在基层。近年来,石泉县创新“六五”普法工作、扎实推进依法治县,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也促使该县在全市目标责任考核中实现了“创先争优三连冠”目标。
服务群众:走村入户调纠纷
前不久,中池镇司法所的干部在一次走访中了解到,五坪村有个年过七旬的老母亲,育有四子一女都已成家,但她因性格原因与子女不合,造成无人赡养的事实。司法所就联合派出所、法庭以及村民调解委的工作人员先分头做子女的工作,然后又把老人的亲戚、邻居召集在一起,现场进行调解。经过多次上门讲解有关法律法规,并辅以亲情教育,最终妥善处理了这起纠纷,使这位老母亲老有所养,老人十分感激。
近年来,石泉县在建立“县镇村组”四级人民调解网络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人民调解、司法调解和行政调解“三调联动”工作机制以及人民调解与法律援助衔接机制,切实构建起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体系,基本实现了调解网络全覆盖,努力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目前在全县建立起调解组织187个,聘请人民调解员1165名。同时还采用以会代训、分片培训、专题培训及实地指导等方式,不断提高人民调解组织的素质和能力,共调解民间纠纷5500多起,有效减少了上访和犯罪事件的发生,牢牢筑起了社会和谐稳定的第一道防线。
池河镇火电厂建设是全省重点项目。如此重大的工程自然涉及到老百姓拆迁安置等问题,对政府来说,这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去年在拆迁安置过程中,有些村民一直未与当地政府达成拆迁协议。这时候,法律援助服务工作者就多次上门与村民沟通,以拉家常的方式耐心讲解相关法律、政策等,村民也渐渐地理解了政府的拆迁行为,最终一一达成协议,既保证了项目顺利实施,也避免了冲突的发生。
该县充分发挥法律援助作用,在依法保障推进项目经济是改变村级面貌的根本手段。
在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上,该县把好两大关口。在选人标准上,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突出“三有三带”要求,坚持“五选八不选”条件,既选好人又选能人;在选人渠道上,把复转军人、乡村医生教师、高校毕业生、退休干部纳入视野,突出致富带头人、产业协会负责人、返乡创业成功人员、大学生村官,确保政治可靠有能力又有阅历的人进入村“两委”班子,提高整体履职水平。
在优化村“两委”班子结构上,该县积极推行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和村“两委”成员“双向进入、交叉任职”。每个镇至少有1个“一肩挑”的村,有1名女支书或女村主任。45周岁以下和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村“两委”成员分别达到60%和50%以上,为村“两委”班子注入“新鲜血液”,全面调整补充优化村干部队伍。
目前,该县125个村和11个社区新产生的136名支部书记中,平均年龄48岁,大专及以上学历14人;513名支委成员中,35岁以下78人,高中及中技以上学历207人。年龄结构、文化水平、服务能力均同比提升。
换出战斗力,带来新面貌
城关镇六口村支书张晓丽,以满票当选。刚上任,张晓丽就推行支委委员坐班接待制,化解群众纠纷。“我屋后污水横流多年,我给张支书说了一次就解决了,能办事。”说起新班子战斗力,村民江光兵心服口服,连竖大拇指。
村“两委”换届后,新旧接替带来种种不便,尤其是“两委”委员对政策不熟悉,缺乏工作经验,是普遍面临的难题。如何让新班子提高服务群众能力?该县首开“培训”良方,对症解决所有村干部困惑。对村(社区)支部书记、村(居)委会主任、部分两委委员及女委员分别进行封闭轮训,同时指导镇级督导培训、村级上门宣讲,采取专家学者讲、产业基地学、网络平台传等方式进行专题培训。“学到了很多理论政策,能够很快进入角色。”参加了培训的张晓丽说到。
为提高班子战斗力,该县开展“寻找先进典型”活动,12个镇踊跃推荐产业、创业、家业中表现突出的支委委员,通过用身边人身边事,为群众树标立杆,营造干事创业氛围。并由支委委员或村委委员牵头,成立“红白理事会”、“水源管理协会”、“村级道路维护管理协会”等自治组织,协同解决事关群众利益的事项。出台针对村“两委”委员的奖补政策,确定奖补项目10余种,提高工作积极性。
“换成新班子,告别老样子。”这是很多群众的期望。为促使新班子改变村级面貌,该县实施支委委员包组联户制,延伸党员和干部“多见面常联系”机制到村,明确每名支委委员包组联户工作内容。实施分工负责制,将村级事务划分为防疫防汛防火防蜂、环境卫生整治、矛盾纠纷调解、产业发展四方面,由村“两委”委员分工负责包抓。并实施党员“创业建功”行动,要求支委委员争创行业先锋,做好模范带头作用。
选对一个人,带好一班人,富裕一村人。在各村支部书记带动下,该县村“两委”委员积极性明显提高,逐渐从“配角”走向“主角”。“现在村‘两委’班子战斗力日益增强,调解纠纷、处理村务、引领发展能力有目共睹。”滔河镇党委书记周春栋说。
换出新风气,催生新干劲
“现在村上没有一户上访户,连几个老访户都种起山药,群众干劲足的很。”谈起换届后带来的变化,滔河镇葵花村支书易定才满脸笑容。而此前,葵花村每年都有好几户群众到镇到县上访。旧貌换新颜,让易定才信心满怀。
新变化的形成,得力于良好的换届环境。该县定期组织学习换届工作纪律,推行镇党委书记与候选人在选举前个别约谈或集体谈话措施,建立选举重大问题报告、重要信息报送、情况通报制度。同时,各镇对换届村采取一村一策的方式指导督促,全县确定5个难点村安排镇党委书记坐阵指挥,县委指导组督导,确保了换届风清气正。
千锤百炼,方出好钢。依法按序选举出的新班子,促使各个委员之间更加团结。“心齐则万事达,我们通过电话测评、匿名走访、网络征集三种方式了解,发现125个村和11个社区‘两委’班子都很团结,凝成一股绳干事创业的劲头格外足。”岚皋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唐晓林介绍。
换届换出新风气,该县村“两委”班子作风明显转变。“我们村‘两委’班子人员,没有赌博的,没有迷信的,没有酗酒的,现在的风气比以前好多了。”和平村李道勇说。跟和平村一样,该县其它村“两委”班子,自觉落实接待规定、财经纪律、党员规范等事项。并优化村级便民服务室,主动上门了解群众困难,向群众提供暖心服务。
新班子成员的履职,实现农村产业大变样。一部分农村致富带头人进入村“两委”,凭着自身优势模范带头,带动其他群众发展烤烟、山药、养羊等特色产业。据统计,该县换届后比换届前农场主增加12%,林场主增加9%,特色种养农户增加18%,农村产业呈现百花齐放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