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研三学生王智对记者说,近期接连发生的医患恶性事件虽然不会改变他的从医志向,但是会让自己日后在面对患者时产生戒备心理。
王智:本来是想着尽力帮助患者治好,但是现在就会有戒备心。太累了或者面对太多,会觉得付出这么多不值得。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医改政策研究专家李玲指出,如果不改变风险高、待遇低、职业尊严缺失这几大问题,医生的流失情况将更加严重。
李玲:从医其实是一个很崇高的职业,我们把这个职业现在变成了一个很羞辱的职业,得不到体面的工资,得被迫地拿回扣、拿红包,得不到患者的信任,他得不到人生的价值,风险又很高,治病救人,但是我们现在对这个职业没有一个合理的培养、使用和待遇的规划。这个很不正常,全世界都是医学院的学生是顶级人才,像我们是北大考不上的去医学院,这个肯定不正常。
广东卫计委副主任廖新波指出,医生职业的困境已经不止体现在毕业生就业转向和从业人员流失上,还延伸到医学院校的招生上。
廖新波:大院校的还是可以招得满,但是内勤部一定是没有钱招,对于一些中小院校就已经存在着问题了,还是招不满。
尽管如此,我国的医学专业一直在扩招,需方和供方已形成脱节。
廖新波:这也是我们培养盲目招生有关,因为这个招生制度决定影响着医生将来的就业,在国外是有计划的,这种计划除了国家的计划,还有一个行业计划。
每年60万医科毕业生,50多万人在流失。而与此同时,大量的基层医院急缺人才。廖新波指出,改变这种现状,不能光靠鼓励,更要靠吸引力。
廖新波:鼓励是一种精神的,吸引人待遇、保障等,吸引人们才会下到基层去,因为在基层确确实实并不是没用武之地,而是没有用武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