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张维实习生常垭煊)国家防总工作组在黄委水调局相关领导的带领下,近日到我省检查指导当前抗旱工作。工作组先后深入东雷抽黄灌区检查了抽黄引水及抗旱灌溉现场,走访了蒲城县桥陵镇临时饮水困难群众,查看了沋河水库蓄水情况,听取了我省当前旱情和抗旱工作情况汇报。
工作组对我省当前抗旱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并要求,当前旱情还在持续发展,抗旱形势更加严峻。一要高度重视当前抗旱工作,牢固树立“抗大旱、抗长旱”思想,科学分析降雨及来水情况,提早研判干旱对今冬明春带来的不利影响;二要保障城乡居民用水。始终把保障群众饮水安全放在首要位置,通过增建临时水源工程、启用自备水源措施,发挥抗旱服务队拉水送水服务作用,千方百计确保群众生活用水安全;三要强化抗旱应对措施。从人员、经费、设备等方面,全面加强抗旱工作;四要加强水源管理。要强化节水意识,用好宝贵的水资源;五要认真研究解决抗旱存在的问题。
我省累计抗旱夏灌970万亩次
本报讯 (王剑记者张维实习生常垭煊)记者昨日获悉,面对当前严重伏旱,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省各级水利部门充分发挥各类水利设施抗旱主力军作用,截至8月4日,全省共开动机电井8.1万眼、泵站1207处,投入抗旱设备17.86万台(套),抗旱夏灌面积达970万亩次。据省防总最新会商,8月上旬以前我省有一次降雨过程,但关中、陕南降雨量偏少,旱情仍将持续。
西安市农村供水秩序正常
本报讯 (记者文锦通讯员代建超)今年以来,西安市遭遇到了37年来最严重的旱情,持续高温少雨,降雨量较往年同期减少65%以上,旱情发展迅速,西安上下全力应对当前旱情,开动一切水利设施灌溉。截至8月4日,西安已投入人力62万人,机电井3.1万眼,抽水泵站99座,投入资金1500万元,灌溉作物面积192.1万亩,农村供水秩序正常。
西安市财政下达3300万元抗旱资金
本报讯 (记者王嘉实习生王一凡)记者昨天从西安市财政局获悉,为了保证抗旱工作顺利开展,西安市财政近日下达各区县抗旱资金3300万元,主要用于抗旱水源工程、节水灌溉工程、灌溉渠系工程、抗旱设备物资购置、抗旱应急设施建设等。同时,预留1000万元抗旱机动资金,根据旱情需要随时安排下达。下一步,市财政将督促各区县财政部门将支农水利资金优先用于保障抗旱工作,并按照特事特办原则尽快确定项目、拨付资金。
西安城市供水近期紧张远期无忧
本报讯 (记者文锦通讯员代建超)记者近日从西安市防汛抗旱指挥部了解到,西安黑河供水系统峰值供水量最大达149.67万m3 /d, 单日供水量140万m3 /d的天数已超过16天, 近期供水压力较大。但在西安市水务部门的科学规划、合理调度下,远期供水无忧。
发现身边用水浪费现象请举报
本报讯 (王剑记者张维实习生常垭煊)为了降低用水需求、减少供水压力,省节水办呼吁广大居民从我做起,强化节水意识,节约点滴,抵制浪费;自觉减少洗车、高档洗浴、水上娱乐等高耗水活动;公共用水提倡使用节水产品、杜绝跑冒滴漏;监督规范用水行为、举报身边用水浪费现象。监督举报信箱: jsbshx@126.com。
杨凌专家赴多地指导抗旱
本报杨凌讯(靳军记者李杰)记者昨天从杨凌示范区了解到,持续高温酷暑,不断发展的旱情牵动着杨凌农业专家的心,从8月2日开始,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组织中国旱区节水农业研究院、农学院、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的专家分成3个调研组,奔赴陕西关中、河南、甘肃、宁夏、内蒙等地实地调查受旱情况,指导抗旱减灾工作。
渭南节水灌溉抗旱保收
本报渭南讯(记者杨晶)连日气温高居不下,各地出现不同程度的干旱情况,渭南市140多万亩农田在烈日的“蒸烤”下也摇摇欲坠,其中20多万亩农田旱情较为严重,部分地区出现灌溉水源短缺的问题。针对这种状况,渭南市多个县、市、区采取喷灌、滴管等高效节水的方式进行灌溉,以缓解当前旱情。从今年开始,渭南市还将继续扩大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建设;目前,临渭区,潼关,合阳,蒲城四县区已被确立为2014年高效节水灌溉建设区域,这将最大化的使水资源得到充分应用,在节水的同时提高抗旱保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