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作为三北防护林建设的重要省份,在过去的35年间,绿色版图向北推进400多公里,林草覆盖率增长至50%以上。这个数字的背后,是当地农民对三北防护林建设取得成效、退耕还林带给他们收入增加、居住环境改善的喜悦。
在黄土高原的榆林和延安,不管是采访治沙模范,还是以普通退耕还林农户为代表的“草根英雄”,他们都没有豪言壮语,治沙造林、退耕还林最朴素的想法就是改变恶劣的生态环境,填饱肚子活下去。
为了生存这个最基本的需求,他们向沙漠进军,人逼沙退。为了活得好,在政府引导下,他们放弃了传统的广种薄收、伐林放牧的生产生活习惯,响应“封山禁牧”,自动“退耕还林”。他们或许没有意识到,多年后的“人进沙退”和黄土高原上的“绿被子”,为他们自己也为陕西的生态安全构筑了绿色的盾牌。
这里的人们在几十年建设三北防护林编织“绿飘带”时,也“织”出了吃得饱、住得好的好日子。如今,洛川县永乡乡西安宫村果农车百战,苹果种植面积13亩,2012年全家4口人依靠果业的毛收入20万元以上。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被国家命名的“治沙英雄”石光银,种树30多年后,在沙漠绿洲办起了养殖场,搞起了农家风情园,建起了良种马铃薯繁育基地,他的沙产业公司年收入1000多万元。这样的例子,在陕北还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