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渭南讯(记者赵坤)8月23日下午,渭南市部分地区出现大风、雷电、冰雹灾害,使得农作物大面积受灾,同时造成部分城区道路严重积水,车辆受损,交通阻塞。昨天下午,记者从渭南市民政局了解到,据初步统计,此次风雹已造成渭南5.9千公顷农作物受灾,直接经济损失2060万元。
在当晚暴雨期间,大荔县苏村镇下起了乒乓球大的冰雹。昨天上午,记者再次来到大荔县苏村镇,在阳光的照耀下,田地里被风雹侵害的农作物随处可见,自救工作正积极的开展。“亏得躲避及时,没听说谁受伤,就是房顶的太阳能管和庄稼都被打坏了。”该镇冰雹灾害最严重的堡子村,李先生正忙着和工人换下损坏的太阳能管。
记者从苏村镇政府了解到,据灾后入户调查,该镇农作物受灾面积达23519亩,其中玉米20458亩(绝收4300亩),杂果2823亩,其他农作物230亩,85000斤群众晾晒的玉米被雨水冲走,全镇经济损失达800余万元。目前,排查出的100户危漏房群众已被安置在安全地带。
昨天下午,记者从渭南市民政局救灾科了解到,截至24日9时,此次灾害已造成渭南市白水、潼关、大荔、华阴、临渭等5个县9个镇(办)12个村5.13万人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5.9千公顷,成灾面积5.5千公顷,绝收面积0.03千公顷,倒塌房屋12户35间,一般损坏房屋85户236间,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060万元。
灾情发生后,市民政局高度重视,值守人员第一时间收集、汇总灾害情况,及时上报灾情信息。
各受灾县也立即行动,深入受灾地区查灾核灾,积极开展各项救灾工作,指导群众开展生产自救,力争把灾害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