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12月16日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工作者在西安市新寺遗址范围内,发现了两处车辙密布的古代道路,或许与西汉长门宫有着密切关联。
据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工作人员介绍,2019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港务区三义庄和谢二村进行了考古发掘,该发掘区处于新寺遗址范围。本次考古发掘发现了两处车辙密布的古代道路,其中一处被称为三义庄古道,其遗迹主体呈东北—西南走向。现清理南北长约105米、宽约30米的道路。路面车辙分布密集,辙痕行进方向与古道走向保持一致。另外,车辙附近还发现有疑似脚印及动物蹄印等迹象。
另一处被称为谢二村古道,其遗迹位于新寺遗址东部,呈东北—西南走向,长约260米、宽约50米至70米。路面清理后,60余条车辙可见,部分车辙相互交错,车轮痕迹清晰可见。车辙宽0.14米至0.26米、最深处0.16米。
两处古道遗迹走向相同、形制相近,似为同一条道路。据推测,古道的时代应该不会晚于东汉。
两处古道刚好处于新寺遗址的南北两端,而新寺遗址被认为是西汉的长门宫,因此道路遗迹极有可能与长门宫密切相关。长门宫原是馆陶公主刘嫖的私家园林,后献给汉武帝用作行宫,人们所熟知的“金屋藏娇”等典故都与她有关。司马相如曾有《长门赋》流传于世。此次发掘还于谢二村发现了一段墙基。墙基夯层坚硬、厚度均匀、工艺精细,专家推测为长门宫南墙基础。省考古研究院工作人员说,发现如此高密度且保存良好的西汉中晚期车辙非常罕见,这对研究长门宫遗址及西汉中晚期交通和社会发展状况都有重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