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白河县农业局获悉,近3年来,白河县农业局为全面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部署,切实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促进汉江水质保护工作,通过项目争取资金千万余元用于面源污染治理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确保了全县和京津群众饮水安全。
随着南水北调全线工程即将全面竣工,国家对全线水源地水质提出严格的标准要求。由于白河县处于丹江库中上游,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汉江经流49公里,境内760多条小河从不同方向汇入其中,为稳定汉江水质达到国家二类标准,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刻不容缓。
为此,白河县农业局把加强环境保护和汉江水质保护与产业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紧密结合起来,科学规划产业布局,有效根治农村污染。首先推行畜禽标准化养殖,切实加强养殖污染综合治理,科学合理划定畜禽禁养、限养区域和养殖区域。对县城区供水水源地中厂石梯给水口以上3公里沿河两岸300米内及汉江下卡子至冷水316国道外汉江沿线,禁止猪、牛、羊、禽等规模化养殖,红石河、白石河、麻虎沟、冷水河沿河两岸300米内及集镇社区方圆300米内,农村社区上风口500米以内,限制牛、羊规模放牧及农户散养猪、禽规模,对禁、限养区域内现有规模养殖场实行逐步退出机制,妥善解决养殖户退出补偿和生产生计问题;其次,切实加强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和综合利用。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重点推广“畜—沼—园”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充分消化利用沼液、沼渣,达到粪污处理零排放、无污染。
白河县农业局局长史建强告诉记者,2014年初,局领导班子召开专题会议,组建工作组,对全县畜禽养殖场以及各类农业园区、种养大户污染防治配套设施的运行、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高毒农药使用等问题进行了全面排查,对全县畜禽养殖场建设进行了布局规划,依法划定禁养区、限养区和适养区,并科学选址、合理规划了新建养殖场。
据统计,目前全县已建成“猪-沼-菜”种养结合循环农业示范基地乡镇12个;发展大型农业示范园区6个;生态新村式循环基地35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42个;小型猪-沼-菜循环户8350户;建标准化养猪圈舍14万㎡;蔬菜设施栽培大棚3800亩;建设农村户沼气池17000口;养殖场大中型沼气16处;年产万吨有机肥加工厂1处;新建大型一体化农村清洁能源工程1处;关停水源地周边生猪养殖场3处,实现了农业增收、食品安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多赢,为“一江清水永续北送”奠定了坚实基础。
文刘师嘉刘小虎本报记者亓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