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新闻网讯(通讯员 汪银春) “垃圾污水不乱倒、早晨晚上不放炮、邻里和睦不传闲、红白喜事不铺张……”这是白河县西营镇天逸社区居民给自己立下的“规矩”。而茅坪镇枣树社区,针对人情风、攀比风盛行,规定要求随礼“份子钱”必须控制在100元以内;针对环境卫生治理,规定要求对乱扔垃圾者一次收取50元垃圾清运费;规定还要求子女必须孝敬父母, 引发火灾者必须给予参与灭火者每人100劳务费。这些《村规民约》写的虽是日常琐事,解的却是治理难题。
在农村社区建设中,移民搬迁群众把昔日乱丢乱倒、薄养厚葬、请客送礼等陋习,带入社区。该县因地制宜,按照“民事民议、民事民定”的原则,动员指导下全县117个村(社区)从民风民俗、社会治安、土地管理、环境整治等方面,拟定村规民约,实现多元主体对公共事务、公益事业的共治共管。不仅提高了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能力,还唤醒了广大民众的公德水平和主人翁意识。
各《村规民约》通过明令禁止乱泼乱倒、乱停乱放、乱搭乱建、乱贴乱画等破坏公共环境和生态保护的不良做法,激发广大群众的环保意识,并积极改变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通过把倡导邻里团结、和睦相处,对矛盾纠纷化解路径、诉求表达方式等方面做了详细规定,督促居民依靠道德力量消除矛盾纠纷;通过把讲文明、树新风等内容作为居民公约的重要条款,广泛开展道德实践活动和民俗文化活动,使居民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文化熏陶和道德滋养,向上向善向美的社会风气蔚然形成;通过与精准扶贫结合,把反对游手好闲靠救济、安于现状守穷窝等条款写入居民公约,让群众互相监督,指责好逸恶劳,倡导艰苦奋斗,弘扬“三苦”精神,全县上下营造出浓厚的干事创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