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新闻网讯(通讯员 王琛 谢燕)在白河县城提起宋祖林这个人,认识的人不多,但在麻虎镇兴坪村提起他,那是家喻户晓。他在兴坪,不因宣传而户晓,不因吹捧而皆知,不因炒作而声杨,这位“网红”的名气是靠他自己“以村为家”的付出换来的。宋祖林是县卫计局下派到兴坪村的“第一书记”,他所在的兴坪村是市级贫困村,全村共有贫困户137户329人,占全村总户数的46%。2015年初,精准脱贫工作全面铺开,兴坪村被列为全县第一批精准扶贫村之一,2016年必须实现整村脱贫目标。从那时候开始,他便一头扎进村里,开启了“一心只为兴坪事”的工作模式。
合力谋发展
兴坪村委会办公室挂有一副牌子,上面写着“第一书记”的职责:建强基层组织、办好为民实事、推动精准脱贫、提升治理水平。抓好村两委班子建设,为民办好实事是“第一书记”重要职责之一。
任“第一书记”后,宋祖林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扎实开展了党员定期活动,确定每月5号为定期活动日,每周一为班子成员集中学习日,从抓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入手,提升干部服务能力,提高干部办事效率。通过党员定期活动日的开展,彻底解决了党内组织生活不经常、不规范的问题,增强了村支部凝聚力,两委班子成员能够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真抓实干,秉公办事,赢得了群众的信赖和支持。为了方便群众办事,及时了解掌握解决群众的困难和需求,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他坚持推行村两委班子成员值班制度,让群众咨询办事不跑空路;建立了QQ群、微信群,及时公布各类信息,让群众了解政策不跑路;坚持首问负责、“包抓到底”制度,让群众安心生产少跑路;坚持入户走访及时掌握、解决群众生活生产中的困难,让贫困人口早日走上致富路。两年来,他帮助群众补录户口、协调贷款、购买生活生产用品、代领各类补贴资金127件次,点滴关爱深得民心。
2016年,宋祖林协调统筹各项惠农政策,整合项目资金230余万元精准对接水、电、路、住房、村容村貌、文化娱乐等基础设施薄弱环节,有效的改变村容村貌。
一心抓生产
村民孟庆晓因病致残后,一家三口没有了经济来源,家中生活十分困难。宋祖林在了解情况后,根据孟庆晓家中有养殖技术的实际,鼓励他发展养殖业。去年,孟庆晓一次性买进19头猪仔进行养殖。由于养殖数量较多,村上根据贫困户家庭种养殖业奖励办法规定,对孟庆晓进行了奖励。
为了让村民更好的发展产业,宋祖林多方协调,积极争取项目资金,积极调动贫困户脱贫主观能动性。2015年初,他提议推行“支部+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出台系列产业发展奖补政策,引导农户大力发展符合自身实际的主导产业。在奖补政策激励下,全村养殖数量较上年增长40%,核桃种植面积达到500亩。2015年奖励政策让产业户平均增收700元,当年57%的贫困人口顺利脱贫。2016年,他多方筹集资金再次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引导成立种养植合作社2个,发展家庭农场1家,养殖大户5户,核桃产业147户,全村核桃种植总面积达1000余亩,预计2016年贫困人口至少增收18万余元。为解决卢家坡和荒朳山上90多户村民出行问题,宋祖林多次协调联络交通、扶贫、水利等部门,为兴坪村硬化产业路两条。彻底改变了群众以前出行“天晴一身灰,下雨一身泥”的现状。面对工作成绩,宋祖林没有沾沾自喜,还说要继续努力,明年再争取一些项目。
村民孟凡林高兴的说:“路打起来以后,不仅方便了出行,我们发展产业,像核桃园、木瓜园成熟了,再不用肩挑背驼,真心感谢宋书记。”
群众无小事
“群众无小事”是宋书记的口头禅,农村工作主要是为民服务,办好、解决好群众生产、生活当中的小事、难事、麻烦事。兴坪村五保老人李著明,因户口漏登,办不来户口本和身份证,两万多元五保金存卡里无法取出,过着“存有巨款没钱花”的日子,他得知情况后,立即协调相关部门,第一时间为老人办理户口登记,解决了老人多年来的一块“心病”。像帮群众补录户口、协调贷款、购买生产生活用品这样的事,已成为他工作的重要内容,刘远忠家里的豆浆机,刘少元跑水果运输的启动资金等等,宋祖林全都亲力亲为。
为能给人民群众一个安心、称心的生活环境,宋祖林到村后任职,积极推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着力解决遗留问题,避免引发新的矛盾。一是制定制度,为民主管理提供依据,为广大村民自我约束,相互监督,相互评价提供标准。二是全面落实“四议两公开”,构筑了规范性民主管理平台,为保证人民群众利益不受损害提供了先决条件。三是严格遵守党党纪国法,带头遵守村规民约,带头抵制不正之风,树立良好服务形象。有效化解各类矛盾纠纷,营造了良好文明风气。
用兴坪村村支书詹国新的话说:“宋书记来我们村后,帮助我们协调解决了居住环境、道路桥梁、人畜饮水、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问题,给老百姓办了好多实事,老百姓从中得到了很多实惠,也帮我分担了不少负担,现在老百姓都很佩服他,社会和谐稳定多了。”
翻开宋祖林的笔记本,里面密密麻麻的记着兴坪村及群众的大小事,小到帮群众开一个证明,大到协调一条产业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宋祖林那本厚厚的笔记本里记录的不仅是人和事,其实也记录着他当“第一书记”的烦恼和“酸甜苦辣”,一个基础很差的村要脱贫,没有现成的经验借用,没有规定的模式借鉴,第一书记究竟该怎么当?这些问题的答案,现在在他的脑海里慢慢变得清晰了。记得一次下村走访困难群众,错过了饭点,我们在路边找了一些甘蔗充饥,他一边吃一边说:“平日觉得并不算甜的蔗竿儿,今天却变得的无比香甜。”其实,这不仅是因为他饿了,更多的是他对这里的热爱,因为他一心只为兴坪事,俯首甘当孺子牛。借着蔗竿补完糖水所获得的能量,宋祖林一鼓作气到达了山顶。未来的路还很长,相信这头“孺子牛”会借助“蔗竿能量”,跨越前行,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