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李清泉 靳娇)凭借一双飞针走线的巧手,郭荣翠成了白河县麻虎镇里龙村的“白领”,在村口的服装厂每月挣近3000元,成了家里收入最高的人。
家住里龙村二组的郭荣翠,是云南媳妇儿,家中5口人,老公公肺结核晚期,丈夫在外务工时摔伤致颅骨粉碎性骨折留下后遗症至今不能干重体力活,9岁的儿子需要照顾,家庭的担子全靠郭荣翠一人撑着。
“外出务工家顾不上了,顾家又没有收入。”正在郭荣翠一筹莫展之际,村里返乡能人管发国创办的翔宇制衣厂开业了,在帮扶干部的联系下,郭荣翠成了一名制衣厂工人。
“之前,我擅长的针线活也只是为家里人缝缝补补,最多为邻居做点东西。自从村里有了服装厂,自己的手艺一下派上了大用场。”郭荣翠难掩兴奋之情:“既能照顾家里又把钱挣了,这事放以前想都不敢想。”
从事服装厂经营的管发国,之前在外干过煤矿、建材,跑过长途运输。2016年11月,管发国决定回乡创业,经过多方考察和学习,管发国瞅准了服装制造业。“村里留守妇女多,招工不用愁。”在白河县创业就业政策支持下,2017年3月,管发国拥有40台机器的翔宇制衣厂正式开业,吸纳13户贫困户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目前已经接了5单生意了。”管发国介绍说,他主要通过现场洽谈和网络订单的方式,接受全国各地订单,最多的一笔有1000多件。
如今,在白河县安置社区内,社区工厂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白河县委书记陈晖说,就业是促脱贫的重要抓手,县上充分发挥外出返乡能人的优势,积极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吸引外出能人回乡创业,引进服装制作、食品加工、电子加工等用工需求大的小微企业,吸纳带动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
金涞电子厂是外出能人林杰筹资80多万元,在家乡宋家镇焦赞村成立的一家专门从事数据线加工的电子工厂,每年吸纳就业40余人,其中贫困户18人。
“数据线加工最大的特点就是零门槛,只要有一定动手能力的人都能参与,不需要投入资金,计件付酬,按月领工资。”厂长林杰介绍,回乡办厂充分利用了家乡富余劳动力的优势,既降低了企业生产成本,又能让父老乡亲一起在家门口就业增收。
除了鼓励家门口就业,白河县还大力支持家门口创业。一方面,县上斥资4000多万元打造返乡人员创业孵化园,用于支持和培育归雁企业发展壮大,通过各项优惠措施促进其可持续发展,稳定企业用工量;另一方面,充分发挥产业扶贫贴息贷款的作用,支持贫困群众开办小商店、小作坊、农家乐以及发展庭院经济,实现家门口创业带动就业。目前,白河县已发展社区工厂33家,各类小微企业每年以数以百计的速度增长,越来越多的贫困群众通过创业、就业走上了长远增收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