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新闻网讯(通讯员 陈恒)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新形势下发展农村经济的一种生产经营体制创新。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在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中也多次提到了“农民合作社”。白河县人大常委会近期在调研中发现,通过政策引导、企业联合、能人示范、大户牵头四大力量协同发力,白河农民专业合作社呈现快速发展态势,为“三农”经济建设提供了持久动能。截止目前,白河县已登记注册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145个,成员达12000余人,注册资金19121.96万元。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农业农村发展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专业大户牵头创办,带领农民合作共赢。即由种养殖大户或经营能手牵头,积极吸纳农户参加,以从事农产品购销为主,形成“牵头供销”的运行机制。如卡子镇牧源养羊专业合作社,就是由当地养羊大户汪金炎牵头成立,其个人养羊400余只,为了形成规模效应赢得市场,联合6个家庭农场成立合作社,实行订单式统一销售。2015年共销售白山羊1200余只,收入达48万元。2016年销售超过1600只。正是因为互助共赢效应,吸引了农民加入合作社的积极性,成员现已发展到21人。
返乡能人自主创办,推动资源高效利用。外出务工能人掌握着一定的技能和广泛的信息,有着较好的经济基础和敢创敢干的开拓思想。返乡后,通过创办合作社,流转土地统一经营,减少了耕地撂荒,提高了土地经济效益。卡子镇仓房村黄治贵返乡创业,个人出资100余万元通过建立标准化茶园基地、流转土地农民入股,成立富秦绿茶农民专业合作社,形成“农民务工式”运行机制。仓房村271户933人全部加入合作社,全村3280亩土地流转建茶园,仅此一项户均年收入1-4万元不等。还有的返乡后发展特色产业,创办食用菌、花卉、特禽等具有一定技术含量的合作社,进一步提高了土地利用率。
龙头企业联合创办,促进产业走向市场。全县多数农民专业合作社依托的是企业,采取的是“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运行模式。白河县8家茶叶合作社都是依托相应的公司,企业负责技术指导和收购,合作社负责管理、服务茶农。宋家镇歌风春燕茶叶有限公司经理陈玉兴说:“与专业合作社进行合作,鲜叶有来源、收购有保障,降低了运营和管理成本,有利于企业发展。”农产品规范化、精细化生产,增强了优势产品的竞争力。2014年,卡子富秦绿茶获得第八届中国西安国际茶叶博览会金奖,2016年在第二届安康生态富硒产品博览会富硒茶叶大赛中获得优质绿茶一等奖,老爷湾绿茶获陕西省优质茶叶评选金奖,并取得了陕西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
政府部门引导创办,带动发挥综合效益。近年来,政府及职能部门紧扣招商引资、脱贫攻坚,以发展主导产业为重点,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为目标,出台优惠政策、加强服务指导、搭建创业就业平台。县镇村结合产业发展实际,按照“一村一社一产业”的思路,坚持科学、特色、差异化发展理念,如茅坪镇探索“村党支部+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成立“乐村淘”电子商务服务中心、枣树社区电商服务站。西营镇土泉村富康源生态养殖、农民种养殖两个专业合作社分别与20户贫困户签订脱贫协议,制定“一户一策”增收明白卡,帮扶贫困户稳定脱贫。截止目前,全县以精准脱贫为目标成立了41个合作社,为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提供了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