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朱明富
近年来,白河县仓上镇紧扣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绿色发展”脉络,引导市场主体、村集体经济围绕“一村一品一产业”的发展思路,有效利用优势资源,因地制宜发展生态种养殖产业,已逐步形成区域特色。
夏日雨后的乡村,清爽宜人。站在仓上镇石关村早阳沟山顶,满目青翠的木瓜林里,银白色彩钢棚星罗棋布,十分醒目。从林下养殖基地传出的一阵阵鸡鸣声此起彼伏,漫山回响,曾经空旷的大山上,如今已是生机盎然。
当日头爬上云端,又到了给鸡喂食的时间,在幼鸡养殖区,饲养员秦武新给几个鸡棚依次调好滴饮开关,再往食槽里添足食料,鸡群便如潮水般涌来,啄食的“嘣嘣嘣”声像暴雨击打在顶棚上一般密集悦耳。秦武新告诉笔者,正在喂食的是三黄鸡,属于大体型品种,5月下旬通过苏陕协作机制从江苏引进,现在已长到两斤多,两个月后体重达到5斤以上就能出栏。
在塑料网隔开的另一个放养区,漫山遍野的成年黑窑鸡在木瓜林下追逐嬉戏,刨土觅食,几只大鹅看见生人便引颈抖翅,发出“嘎嘎”的报警声。和相连的两个放养区一样,这里也建有休息室、厨房,配置了常用生活设施用具,还有用网子围起来的菜园,种着各种蔬菜。
这片养殖区域是一对姓秦的夫妇在管理,他们白天黑夜都吃住在山上,很是辛苦。“我有13个鸡棚,前两批养了6000只,8月份还要再来一批鸡苗,一年养1万多只,一只鸡赚10元,收入就算不错了。”秦师傅说,林下养鸡省工省力也省心,山上一梁二坡有一千多亩木瓜林和杂木,四周都扎了拦网,还装有监控,鸡跑不出去,猫狗也钻不进来。夏天山上比山下凉快,风景又好,夫妻俩一边巡山放鸡,一边赏景养生,日子倒也快活。
“几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山老林,每年还要投入一定劳力和资金来管护木瓜。现在放养跑山鸡,顺便把林子也看护了,鸡粪还是改善土壤的好肥料,能使木瓜品相更饱满,真的是一举多赢。”石关村党支部书记秦林新介绍说,去年新建的25个鸡棚属于村集体资产,村上以每年每棚2000元的价格租赁给养殖户使用,减少了农户搭棚建圈的投入成本,也增加了村集体的收入。
2022年,石关村的木瓜硒鸡经过乡贤创业能人秦维勇的推介运作,以上好的品质很快在北京打开了市场,打出了品牌,后来又推上了京东货架,销往全国各地。打通了销售渠道后便要扩大产量规模。2023年,仓上镇党委、政府在石关村新修产业路4.6公里,并经镇人大议事会议票决通过,新增25个标准化鸡棚建设项目,每一个棚舍都通路、通水、通电,优化了生产运输能力,基地年养殖量由起初2万只增加到6万多只。在政府的组织协调下,石关村养殖合作社与农庄、槐坪、天宝等山林资源好的村组结成产业合作联盟,以“分养保收”和“集体经济+养殖户”合作的形式,抱团合伙把木瓜硒鸡打造成仓上品牌产业。
依托“合作联盟”这个共享链条和丰富的山林资源,农庄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的林下养殖产业快速发展起来。去年,合作社放养的3000多只跑山鸡,除了联盟保底销售到北京,还通过驻村第一书记直播带货线上促销,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消费者购买,实现了经济效益“开门红”。今年,农庄村在政府及帮扶部门的支持下,对养殖区土路进行了硬化,对水电设施进行了完善,计划全年养殖林下鸡6000只,将为村集体经济创收10万元。
在培育和甄选产业项目上,仓上镇每个村都根据自身优势量体裁衣,宜种则种、宜养则养,百花竞放、不拘一格,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产业雏形。东庄村利用境内良好的生态资源优势,以汉江黑猪为村集体经济支柱产业,年散养黑猪500余头,同步发展黄姜、甘蔗酒,走上了独具特色的产业路。石关、农庄、东庄等村的林下产业,是仓上镇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一个缩影。红花村的黄姜、火龙果,灯塔村的生猪,槐坪村的蜂蜜、高山莲菜,天宝村的茶叶,裴家村的黄牛,马庄村的水稻……“一村一品”各具优势,为乡村发展源源不断地注入新活力、赋予新动能。